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屯墾史(第四卷)》是2017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曲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龍江屯墾史(第四卷)
- 作者:曲偉
-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389 頁
- ISBN:9787520113687
- 定價:18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1979~2000年,是黑龍江屯墾歷史發展的新階段。墾區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指導下,以解放思想為先導,積極試驗探索,全面改革經濟體制,為黑龍江墾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短短20多年時間,黑龍江墾區成為世界性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領先者、中國農業現代化和機械化之路的先行者、世界性農場體制改革的探索者、國家屯墾之路的成功者,黑龍江墾區發展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
作者簡介
曲偉,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參事,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目錄
第一章 撥亂反正與墾區的歷史轉折(1979年)
第一節 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
一 解放思想討論的展開
二 工作重點轉移的部署
三 農場革委會撤銷後的雙層領導體制
第二節 生產經營的戰略調整
一 “突出總體、加強兩翼”發展思路的提出
二 多層所有制結構的形成
三 從外延擴大再生產向內涵擴大再生產的轉變
第三節 發展墾區的重大舉措
一 企業經營方針的調整
二 《國營農場工作條例(試行草案)》的發布實施
三 知青大批返城與補充墾區師資力量
第四節 歷史轉折階段墾區社會文化事業的發展
一 墾區準軍事化組織的延續和變革
二 墾區社會組織的改革與演進
三 墾區文化教育事業的機構與發展
結 語
第二章 試驗探索階段的墾區改革(1979~ 1985年)
第一節 墾區改革的發端
一 全國農業改革的布局
二 全國墾區改革的決策
三 黑龍江墾區的改革部署
第二節 積極探索承包經營責任制
一 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財務包乾責任制
二 推廣浮動工資和產量工資的聯產承包責任制
三 試行生產責任與浮動工資相結合的責任制
四 試行以機械化作業為主的機農聯合承包制
五 實行場(廠)長負責制和承包經營責任制
第三節 摸索推廣職工家庭農場
一 試辦職工家庭農場的提出
二 探索“大農場套小農場”雙層經營體制
三 試行小農場“四到戶、兩自理”改革
四 墾區家庭農場改革初見成效
結 語
第三章 墾區的對外開放和生產發展(1979~ 1985年)
第一節 引進利用外資與先進農機設備
一 利用外資與引進農機的政策成效
二 世行貸款與先進農機裝備的套用引進
三 利用國外政府貸款購置現代農機裝備
第二節 建設洪河農場的補償貿易方式
一 墾區補償貿易試點獲得國家批准
二 中國洪河農場建設中的日本資金與美國設備
三 通過補償貿易建設洪河農場的主要成就
第三節 墾區家庭農場建設的反覆與完善
一 對應否興辦家庭農場的爭論
二 鋪開興辦家庭農場的實踐
三 實現興辦家庭農場的突破
第四節 墾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一 農業機械化水平的示範作用
二 機械化對糧食增產的推動作用
三 農業機械化對出口增長的帶動作用
第五節 改革開放與墾區社會文化事業的發展
一 準軍事化組織的變革
二 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三 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結 語
第四章 墾區各項改革的全面推進(1986~ 1995年)
第一節 雙層經營體制的建立
一 雙層經營體制改革方案的出台
二 墾區適度規模經營的“三田制”啟動
三 綏濱農場成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
四 《黑龍江省國營農場條例》的正式頒布施行
第二節 家庭農場改革的推進
一 “四到戶”與墾區家庭農場的建立
二 “兩自理”與墾區家庭農場的自主經營
三 家庭農場“四到戶、兩自理”改革的顯著成效
第三節 場(廠)長負責制和承包經營責任制的實行
一 場(廠)長負責制的全面推行
二 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的逐步施行
三 企業相關配套改革的同步推進
第四節 墾區財務管理體制改革
一 全國企業財務制度的全面改革
二 統籌統支變為財務包乾
三 財務收支上劃中央財政
四 墾區財務包乾體制改革的成效
第五節 墾區第二、第三產業的改革
一 實施龍頭帶動戰略的工業發展改革
二 工商運建服企業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
結 語
第五章 深化改革階段的墾區發展(1986~ 1995年)
第一節 科技成果推廣套用對糧食產能的貢獻
一 “以稻治澇”,助推中低產田改造
二 多項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套用
三 提高科技水平,促使科技墾區糧食大幅增產
第二節 農業機械化的快速推廣
一 先進農業機械的引進與生產
二 現代化大型農業機械的推廣套用
三 農業機械動力的全面提升
第三節 提升糧食產能的規劃與實施
一 靠政策支撐黑龍江國營農場綜合發展
二 墾區100億斤商品糧目標的謀劃立項
三 糧食產能突破100億斤的戰略意義
第四節 墾區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
一 工業發展步伐加快
二 商貿物流產業發展的提速
三 墾區多元產業發展的倍增
結 語
第六章 墾區的改革深化與結構調整(1996~ 2000年)
第一節 墾區種植業結構的調整
一 調增水稻種植面積
二 調增玉米種植面積
三 調減大豆種植面積
四 調減小麥種植面積
第二節 墾區畜牧業發展情況
一 奶牛養殖業的萎縮
二 牛奶產量的減少
三 擴大肉牛生產
四 擴大生豬生產
五 擴大禽類生產
第三節 墾區綠色有機食品產業的發展
一 綠色有機食品種植面積的擴大
二 綠色有機食品加工產值的提高
三 綠色有機食品農牧企業的增加
四 墾區綠色有機食品品牌的培育
第四節 墾區體制機制改革的深化
一 國企改革脫困目標如期實現
二 中小企業產權改革基本到位
三 全面實施農場內部政企改革
四 深入推進多項體制配套改革
五 墾區推進改革的三種實驗模式
結 語
第七章 墾區的農業產業化及其成就(1996~ 2000年)
第一節 北大荒農墾集團的組建
一 企業集團化改革的國家決策
二 農墾北大荒集團的謀劃建立
三 集團化龍頭髮展的多元舉措
第二節 農墾北大荒集團的發展
一 集團發展的戰略規劃
二 三次產業的協調發展
三 成為農業的領軍龍頭
第三節 農墾北大荒集團業績的提升
一 提升綠色品牌的影響力
二 進軍國內、國外兩個市場
三 集團綜合硬實力的跨越
第四節 墾區產業化發展的舉措
一 加快集團化發展
二 加快工業化步伐
三 推進三產融合發展
四 規模化集聚的加快
第五節 產業化集團帶動下的家庭農場
一 企業與農場利益關在線上制的建立
二 龍頭企業對家庭農場的反哺
三 家庭農場成為企業原料的基地
結 語
第八章 墾區在深化改革開放中闊步前行(1996~ 2000年)
第一節 墾區職工家庭農場的快速發展
一 “大農場套小農場”雙層經營體制的完善
二 農墾區域管理、內部政企分開的推進
三 家庭農場向規模化、現代化的發展
第二節 黑龍江墾區成為全國現代化大農業改革試驗區
一 墾區成為農業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條件
二 墾區農業產業化的全面發展
三 建設國家現代農業試驗區
第三節 新一輪農墾體制改革拉開大幕
一 “整體政企合一、內部政企分開”的體制改革
二 改革探索農業產業化的體制機制
三 農墾企業股份制改革的全面推行
四 墾區推進改革的主要成就
第四節 墾區擴大對外開放
一 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的擴大
二 新一輪墾區流通體制改革
三 域外墾區農業開發取得的進展
四 墾區外資企業發展與國外先進農業技術套用
結 語
第九章 墾區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成就(1996~ 2000年)
第一節 墾區農業機械化建設
一 黑龍江墾區現代農業裝備工程的啟動
二 墾區機械化與空地立體化作業的實現
三 農機管理體制的改革
四 綜合機械化率接近已開發國家水平
第二節 墾區科技建設
一 自主創新農業新技術的推廣
二 農機創新技術的套用與推廣
三 畜牧新技術的推廣
四 科技成果獲獎情況
第三節 墾區水利化建設
一 水利建設投資增加
二 水利工程建設加快
三 有效灌溉面積擴大,易旱易澇面積減少
四 墾區水利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
第四節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一 糧食產量實現歷史跨越
二 墾區純收入和農業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
三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加強
四 勞動力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
結 語
第十章 墾區經濟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1996~ 2000年)
第一節 墾區的生態建設
一 保護生態的舉措
二 生態農業示範區的建設
三 節水墾區的興建
四 生態旅遊的發展
第二節 墾區的城鎮化建設
一 墾區城鎮化發展的決策
二 墾區城鎮化建設的舉措
三 墾區城鎮化建設的成效
第三節 墾區社會發展的成果
一 職工收入水平的提高
二 教育科研質量的提升
三 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
四 社會保障能力的提升
第四節 墾區屯墾戍邊的職責
一 墾區軍事組織的歷史演進
二 戍邊維穩的重要力量
結 語女
第十一章 墾區文化生產力的形成與發展:北大荒精神
第一節 北大荒精神的形成與內涵
一 第一階段(1947~1985年):從實踐探索到理論準備
二 第二階段(1986~1993年):從理論創立到總體形成
三 第三階段(1994~1999年):從理論形成到系統成熟
四 第四階段(2000之後):理論的深化與發展
第二節 北大荒精神的主要內涵
一 北大荒精神主要內涵的闡釋
二 豐富北大荒精神的內涵
三 繁榮北大荒文化的碩果
四 出彩北大荒人物的典型
第三節 北大荒精神的繼承與發揚
一 農墾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踐者
二 現代農業建設的排頭兵
三 屯墾戍邊的守護者
四 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力軍
五 北大荒文化的傳承者
結 語
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黑龍江屯墾史第四卷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