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狷羚

黑面狷羚

黑面狷羚又稱轉角牛羚(Topi)、南非大羚羊或轉角牛羚(Topi)、南非大羚羊塔比羚羊Topi,Bastard Hartebeest,Tsessebe,分布於非洲東部和南部。主要生活在蘇丹查德坦尚尼亞及南非大草原及氾濫平原的狷羚。

黑面狷羚是群居動物,族群可以是三兩成群,但也有十多二十頭一起的。族群由一或多頭雄性領導,領導權通過追逐和打鬥產生。領導的轉角牛羚會負責保衛領土,並隨時保持警覺性,在危險來到時提出警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面狷羚
  • 別稱轉角牛羚、南非大羚羊塔比羚羊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Mammalia
  • 亞綱:真獸亞綱
  • :偶蹄目 Artiodactyla
外形特徵,分布範圍,基本信息,生活習性,“角色轉換”現象,複雜交配行為,觀察,

外形特徵

黑面狷羚頭體長150-205厘米;肩高100-130厘米;尾長40-60厘米;重量75-160公斤。
黑面狷羚的毛皮一般都是銹紅色,黑色的腳部及胸部,並在前額至鼻尖有一黑帶。角呈豎琴形,並且明顯是環狀角,雄性及雌性的角都長達70厘米。
黑面狷羚

分布範圍

黑面狷羚分布於非洲東部和南部,包括蘇丹、查德、坦尚尼亞及南非。

基本信息

大小、體重:肩高:1 - 1.3m, 重:90 - 135kg,雄性較大較重。
壽命:15 年。
分布:坦尚尼亞
S
塔比羚羊
erengeti National Park*
其他:東非伸延至西非的地區。雖然在 Serengeti 不算得罕有,但在其他地方則不多見。
尋找難度:不難。
棲地:草原。
食物:嫩草。
繁殖:雌性歲半、雄性三歲開始可以交配,旱季末是它們的交配季節,懷孕期大約 240日。
生存威脅:獅子等大型食肉動物。
同屬動物:跟狷羚(hartebeest)、黑尾牛羚 (wildebeest)、高角羚(impala) 等屬於相同亞科 (subfamily)。
最大的特徵是它們面部和腿部紫藍色、好像瘀傷的色斑。

生活習性

黑面狷羚生活在大草原及泛濫平原上,以其上的草為主要食糧。雄性的領域由幾十平方米至幾公里不等,
黑面狷羚以尿液及糞便為邊界。20頭雌性轉角牛羚組成了一群族,並由一頭雄性帶領,上千的黑面狷羚亦會同時遷徙。雄性塔比羚羊會為自己的領域而發生爭鬥,多會以它們的角刺對方的膝部。塔比羚羊在受驚時可以奔走達每小時70公里,及會跳越其他牛羚以逃避危險。它們被認為是最快速的狷羚
黑面狷羚

“角色轉換”現象

研究人員發現,非洲黑面狷羚的性行為中存在一種奇特的“角色轉換”現象,雄性表現得很挑剔,雌性則是咄咄逼人。在求愛過程中,一些雄性轉角牛羚實際上處於一個非常被動的狀態,它們成為熱情過度的雌性轉角牛羚瘋狂追求的對象,但可能是由於對方表現得太過主動,它們會拒絕異性的求愛。
根據刊登在《現代生物學》上的研究發現,這樣做能夠幫助雄性黑面狷羚保存實力,即保持精子數量,以便應對與新伴侶可能出現的交配行為。這種保存實力的做法能夠提高它們做父親的機會,原因很簡單:能夠讓可能的伴侶數量實現最大化。

複雜交配行為

揭露黑面狷羚複雜交配行為的賈科布布魯.約根森博士表示:“如果雄性黑面狷羚可以自由地在雌性中間進行選擇,它們會故意選擇最奇怪的伴侶,而不是水準最高的一個。然而,一些熱情過度的雌性黑面狷羚在追求雄性過程中非常具有侵略性,為了拒絕它們的求愛,雄性會在身體上進行攻擊。”
此項研究是在肯亞的馬薩伊-瑪拉區進行的,這一地區向來就是轉角牛羚的繁殖地。雌性轉角牛羚懷孕的機會只有一天,轉角牛羚一年之中也只有一次碰面機會,它們的交配期更是只有短短的一個月。布魯-約根森博士說:“在求愛過程中,由於雌性旺盛的需求而讓雄性精疲力竭的現象並不是不尋常的。”

觀察

在馬薩伊-瑪拉,他對每一隻將要交配的雌性黑面狷羚進行了觀察,結果發現,它們平均要與4隻雄性交配,而一些雌性的伴侶數量更是達到了12個。每一隻雌性黑面狷羚大約要交配11次,當然了,事情總有例外的時候,在觀察過程中,一隻雌性黑面狷羚的交配次數便達到了瘋狂的36次。布魯-約根森解釋說:“雌性黑面狷羚必須保證自己能夠懷孕,因此需要找到一個本事非凡的雄性,它們必須將所有精力都集中到這件大事上,確保雄性能夠在這段時期與它們進行交配。”
黑面狷羚
然而,布魯-約根森的發現卻與傳統的性選擇理論相矛盾,根據性選擇理論,雄性富有競爭性,雌性則會慎重選擇。布魯-約根森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採訪時說:“我們可能沒有用一種開放的方法面對這樣一個事實,與性選擇理論相衝突的現象可能遠比我們認為的要普遍的多。通常情況下,雄性在求愛過程中表現得堅持不懈,雌性則試圖進行反抗。在非洲黑面狷羚身上看到的現象是我之前沒有預料到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