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足蹄蓋蕨小羽片深羽裂;小羽片5-8對,平展或斜向上,下部的2-3對分離,向上的基部下延在羽軸上成狹翅,卵形,鈍圓頭,生山谷常綠闊葉林下陰濕處,海拔1200-280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鱗鱗毛蕨
- 外文名:Athyrium nigripes (Bl.) Moore
- 界:植物界
- 門:Athyrium nigripes (Bl.) Moore
- 綱:薄囊蕨綱(Leptosporangiopsida)
- 目:水龍骨目(Polypodiales)
- 屬:蹄蓋蕨屬(Athyrium Roth)
- 二名法:Dryopteris lepidopoda Hayata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植株高80-90厘米。根狀莖粗壯,直立或斜升,密被紅棕色,披針形、全緣鱗片。葉簇生;柄長15-30厘米,禾稈色,基部密被黑色或褐棕色、線狀披針形、長2厘米,具毛髮狀尖頭的鱗片,向上漸稀疏;葉片卵圓披針形或披針形,先端羽裂漸尖,基部不狹縮或略狹縮,二回羽狀深裂;側生羽片約20對,互生,彼此遠離;中部羽片長約13-14厘米,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最寬,寬約2.5-3.0厘米,有短柄,羽狀深裂;裂片約15-20對,斜展,先端圓鈍頭,疏具三角形齒牙,側邊具缺刻狀鋸齒。葉乾後淡綠色,紙質,沿葉軸及羽片背面羽軸被黑色、線狀披針形、基部多分叉鱗片;側脈羽狀,分叉,背面明顯。孢子囊群圓形,每裂片4-6對,生於葉邊與中肋之間;囊群蓋圓腎形,棕色,成熟後易脫落。
本種最接近大羽鱗毛蕨 D. wallichiana (Sw.) C. Chr.和川西鱗毛蕨D. rosthornii(Diels) C. Chr., 但葉柄和葉軸鱗片較狹,下部幾對羽片不縮短或略縮短,裂片斜展,圓鈍頭,無半透明軟骨質狹邊,可以區別。
生長環境
黑足蹄蓋蕨生長於海拔2300-2500米的闊葉林中。
分布範圍
黑足蹄蓋蕨產自台灣、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西藏。印度西北部、不丹、尼泊爾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