黑龍江鐵西省級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鐵西省級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鐵西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密山市北部25公里處,總面積7235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梅花鹿、馬鹿、刺五加等珍稀動植物及森林生態系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龍江鐵西省級自然保護區 
  • 保護區級別:省級 
  • 地理位置:黑龍江省密山市 
  • 區域面積:7235 公頃 
  • 保護對象:梅花鹿、馬鹿、刺五加等珍稀動植物及森林生態系統 
  • 批准時間:1996年11月13日 
  • 批准文號:黑政函【1996】86號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氣候特點,土壤,保護目標,

歷史沿革

1993年11月,經密山市政府批准建立縣級自然保護區定名為密山市鐵西林場自然保護區。
1996年11月,經黑龍江省政府批准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更名為密山市鐵西省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黑龍江鐵西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密山市北部25公里處,總面積7235公頃。

地形地貌

自然保護區大部分是山地和丘陵,其面積占全區的86%。如果按海拔500m、400m、300m、和低於200m統計。自然保護區地勢由西南向東北不斷傾斜。幾乎高於或接近500m的高山都集中在自然保護區的南部。海拔400m和高於300m山地也多集中在南部。但從相對高度講,北部的山地要比南門路的山地高差要大,因而顯得北部的山地要相對險要。自然保護區處於那丹哈達嶺、完達山東部低山丘陵區,地面物質組成有侏羅系矽質岩、凝灰砂岩、燕山期花崗岩、白理凝灰質粉砂岩、侏羅系火山碎屑岩、礫岩、第三系玄武岩等。 山地、丘陵區:主要接力層是第四紀殘積坡積層,上部是黃粘土,下面是黃粘土含碎石,底部是碎石含粘性土。天然地基承載力較高,一般在22.0-30噸/立方米;崗埠狀台地區.上部是黃枯七層,厚度隨地形變化較大,大部分是粘性土含礫石,基層是第三紀泥岩、沙岩。地下水埋深較大,局部有層滯水,水量很少。天然地基承載力18.0-24.0噸/立方米;河谷沖積平原:上部是黃粘上層。厚度1.0-20米。下面是粉細砂層、粗沙、砂礫石、卵石層。基層是第三紀泥岩、砂岩。地下水位較高,一般1-2米,局部地區少於1.0米,天然地基承載8.0-12.0噸/立方米。

水文

自然保護區屬穆稜河支流塔頭湖河上游發源地地域。除局部區域屬鍋盔河水系外,幾乎90%地域都屬塔頭湖河水系控制。由於受地表徑流的切割,沿匯水凹地形成山前沖積扇,有面積較大而又較平坦的山前沖積平原。全區山前平原面積占比例不大,為全區總面積的14%,約11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近河流兩岸的沼澤區。按已沼澤化的地域統計,沼澤面積的占1/5,為2.2平方公里。 塔頭湖河流是自然保護區內唯一的流域河流。幾乎同源頭匯水面積相當的自然保護區,就是由這條河流所滋潤。河流的水量。在中水(6~7月)期間,河水約以0.5~1.0立方米/秒的流量通過。豐水(8~9月)、期間,河流流量最大可達1.52.5立方米/秒範圍波動。

氣候特點

密山鐵西自然保護區在中國自然地理區劃中,屬東部季風區,東北濕潤、半濕潤帶地區,東北東部山地針闊混交林區。密山市多年累積(1959-1980)年平均氣溫2.5-4.1℃,是全省溫度較高地區。但自然保護區地域屬山地丘陵區,平均氣溫要偏低,以八五五農場多年統計,多年平均月平均如下表,其中年平均溫度只有2.5℃,低於全市平均氣溫。自然保護區根據當地農戶的估算.無霜期為110天-200天。早霜一般在九月中下旬出現,晚霜一般在五月上中旬終止。個別年份無霜期在山高地區可能不到100天。全市年平均降雨量為521.7-597.1mm,自然保護區以最近的八五五農場統計,年平均降雨量為546.0mm,外於中等水平。全市年平均風速為3.9-4.6m/s,屬多風區。但由於自然保護區處於山地丘陵區,加之森林的覆蓋率較高,故而平均風速要低於這個水平。

土壤

(一)山地丘陵地區,土壤一般為暗棕壤。同時隨地勢由高向低變化,土壤由石質性暗棕壤向草甸棕壤發展。 (二)平原區和沖積扇地區,土壤為不同潛育化程度的白漿土和草甸土。 (三)河谷低洼地區,這個地域的土壤為沼澤土和泥炭土。

保護目標

保護區保護對象為梅花鹿、馬鹿、刺五加等珍稀動植物及森林生態系統。據統計自然保護區內所包容的植物物種,從低等到高等,植物物種達460餘種,獸類約有4目6科20餘種,鳥類有8目8科20餘種等。另外,還有魚類和眾多種類的昆蟲等。其中國家和省級有保護價值的珍稀物種達18種之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