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位於黑龍江省,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4468件/套,舉辦展覽2個,教育活動3次,參觀人數2萬人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 地理位置:哈爾濱市雙城區新興工業園區將軍路1號
  • 類別:非國有博物館 
  • 投用時間:2015年10月1日 
  • 開放時間:9:00-16:00
  • 藏品數量:4468件/套
  • 參觀人數:2萬人次
  • 展廳面積:1600㎡ 
歷史沿革,展出內容,場館特色,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創建於2014年,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由兩彈一星元勛、上甘嶺英雄、大閱兵、全軍十大掛像英模、軍服·軍銜、兵器·炮彈六個展廳組成。另有東北民主聯軍紀念館、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紀念館、援老抗美紀念館三個分館。博物館總計收集藏品3500餘件。
博物館以“牢記革命歷史,庚續紅色基因,增強文化自信,樹立愛國情懷”為使命,建館以來先後接待機關單位幹部、企事業單位員工、大中國小校青少年學生三萬餘人次。  
作為黑龍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博物館充分發揮精神底蘊厚重、紅色文化多元、外部資源豐富的特有優勢,常年舉辦青少年紅色文化教育活動,在國防教育開展和紅色基因傳承方面不斷前行,實現了紅色教育資源與青少年國防教育的有機融合,為傳承紅色基因拓寬了傳播渠道、搭建了平台。
通過參觀和研學,激發青少年愛國情懷,培養青少年報國之志,堅定青少年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展出內容

展廳一 兩彈一星元勛廳
兩彈一星元勛廳於2019年9月3日,正式開館,館內介紹了為中國兩彈一星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24位兩彈一星元勛的英雄事跡。
1960年11月15日,中國研製的第一枚飛彈發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核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有核子彈的國家。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20世紀50年代、60年代是極不尋常的時期,當時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為抵制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核訛詐。50年代中期,以毛澤東主席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為了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高瞻遠矚,果斷地作出了獨立自主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大批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許多在國外已經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以身許國,懷著對新中國的滿腔熱愛,回響黨和國家的召喚,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一神聖而偉大的事業中來。
他們和參與“兩彈一星”研製工作的廣大幹部、工人、解放軍指戰員一起,在當時國家經濟、技術基礎薄弱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較少的投入和較短的時間,突破了核彈、飛彈和人造衛星等尖端技術,取得了舉世曝目的輝煌成就。
“兩彈一星”是新中國偉大成就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在全國各族人民喜迎新中國50華誕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功臣。我們向功臣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參與”兩彈一星”事業的所有科學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工人和人民解放軍指戰員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為了這一事業獻身的同志們表示深切的懷念。
兩彈一星24位元勛:王淦昌、趙九章、郭永懷、錢學森、錢三強、王大珩、彭桓武、任新民、陳芳允、黃緯祿、屠守鍔、吳自良、錢驥、程開甲、楊嘉墀、王希季、姚桐斌、陳能寬、鄧稼先、朱光亞、于敏、孫家棟、周光召、林俊德。
“兩彈一星”精神內涵:“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攀登”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兩彈一星元勛廳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兩彈一星元勛廳
展廳二 大閱兵廳
請軍史專家姜廷進行設計,充分展示了建國以來15次國慶大閱兵歷史圖片。閱兵,是一項極其隆重的軍事儀式,它是軍人向國家宣誓忠誠,展示軍隊風貌的重要形式。
革命戰爭年代,人民軍隊先後舉行了四次閱兵。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參加了十五次國慶閱兵。陸海空軍等部隊還舉行了若干次閱兵。
閱兵展示了國威軍威,振奮了民族精神,激發了人民的愛國熱情。它展現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輝煌成就及人民解放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的良好精神風貌。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大閱兵廳
展廳三 上甘嶺英雄廳
上甘嶺戰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展開的一場著名戰役。
1952年10月14日,“聯合國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防守地約3.7平方公里的上甘嶺陣地發起猛攻,志願軍防守部隊進行了頑強抵抗,陣地多次失而復得。雙方隨後不斷向上甘嶺地區增加兵力和重武器,使上甘嶺發展為局部戰役規模,激戰持續至11月25日結束。
在持續43天的戰鬥中,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反覆爭奪陣地達59次。志願軍共擊退“聯合國軍”900多次衝鋒,最終志願軍守住了陣地,取得了勝利。
上甘嶺戰役激烈程度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高水平,志願軍在此次戰役中打出了國威軍威。
展廳四 兵器·炮彈廳
在這個展廳展示的陸海空各式裝備總計169件套。其中陸軍裝備64套(件),海軍32套(件),空軍34套(件),第二炮兵的東風系列彈道及多種飛彈發射車等,還有航天的嫦娥1號、神二、神七等其他模型95套(件)。從不同側面反應和展示我軍裝備的發展和狀況。
在軍事模型展台可以看到,從解放戰爭的三八大蓋,到現代戰爭的航空母艦,展示的是我國人民軍隊由弱到強的歷程,體現出國家國防力量的強大,是保證我們幸福生活的保證。
遼寧號航空母艦模型
遼寧號航空母艦,簡稱“遼寧艦”,舷號16,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可以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前身是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次艦瓦良格號。
1999年,中國購買了瓦良格號,於2002年3月4日抵達大連港。
2005年4月26日,開始由中國海軍繼續建造改進。
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遼寧號,交付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2013年11月,遼寧艦從青島赴中國南海展開為期47天的海上綜合演練。期間中國海軍以遼寧號航空母艦為主,編組了大型遠洋航空母艦戰鬥群,戰鬥群編列近20艘各類艦艇,標誌著遼寧號航空母艦開始具備海上編隊戰鬥群能力。
航母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徵,也是遠程打擊的利器,航母的入列是中國由“軍事大國”成為“軍事強國”的重要標誌。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遼寧號航空母艦模型
轟-6K戰略轟炸機模型
轟-6K轟炸機是目前轟-6轟炸機的最新型號,是在轟-6H基礎上改裝而來的,又稱“戰神轟炸機”,也是中國核三位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轟-6K的問世,使其一躍成為中國空軍進攻作戰的核心力量,更讓中國空軍繼火箭軍之後成為中國第二支可靠的戰略打擊力量。
轟-6K轟炸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中遠程轟炸機,具備遠程奔襲、大區域巡邏、防區外打擊能力,由於改進了發動機和武器、雷達等系統,因此飛的更遠,打擊的範圍更大、打擊精度也更高。
轟6K最大起飛重量約95噸,載彈量為9噸,最大航程8000公里,作戰半徑3000公里,轟6K的最大突防速度0.8倍音速左右。
轟6K掛載6枚長劍10巡航飛彈,長劍20的有效射程在1500-2500公里之間,戰鬥部採用慣導+北斗衛星導航+地形匹配+末端景象匹配的複合制導方式,命中精度達到CEP10米其打擊能力與美軍最新的戰斧4巡航飛彈相近。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轟-6K戰略轟炸機模型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兵器·炮彈廳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兵器·炮彈廳
展廳五 軍服·軍銜廳
本館由軍史專家進行論證設計,於2014年完成設計製作。軍服是一個國家和軍隊外在形象的重要體現,也是軍隊正規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古今中外各國軍隊歷來都十分注重軍服的使用和研製,無不把改革軍服當做提高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措施。
軍服的改革和發展,是隨著時代的變化、生產力的發展而進行的。各國軍服各有其特點,這些特點是由各國社會政治制度、軍隊建設的特點、經濟實力、民族傳統、地理氣候及其他條件所決定的。
本館共展示從人民軍隊成立之初的軍服到現代化建設的最新式軍服,從軍服的演變上可以看到我們中國的發展是飛速的,這一切的取得都離不軍隊的服務與強大,一個國家只有國防力量強大,才會真正的站立在世界上舞台上。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軍服·軍銜廳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軍服·軍銜廳
展廳六全軍十大掛像英模館
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掛像英模是人民軍隊眾多英雄模範中的傑出代表,他們的事跡集中體現了我軍優良傳統和作風,是人民軍隊的寶貴精神財富。他們代表著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即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為永遠銘記解放軍英模英烈的不朽功勳,創作了10幅英模人物題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倫剪紙、景德鎮瓷板畫作品,並請邀熊元吉將軍為十大英模題詞,激發人們的愛國精神和學習英模事跡的情懷。
展示了全軍十大掛像英模張思德、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雷鋒、蘇寧、楊業功、李向群、林俊德、張超的英雄事跡。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全軍十大掛像英模館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全軍十大掛像英模館
展廳七 東北抗聯英雄館
抗聯英雄李敏事跡展:展示了李敏同志成長於烽火四起的抗日戰爭年代,九一八抗戰時期,日寇鐵蹄到處,東北各族同胞慘遭蹂躪,東北各族同胞不甘屈辱奮起抗戰。
1936年,李敏參加東北抗日聯軍,在血肉橫飛的抗日戰場上她經歷了戰火的洗禮,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在14年抗戰中,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跟黨走堅持鬥爭,李敏表現出了共產黨員的本色。
新中國建立以後,她工作勤懇認真負責,為國家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他曾向黨和國家領導人諫言,向社會呼籲,還原14年抗戰歷史真相。李敏同志的一生功勳卓著,在各個領域的工作中都譜寫出了熠熠閃光的一頁,音容宛在,風範長存,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為後人點亮人生征途。
東北抗聯七十位英雄人物藝術品展:
東北抗聯在長達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戰鬥歷程中,無數英雄兒女用熱血和忠魂,在白山黑水間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詩篇。如今,硝煙雖早已散去,但抗聯先烈的忠貞報國、勇赴國難的愛國主義精神;勇敢頑強、前仆後繼的英勇戰鬥精神;堅貞不屈、勇於獻身的不畏犧牲精神;不畏艱苦、百折不撓的艱苦奮鬥精神;休戚與共、團結御辱的國際主義精神,必將成為激勵中華兒女早日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東北抗聯是一首波瀾壯闊、震驚中外的愛國史詩!一段感天動地、慷慨悲壯的英雄事跡!一部刻骨銘心、無法忘卻的東北抗戰歷史!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又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由王軍策劃,源於對紅色文化的熱愛,海倫剪紙名家宋廣、惠學純在眾多抗聯英雄中擷取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趙一曼等70位血染沙場、浩氣長存的仁人志士,用藝術的語言精心創作了70幅抗聯題材的藝術作品,請黑龍江省鋁板影雕藝人孫忠和製作了東北抗聯七十位將士鋁板影雕畫。再現當年抗聯英雄盪氣迴腸的悲壯歷史畫卷。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東北抗聯英雄館
展廳八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紀念館
白山黑水的勁旅,抗戰勝利的曙光。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有一支特別令人敬佩的英雄部隊,他們就是東北抗日聯軍(後改編為:蘇聯工農紅軍獨立步兵88旅)簡稱88旅。周保中任旅長,李兆麟任副旅長。
88旅有四個傳奇:
第一:東北抗日聯軍堅持對敵作戰14年,是全國抗日部隊中堅持抗戰最早、時間最長的英雄部隊。
第二:東北抗日聯軍是在敵強我弱、孤懸敵後、條件極端艱苦的情況下堅持抗戰,其艱苦卓絕,堪比二萬五千里長征。
第三:88旅在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殲滅日本關東軍的戰鬥中,在建立東北地區各級政權的工作中,立下了不可抹滅的功績。
第四:88旅是中、蘇(俄)、朝三國軍人團結抗戰、英勇殺敵的楷模,在88旅紀念館內,88旅10位主要領導的半身塑像及部分抗日珍貴文物史料,成為永久性凝結中、蘇(俄)、朝國際反法西斯戰爭歷史紀念標誌。是中、蘇(俄)、朝三國人民戰鬥友誼的結晶,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隨著園區的不斷擴大和歷史資料不斷豐富,這裡必將成為中俄紅色文化旅遊的基地之一,將為中俄文化交流做出越來越大的貢獻。
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紀念館座落於國防文化園內,蘇聯工農紅軍獨立步兵第88旅即東北抗聯教導旅,是第二次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誕生的一支英雄部隊,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全體將士精誠團結,浴血奮戰,英勇無畏,屢建奇功,在中國抗戰史上譜寫了輝煌的一頁!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向偉大的東北抗聯將士英勇無畏的精神致敬,由三五集團策劃出資,由抗聯後代及黨史專家共同設計製作的本展館。展館面積600平方米,全面展示東北抗聯教導旅的光輝歷史。是全國第一個全面反映東北抗聯教導旅歷史的展館。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紀念館
展廳九 東北民主聯軍紀念館
出師東北背靠黑土蓄銳,披堅執銳解放事業建功。東北民主聯軍紀念館於2018年,為紀念哈爾濱解放72年,東北野戰軍入關70周年,傳承弘揚好黑土地上的紅色文化投資興建。
紀念館總建築面積600平方米,共有展板400餘塊,實物展品200多件,以及100多位東北民主聯軍將士後代子女贈送的老照片及簽名紀念品。
以客觀的史實,豐富的史料,從歷史的視角,精神的維度詳實記述了東北民主聯軍自1946年1月集結東北組建,到1948年9月30日東北野戰軍出關揮師南下,在東北期間由弱到強,轉敗為勝的戰鬥進程和成長曆程。
以豐富的實物器物和史料實證廓清黑土地是“解放戰爭源頭起點”的歷史定位。紀念館以東北民主聯軍的壯大曆程為經線,以東北人民支前奉獻為緯線,全方位立體呈現出解放戰爭前夜,發生在黑土地上波瀾壯闊的紅色家史。
本館按照歷史軸線,將展館設定為六大板塊,分別為,序廳;
第一板塊:戰略集結,挺進東北;
第二板塊:出師未捷,戰略退卻;
第三板塊:背靠黑土,重整著裝;
第四板塊:戰略反攻,披堅執銳;
第五板塊:解放東北,揮師南下;
以及尾廳構成。
紀念館圖片展陳豐富詳實,每一幀圖片都像一朵歷史的浪花激盪出那個硝煙瀰漫、風雨如晦的崢嶸歲月。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東北民主聯軍紀念館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東北民主聯軍紀念館
展廳十 援老抗美紀念館
叢林深處的潛伏,異國他鄉的密戰。
1962年至1978年,應寮國國家的請求,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派出了工程建築部隊及後勤保障部隊秘密出國,赴寮國執行築路施工任務,為了保障築路工程順利完成,又派出高炮部隊擔負防空作戰任務,有269人犧牲,其中210人長眠在寮國孟塞和班南舍的烈士陵園裡。
援老抗美紀念館面積300平方米,利用文字、圖片和實物展示了當年歲月、戰鬥情景,祭奠英烈和不能忘記等歷史畫卷。全面展示了中國軍人在援老抗美參戰期間的戰鬥、生活、學習的日子。
館內還收藏著援老抗美參戰老兵們捐贈的在寮國期間使用過的日常用品、用飛機殘骸製作的勺子,以及中國援老抗美參戰老兵贈送的戰利品(擊落美軍飛機運輸的香菸煙盒)擊落美軍飛機的照片等,穿過的寮國軍服等300餘件。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援老抗美紀念館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援老抗美紀念館

場館特色

1、三五國防文化園
愛國學軍龍虎營中勵志,
崇文尚武風雲場上揚威。
國防文化園,建於2015年,為磚石結構,造型為長城“烽火台”,與外圍牆共同構築了一道巍峨的長城景觀。“國防文化園”匾額由老紅軍向守志上將題寫。長城如今是世界八大奇蹟,也是人民軍隊的代名詞。
人民軍隊是保衛國家的鋼鐵長城,也是國家力量的堅強石頭。以長城作國防文化園大門,也在警醒國人要安不忘危,警惕盛世狼煙,時刻枕戈待旦。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三五國防文化園
2、國防標識
名稱:Logo國
註冊號:國作登字-2019-F-00704150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國防標識
3、北抗聯將士紀念碑
東北抗聯將士紀念碑,碑名由老紅軍向守志上將題寫,後面碑語“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由景學勤中將題寫,碑文由馬述寬少將題寫。
紀念碑基座直徑14米,象徵中國的14年抗戰,主體部分高度設為8.15米,以此來紀念無數曾經浴血奮戰,獻出了寶貴生命的東北抗聯將士。六角型底座代表東北局部抗戰6年,八角型底座代表中國全民抗戰8年。火炬高0.88米,和主體總高是9.03米,代表9月3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發動侵華戰爭,東北大好河山慘遭日軍踐踏,三千萬同胞陷入水火,為挽救民族危亡,中國共產黨領導創建反日武裝抗擊日本侵略,以東北抗日聯軍為代表的抗日將士高擎抗日救國旗幟,在白山黑水間奮勇作戰,歷經十四年艱苦卓絕鬥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打敗日本侵略者,迎來抗日戰爭偉大勝利,東北抗聯將士不畏強暴,不屈不撓,勇於抗爭,無愧中國民族優秀子孫。其豐功光照日月,其偉績百世流芳,為緬懷前輩業績,弘揚抗聯精神,特建此碑以永久紀念。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北抗聯將士紀念碑
4、凱旋門
2017年,為紀念東北抗聯教導旅成立七十五周年(1942年8月1日成立),全面展示東北抗聯教導旅的光輝歷史,在國防文化園內,建設了凱旋門。由101歲老紅軍向守志上將題寫凱旋門三個字,高6米,寬8.8米,象徵八十八旅將士們在十四年抗戰中英雄無畏、機智勇敢、驍勇善戰、屢建奇功、戰功赫赫。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凱旋門
5、八十八旅英雄譜
“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在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之時,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抗日軍民與侵略者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東北抗日武裝轉移至蘇聯境內進行野營整訓。1942年8月1日組建成立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亦稱蘇聯工農紅軍獨立步兵第八十八旅。在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旗幟下,中、蘇、朝指戰員共同開展反抗日本法西斯的堅決鬥爭。于軍政整訓、軍事偵察、軍營建設和文化學習中,甘苦與共、戮力同心,極大地提升了軍政素質,培養出大批秉承國際主義、愛國主義堅強勇敢的軍政骨幹。八十八旅成為具有堅強戰鬥力、現代化特質的部隊,在蘇軍摧毀日本關東軍的遠東戰役和中共初創東北鞏固根據地的鬥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作用。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中國十四年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在普天同慶的日子裡,蘇聯最高蘇維埃於8月29日頒布命令,授予第八十八旅抗日有功將士勳章、獎章,褒獎為反抗日本法西斯做出卓越貢獻的英雄。為不忘歷史,鞏固友誼,發展友好,傳承精神,特於八十八旅成立75周年之際,鐫此英雄譜,並建凱旋門,以為紀念。英雄功績,赫赫恢宏。
並肩戰鬥,奮力前行。
和平友誼,鮮血凝成。
英雄美名,永世垂青。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八十八旅英雄譜
6,神龍望子歸
“神龍望子歸”雕塑是由墨玉石雕塑而成,漢白玉八角圍欄對角線長9米,每邊長5米,寓意九五至尊,分別雕有“龍之九子”和“龍字成語”的將軍書法石刻。基座高70公分,基座“金源神龍”由向守志上將題寫,題記由馬述寬將軍題寫,象徵抗戰勝利70周年。
金源神龍高5.55米,昂揚向上,翹首遠眺。“望子歸”,創意理念源自天安門“華表”即“望帝歸”。“金源神龍”是黑土文化的標的物,代表著龍江人民,“望子”,望的是被迫轉移至蘇聯的東北抗聯優秀兒女,期盼他們早日歸國將侵略者趕出家園。1945年抗聯兒女終於得償所願,配合蘇軍光復了東北全境。“神龍望子歸”基座雕刻了100位共和國將軍書寫的龍字,表達了將軍們對龍的傳人龍行天下的期待和龍騰盛世的祈福。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神龍望子歸
7、東北民主聯軍將士紀念塔
東北民主聯軍將士紀念塔是為紀念哈爾濱解放72周年,東北野戰軍入關70周年,為紀念為東北解放,全國解放做出巨大貢獻的東北民主聯軍將士投資興建。紀念塔總占地面積700平方米,寓意為東北野戰軍入關70周年。塔名由劉精鬆上將題寫,塔志由熊元吉少將書寫。塔基南北長19.45米,代表東北民主聯軍成立於1945年,東西寬19.48米,代表1948年東北野戰軍揮師南下拉開解放全中國的序幕。塔體通高17.2米,72寓意為哈爾濱解放72周年。塔座為正方形長寬3.5米,高1.5米,正面為塔志,記述了東北民主聯軍偉大功績和建塔的重要意義。三面浮雕分別為東北民主聯軍成立;解放哈爾濱;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塔座與塔基結合部為四面體和八面體組合,象徵東北民主聯軍將士來自四面八方,是這些將士用鮮血和生命,為蔣家王朝設下了八面埋伏,奏響了四面楚歌。塔體中塔座的四邊形與塔身的六角形,隱喻為東北野戰軍揮師南下,縱橫四海,血戰六合的偉大功績。塔頂為三個疊加的塔裙,代表著東北民主聯軍由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聯三支精銳部隊的精英將士組成。塔尖為三棱刀狀造形,寓意東北民主聯軍是我黨解放全國的利刃和刀鋒,披堅執銳,所向披靡。
東北民主聯軍將士紀念塔塔志
東北光復風雲際,延安窯洞燭火明。
三軍將士聞號令,星夜馳奔入關東。
一九四六年一月,民主聯軍始建成。
坎坷征戰多磨難,血染軍旗別樣紅。
松江飲戰馬,黑土沃英雄。
開展土改剿匪,發動人民戰爭。
支前扶老攜幼,紛紛送子軍中。
建立鞏固根據地,白山黑水舞長風。
冰城運籌帷幄,雙城秣馬礪兵。
三下江南炮聲隆,四保臨江出奇兵。
千里躍進黑吉遼,凌厲攻勢夏秋冬。
幾番艱苦鏖戰,遼瀋戰役定鼎。
出關十萬勁旅,入關百萬雄兵。
輝煌解放戰爭史,多少關東子弟兵!
七十韶華已逝,英雄青史留名。
立塔國防園內,勿忘初心使命。
紅色基因沃黑土,奮力實現中國夢。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東北民主聯軍將士紀念塔
8、東北民主聯軍英雄譜
東北民主聯軍英雄譜坐落於東北民主聯軍紀念塔北側。是2018年為紀念為東北解放和全國解放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東北優秀兒女投資興建。“東北民主聯軍英雄譜”由景學勤中將題寫。英雄譜是由五塊70米長的鋼構黑色理石牆構成,最低點4.6米,代表東北民主聯軍1946年組建,最高點4.8米,代表東北民主聯軍1948年揮師南下,總面積150平方米。這些閃耀著英雄光華的名字里透射著東北優秀兒女從軍報國的高尚情懷,飽含著東北人民參戰支前的深情厚義。據不完全統計東北民主聯軍時期東北籍參戰官兵就多達70萬人。英雄譜本著“人民民眾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的歷史觀,歷時數月,通過史料資料查證、線上線下徵集、政府媒體聯動等多種形式和渠道,本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對1945至1948年參軍入伍的東北民主聯軍戰士進行了廣泛的徵集和甄別。英雄譜歷史客觀地佐證了東北人民對全國解放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為出關時的十萬勁旅,入關百萬雄兵作了最好的詮釋。
英雄譜序
“八一五”抗日戰爭勝利後,八路軍、新四軍十萬精銳千里輾轉,雄兵出塞,與東北人民自衛軍匯聚成東北民主聯軍。這支英雄部隊,依靠堅實黑土,完成浴火重生。以百萬雄兵,揮師南下,吹響解放全中國“集結號”,揮就遼瀋,平津戰役歷史鴻篇。從白山黑水戰到海角天涯,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舉打敗蔣家王朝。在波瀾壯闊的鬥爭史上,書寫了解放戰爭經典篇章。這支部隊光芒四射,將星閃耀;這支部隊英雄輩出,燦若星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為了紀念在解放戰爭中湧現出的英雄,讓英雄血脈庚續傳承,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特建造東北民族聯軍“英雄譜”。
將領篇
抗戰勝利後,黨中央為迅速占領東北,向東北派遣了大量黨的優秀骨幹和精英,他們以崇高的革命主義精神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領導東北民主聯軍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從勝利走向勝利,揮就了遼瀋、平津戰役的歷史鴻篇,書寫了解放戰爭經典傳奇。
依據《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的編制序列整理,東北民主聯軍1945年11月至1947年12月時期,和東北野戰軍1948年1月至12月在黑土地上浴血奮戰的師職以上將領。為銘記這些東北解放戰爭的領導者,紅色江山的締造者,特將他們的名字,鐫刻於東北民主聯軍英雄譜上,使之成為永遠的家國記憶。
官兵篇
“八一五”抗戰勝利後,八路軍、新四軍十萬精銳千里輾轉,飛兵出塞,與東北人民自衛軍四萬八千勇士組成東北民主聯軍。這支英雄部隊,背靠堅實黑土,完成浴火重生,實現了苦難輝煌。正是由於東北優秀兒女的踴躍參軍和東北人民大力支前,才成就了揮師南下的百萬雄兵。以摧枯拉朽之勢,從冰天雪地的白山黑水,打到驕陽似火的海角天涯,在哈爾濱吹響了解放全中國的“集結號”。
官兵篇有黑龍江、吉林、遼寧參軍的(1945年11月--1948年12月)老戰士和留在黑土地的八路軍、新四軍官兵。
讓那些為全國解放戰爭犧牲奉獻的黑土地優秀兒女,永遠記在人民心間!讓那些在革命鬥爭中鑄造的英雄精神,永遠成為龍江富強和民族振興的精神力量之源!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東北民主聯軍英雄譜
9、軍魂石雕塑
軍魂石是2017年為紀念建軍90周年而建的書形雕塑,長7米,寬3.5米,高5米,“軍魂”兩字蒼勁雄渾,由老紅軍向守志上將題寫。雕塑由黑龍江非遺傳承人張密林大師設計建造,造型為山和書的結合體,寓意為“有文化的軍隊”才能在高科技戰場上軍魂永鑄、堅如磐石、永不言敗。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軍魂石雕塑
10、集結號銅雕
“集結號”位於東北民主聯軍將士紀念塔中軸線上,“集結號”由熊元吉將軍題寫,整體造型取自於革命聖地井岡山“軍號”巨型雕塑。一雙有力的巨手緊握著號身,一條紅飄帶,既是紅軍軍旗的象徵,也是血沃黑土的體現。集結號身長1.948米,高1.5米,寓意為東北民主聯軍在1948年,從雙城移師遼西,揮師南下;高1.5米,寓意為東北民主聯軍成立之初,是由八路軍,新四軍和東北抗聯總計約15萬人組成。“集結號”共用555斤黃銅打造而成,暗含了三五國防文化園製造之意,集結號的號嘴朝向東北民主聯軍紀念塔,寓意為是東北民主聯軍將士吹響了解放全中國的集結號。號口直徑0.7米,象徵東北民主聯軍入關70周年。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集結號銅雕
11、共和國零公里雕塑
此標誌底座3.55米,高0.7米,0.7米寓意新中國成立70周年。
1946年4月28日,東北民主聯軍進駐哈爾濱。哈爾濱作為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翻開了歷史新的篇章。哈爾濱解放後,在中共中央東北局、北滿分局的領導下,中共哈爾濱市委、市人民政府放手發動民眾,深入土改鬥爭,加強政權建設,開展建黨工作,恢復發展生產,積極支援前線,著手文化教育,全面建設城市,使這座飽受蹂躪、百廢待興的城市在極短的時間內,煥發了青春活力、充滿了勃勃生機。哈爾濱為東北乃至全中國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積累了管理、建設大城市的寶貴經驗。1949年是全國解放之年,但哈爾濱卻早在三年之前就獲得了解放。1946年4月28日,在經歷了蘇聯紅軍進駐和撤出、國民黨接收這樣的變局之後,哈爾濱迎來了共產黨的隊伍。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共和國零公里雕塑
12、哈爾濱解放紀念日
哈爾濱—新中國最早解放的大城市
1946年4月28日,是哈爾濱歷史上永遠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她回到了人民的懷抱,譜寫了哈爾濱歷史的新篇章。
哈爾濱的這段革命史記錄下了老一輩無產階級共產黨人不怕犧牲、為人民解放而付出一切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境界,記錄下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走向解放和富強的歷史發展道路。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哈爾濱解放紀念日
13、東北野戰軍入關紀念日
1948年9月30日,東北野戰軍入關,是解放戰爭中一件帶有全局性的大事件,是人民軍隊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調動”。它標誌著東北全境已經解放,我軍有了可靠的戰略大後方,人民解放軍首次在總人數上超過國民黨軍。從被動走向主動,從弱勢走向優勢,從解放區走向敵戰區,從黑土白雪走向海南島,鋼鐵巨流勢不可擋。東北野戰軍入關,預示著平津戰役將很快落下帷幕,解放全中國的序幕即將拉開!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東北野戰軍入關紀念日
14、援老抗美群英譜
援老抗美群英譜長35米,高3米,採用鋼結構及大理石貼面雕刻,中間部分為雕塑部分。前面為210位援老英烈名單,後面為從空降兵15軍44師調入高炮15師參加援老抗美戰士部分名單。“援老抗美群英譜”由十五軍四十四師首任師長老紅軍向守志上將題寫。
黑龍江三五國防文化博物館
援老抗美群英譜

所獲榮譽

2018年被評為黑龍江省中國小“研學實踐教育營地
2020年被評為2020-2022年度首批“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