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黑龍江牡丹峰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黑龍江省
牡丹江市東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29°40′30″-129°53′50″,北緯44°29′00″-44°30′30″,規劃面積為8000公頃。
地形地貌
黑龍江牡丹峰國家森林公園地處
長白山脈老爺嶺西北坡,多中低山丘陵地貌,向西北呈放射線狀平緩下降,海拔由1000米以上逐漸下降為260米,相對高差近800米。主要山峰有
牡丹峰、佛手山、鷹峰頂、雞爪峰、磨盤山、迎山門、奶頭山等。
氣候特點
黑龍江牡丹峰國家森林公園屬溫和半濕潤地區,為中緯度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6℃,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18.3℃,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21.9℃,極端最低溫度-45.2℃,極端最高氣溫36.6℃。年平均降水量542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年無霜期平均131天。
水文特徵
黑龍江牡丹峰國家森林公園內河流屬
松花江水系,河流主要有正溝河、大煙筒溝河、小煙筒溝河、石峰溝河等;有大小泉眼41處,其中牡丹峰制高點東側有一處高山泉,每晝夜流量可達90噸。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黑龍江牡丹峰國家森林公園地處溫帶北部,植被分布具有寒溫帶、溫帶的特點。公園內森林類型有著明顯的垂直分布,自上而下分為3個帶:原始針葉混交林帶、次生軟闊混交林帶、次生蒙古櫟林帶。植被屬小興安嶺-老爺嶺植物區內的小興安嶺張廣才亞區,森林覆蓋率為91.2%,公園內有
高等植物500多種,主要有柞樹、楊樺樹、
紅松、雲杉、冷杉、黃鳳梨、胡桃楸、水曲柳、
興安圓柏、杜松、蕨菜、北芪、五味子、
百合等。
動物資源
黑龍江牡丹峰國家森林公園內棲息著
東北虎、馬鹿、麝等30多種獸類,
天鵝、大雁、金雕、金腰燕等170多種鳥類,桔鳳蝶、
黃鳳蝶、絹蝶等40多種蝴蝶。
主要景點
牡丹塔景區
牡丹塔景區位於黑龍江牡丹峰國家森林公園奶頭山西邊,塔高27.4米,直徑6米,七層,內有塔梯螺旋上升。黑熊石在牡丹塔西邊100米處,坐東面西。
小桂林景區
小桂林景區位於黑龍江牡丹峰國家森林公園東北面,在海拔約500米的磨盤山上。有仙子泉、一線天、遠眺崖、仙女洞、侍衛石、神蛙、石龜、望江亭、森林浴場等景點。
滑雪場度假區
滑雪場度假區位於黑龍江牡丹峰國家森林公園南邊,面積約300萬平方米,設有雪具室、休息室、餐飲廳等設施。主要景點有古山城、獅子嶺、水車、歐式小木屋等。
原始森林探險區
原始森林探險區位於黑龍江牡丹峰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東南邊,最高海拔1117米(牡丹峰主峰,原名天嶺),是第三紀火山口,峰頂為4平方千米的平台,東西長南北狹窄。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2015年,牡丹峰公路主體部分通車。該項目於2012年開工建設,起點位於江南開發區南環路南端,終點至牡丹峰森林國家公園,全長9.051千米,路寬38米,雙向六排機動車道,並設有綠化帶、腳踏車道和人行道。
榮譽表彰
1981年,黑龍江牡丹峰被批准為省級天然次生林系統自然保護區。
1992年,黑龍江牡丹峰被原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1994年,黑龍江牡丹峰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設立意義
黑龍江牡丹峰國家森林公園的設立,以保護牡丹峰珍貴的山地雲冷杉、紅松闊葉混交林及生物多樣性資源為目的。
交通線路
交通
黑龍江牡丹峰國家森林公園在牡丹江市東南15千米處,附近有綏滿線、鶴大線經過。
線路
①黑龍江牡丹峰國家森林公園大門→棧橋→鴛鴦湖→相依石→牡丹峰石→壽石→遠眺崖→望江亭→仙女峰→一線天→愛晚亭→侍衛石→仙子泉。
②黑龍江牡丹峰國家森林公園大門→猿人石→報春亭→仙人足跡→森林浴場→黑熊石→懸空亭→愛林亭→牡丹塔。
歷史文化
清朝,寧古塔將軍,為了演軍習武,圍獵朝貢,牡丹峰一帶屬“北圍場”。
民國期間,寧安縣知事王世選騎馬遊覽了該片區域,因覺得此處是寧古塔十里長江最近的一座山峰,便在此山峰建立“勒馬臨江第一峰”碑。
日侵期間,為了測量而在此山頂上設立了一個大鐵架子座標點,故而當地民眾又叫它“大架子山”。他們劫奪原始森林木材時,把輕便鐵道修築到山裡,稱之“大、小煙筒溝”,還曾沿大架子山脊,順雞爪頂子,至鐵嶺河東南山上舊修築警備道,多次討伐抗日聯軍哨所和密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