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總局黨校的前身是1972年黑龍江省國營農場局在
哈爾濱市香坊區建立的黑龍江省國營農場
幹部學校。1976年,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撤銷,成立黑龍江省國營農場總局,農墾教師進修學院的前身是黑龍江農墾教育學院,1982年建立,建立時就與當時的農場幹部學校和後來的總局黨校合署辦學,於1998年改為教師進修學院。管理幹部學院1982年建立於
黑龍江省慶安縣柳河,1993年經總局黨委決定和報省政府批准,調整到哈爾濱市,與總局黨校和教育學院合署辦學。電大和農廣校1982年建立於
佳木斯市,1998年經總局黨委決定和報省政府批准,搬遷到哈爾濱市,與總局黨校等三校合署辦學。根據五校合署辦學的需要,經總局報農業部立項,在
南崗區黃河路建設
新校區,2001年底,五校搬遷到現址。
辦學規模
五校合署辦學後,實行一個領導班子,一套機構,資源共享、統分結合,一體運行的內部管理體制。校級領導現有 5人。 學校占地面積14000平方米,校舍總面積18500平方米。辦學設施有階梯教室1個,大教室3個,標準教室13個,
多媒體電教室1個,微機實驗室3個,語音室1個,財會模擬實驗室1個,多功能廳1個,教師電子備課室 1個,幹部培訓宿舍70間,學生宿舍120 間,幹部培訓餐廳和學生食堂各 1個,建有校園區域網路和
中央黨校遠程教學
衛星地面接收站。教學和生活設備比較齊全、先進。圖書館藏書10萬餘冊。
五校依託墾區、面向社會,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辦學,堅持崗位職務培訓、繼續教育、學歷教育、職業教育相結合,堅持脫產教育、函授教育、遠程教育相結合,並與
北京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中央黨校、黑龍江商業大學、省委黨校等多所高等院校聯合辦學,已開設經濟管理、計算機套用、英語、中文、文秘與辦公自動化、財會、會計電算、數學、政治、法律、保險、外貿經濟、通訊工程、食品加工、作物栽培等專業,培訓各級、各類幹部4萬多人次,大專以上畢業生3萬多人,中專畢業生 3千多人。五校培訓的學員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和重視,成為各條戰線的骨幹,還湧現出一批優秀企業家和先進模範人物。由於辦學成果顯著,五校多次受到農業部、中央黨校、省教委、省黨校系統的表彰和好評。
辦學成果
五校科研工作也取得顯著成果。教師出版論著58本,出版主編和參編教材61本,在國家和省級報刊發表論文 235篇,其中39 項成果獲省級獎勵,1 項成果在國際研討會上交流並獲國家級獎勵。
五校在教學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分配製度改革和後勤服務改革上進行了探索。在教學改革上,教學內容增強實用性、針對性,教學方法實行課堂授課與考察、研討相結合。在人事制度上,實行在定崗、定編、定責、定權基礎上,打破幹部、工人界限,公開、平等、競爭、聘任上崗。在分配製度上,實行基礎工資和效績工資相結合。在後勤服務上,實行市場化運營、企業化管理,逐步推進後勤服務社會化。
五校在辦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基本經驗和體會是,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黨的教育方針,是辦好學校的基本前提;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是培養合格人才的有力保證;堅持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辦學,是學校生機和活力所在;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辦學,是學校培育更多人才的重要途徑; “社會效益第一,教學質量第一”,是學校必須堅持的辦學原則;建設一支師德高、業務精、作風硬的教師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不斷深化改革,是搞好學校各方面工作的強大動力。
五校是發展中的學校,是充滿希望的學校,是
黑龍江墾區培育人才的搖籃。五校教職員工正在以“
北大荒”精神進行第二次創業,決心在上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深化改革,拼搏進取,與時俱進,以政治上堅定、工作上能幹、道德上高尚、精神上振奮,具有適應對口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適應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競爭能力、適應新舊體制交替複雜環境的心理承受與應變能力以及理論研究能力為培養目標,把五校建成辦學規模適度、教學設備先進、教師隊伍優良、學校管理嚴格、教學質量高、辦學效益好、學員能力強的一流的成人教育院校而奮鬥,以更輝煌的業績為振興墾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