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愛民青銅器博物館是2014年4月29日設立的非國有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龍江省愛民青銅器博物館
- 地理位置:牡丹江市愛民區北安街83號
- 占地面積:740 m
- 投用時間:2014年4月29日
- 開放時間:早9:30-15:00
- 博物館性質:非國有博物館
- 行政區劃: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愛民區
- 設立時間:2014-04-29
- 免費開放:是
- 全年開放天數:160天
- 年度觀眾總數:5000人
- 展廳面積:650㎡
- 藏品總數:302件(套)
黑龍江省愛民青銅器博物館是2014年4月29日設立的非國有博物館。
黑龍江省愛民青銅器博物館是2014年4月29日設立的非國有博物館。歷史沿革黑龍江省愛民青銅器博物館是2012年由柳貴田先生自籌資金創辦的,註冊於黑龍江省民政廳,是註冊的私人博物館。地址位於牡丹江市愛民區北安路83號負一樓...
青銅器館設於齋宮、誠肅殿、景仁宮及其後殿。共展出從商周到戰國時期的青銅器近400件。歷史發展 青銅器在商周奴隸社會即被視為“明貴賤、別等列”的禮器。到戰國時期,則出現與封建制度相適應的貨幣、印璽、符節、度量衡器等。在青銅鑄造技術上,廣泛採用分鑄法、連續印模法和失蠟法,使器體輕巧和勻薄。各種...
青銅是金屬冶鑄史上最早的合金,當時銅、錫、鉛的成份配比臻於完善。石范、陶范、金屬范等范鑄方法先後出現。以陶質塊范法的發展最為充分。複合金屬合鑄顯示出已能巧妙運用合金配比。鑲嵌、鎏金等裝飾技術使器表絢麗多彩。毋需分范的失蠟法是青銅鑄造的一大進步。西漢透光鏡的特殊效果,折射出青銅工藝的餘輝。
青銅大立人像, 人像高1.8米、通高2.62米,1986年於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重約180公斤,是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的青銅器。現存三星堆博物館。青銅大立人像,是現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銅立人像。被譽為“世界銅像之王”。大事記 雕鑄工藝 雕像系採用分段澆鑄法嵌鑄而成,身體中空,分人像和底座兩部分。人...
文哉黑龍江,特色薪火亮,多元文化薈,包容東西方。遙想挹婁王城,氣勢恢弘,為“亘古荒原第一都”;發掘七星祭壇,規模宏大,稱“天文考古最大址” ⑽。靺鞨渤海,盛極一時。史稱:“尊禮儀而封部和樂,持法度而渤海晏寧。”樂猶繞樑,舞媲霓裳,傳之東瀛,宮廷可享;布產顯州,鐵出位城,銷之域外,四方盛揚。
1976年,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商婦好青銅鴞尊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河南博物院。文物特徵 商婦好青銅鴞尊由器蓋與器身兩部分組成,器身銘文“婦好”。整器為一站立鴞形,器蓋置於鴞首後部,鴞昂首,歧冠高聳,“臣”字狀目,小耳,鉤喙,胸略凸前,雙翅併攏,兩爪粗壯,四趾抓地,寬尾下垂。器...
2022年1月31日晚農曆除夕夜,青銅大面具亮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2月15日,青銅大面具在三星堆博物館首次正式展出。文物歷史 2021年伊始,考古工作者開啟對三星堆遺址三號“祭祀坑”的發掘。至1月30日,開始有較完整青銅器顯露。3月16日,坑內埋藏文物全面呈現出來,有青銅器、玉石器、金器、象牙...
博物館里的奇妙中國-青銅器 《博物館裡的奇妙中國-青銅器》是2021年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兩個多月後,商四羊青銅方尊終於修復成功,再次展現出3000年前的瑰麗身影。美中不足的是,尊的口緣部分始終還缺一塊殘片。原來,農民姜景舒在賣尊給古董商時,曾有意識留下鋤掉的一塊碎片作紀念。這事兒於1976年才被湖南省博物館原館長高至喜發現。為此,高至喜遠走寧鄉縣,千方百計尋找到姜景舒三兄弟。至此,...
青銅龍是秦代青銅器文物。1993年冬天,在打擊盜竊機動車犯罪行動中,西安市公安局查獲了一輛贓車,在其後備廂內發現一堆包裹嚴實的青銅殘件,銅銹斑駁,總共8塊,重92.5公斤。西安市公安局將8件秦代青銅龍殘件移交陝西歷史博物館,經文物修復專家反覆研究、仔細拼對,發現這是一件令人嘆為觀止的秦代青銅重器。1號...
博物館里的奇妙中國:青銅器 《博物館裡的奇妙中國:青銅器》是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呼和浩特市青銅器藝術博物館 呼和浩特市青銅器藝術博物館是2007年3月10日設立的非國 有博物館。歷史沿革 呼和浩特市青銅器藝術博物館是一家展示北方少數民族歷史藝術的專業博物館。人員設定 從業人員5人,安保1人。位置信息 呼和浩特市青銅器藝術博物館坐落於呼和浩特市五 塔寺西街。
《青銅器(博物館繪本)》是2013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燮君。《青銅器(博物館繪本)》精選多個青銅器藏品,對其進行原樣臨摹,手工繪製了原圖,不僅還原了原作風貌,同時全方位地展現了青銅器文化。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青銅器造型奇偉、紋飾瑰麗,代表了當時工藝技術和審美精神之最高標準。但中國古代青銅...
鴞卣(xiāo yǒu),山西博物院文物,青銅酒器。鴞卣是商代晚期青銅器的精美之作,造型為兩隻貓頭鷹背靠背站立,鴞是古代對貓頭鷹一類鳥的統稱,而卣是一種酒器,合起來就是“貓頭鷹造型的酒器”。大事記 文物歷史 卣,古代盛酒器。古文獻和銅器銘文常有“ 秬鬯一卣”的話, 秬鬯是古代祭祀時用的一種香酒,卣是...
洛陽鐘鼎青銅器基本信息 名 稱:鴞尊 年 代:商代晚期(公元前14—11世紀)出 土: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 規 格:通高45.9cm, 口長16.4cm 複製件規格:高47.3cm/高24.5 現 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河南博物院 簡 介:中國西周晚期的銅尊最早見於商代,主要形制有圓尊、方尊、鳥獸尊等,鳥獸尊種類繁多有...
曾侯乙尊盤,是周王族諸侯國中曾國國君曾侯乙的青銅器,屬東周時期戰國早期。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尊全套器物通高42厘米,重近30公斤。尊高30.1厘米,口徑25厘米,盤高23.5厘米,口徑58厘米,深12厘米。是春秋戰國時期最複雜、...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滅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銅器,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零口鎮,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徑22厘米,重7.95千克。利簋器侈口,獸首雙耳垂珥,垂腹,圈足下連鑄方座。器身、方座飾饕餮紋,方座平面四角飾蟬紋。此種方座青銅始見於西周初年。器內底...
他們打著手電走進洞裡後,發現地上散落著許多凌亂而腐朽的木料,還有許多造型奇特而古怪的鐵器、陶器和青銅器等。漢墓發掘 1968年6月27日在嚴格保密的狀態下,由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總體負責考古工作隊開始進駐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的陵山“軍事禁區”。專家們進行一番細緻勘察後進入後室,古墓的後室發現的“...
折觥,國寶重器之一,1976年出土於陝西寶雞扶風莊白村。現 收藏於寶雞周原博物館。觥體呈長方形,前有流,後有鋬,分為蓋與器身兩部分。蓋的頭端呈昂的獸形,高鼻鼓目,兩齒外露,長有兩隻巨大曲角,兩角之間夾飾一個獸面,從頭頂處開始在蓋脊正中延伸一條扉棱直到尾部,頸部這段的扉棱做龍形,兩側各飾一...
青銅器的銘文是按照墨書原本先刻出模型再翻范鑄造出來的。由於西周時期青銅鑄造技術精湛,銘文一般都能夠在相當程度上體現出墨書的筆意。此銘文為中晚期青銅器金文的典範。(圖冊銘文拓片參考資料:)重要展覽 2004年2月29日至3月6日,西周大克鼎在國家文物局、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在上博共同舉辦的“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