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黑耳(黑膠碟)

短黑耳

黑膠碟一般指本詞條

黑膠碟是播放原音的工具,在近代電視劇中經常看見它。總是和“大喇叭”在一起。黑膠碟音色溫潤、和諧,讓人感受到音質準確、音色逼真的原音重現。雖然從音質上說,CD碟比黑膠碟清澈,但黑膠碟播放出來的音域寬厚,因而特別具有一種現場氛圍。雖然偶有雜聲,但也無法阻止人們對它的寵愛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膠碟
  • 外文名:Standard-playing Record
  • 別名:膠木唱片
  • 拼音:duǎn hēi ěr
  • 簡稱:SP
  • 類型:留聲機唱片
分類,製作,尺寸規格,格式,局限性,歷史影響,發展歷史,主要影響,仿製品,

分類

黑膠唱片,習慣又稱“膠木唱片”(英文 Standard-playing Record,78-rpm Record,簡稱SP)指轉速78轉每分鐘,聲槽寬度0.10——0.16毫米,聲槽密度每厘米30——50條的留聲機唱片。黑膠唱片是一般人對過往使用唱盤機播放的唱片的稱呼。這種唱片是一種黑色圓盤形的膠片,用樹脂(後期改用聚氯乙烯,即PVC)壓制,上面刻有凹凸的坑紋,以紀錄聲音。早期的黑膠唱片只有單聲道,到後來發展成為雙軌的雙聲道音軌。 到了1980年代後期時,這些唱片的顏色已不再局限於黑色,而可以是白色、橙色、透明、螢光色、甚至可以把歌手的樣貌印製在唱片裡,不過成本比較高。因較後來33⅓轉密紋唱片(LP)聲槽粗大,聲槽密度低,播放時間也短得多,故又名“粗紋唱片”。[來源請求]粗紋唱片可使用鋼針(早期手搖唱機)和粗紋寶石唱針電唱頭)放唱,唱針與密紋唱片不能通用。

製作

一般來說,唱片都是先用一塊質料比較軟的物料造成母碟,再把鋁金屬倒在上面製作壓碟用的母版。利用母版,唱片生產商可以重複多次的把半融的空白硬膠碟壓成音樂唱片。

尺寸規格

粗紋唱片直徑常見10英寸和12英寸兩種規格,前者大量用於錄製流行音樂,錄音時間較短,一面一般只能容納一首歌曲,早期飛利浦德律風根(Telefunken)等廠牌出版的單聲道LP也有採用此尺寸。值得一提的是,此規格為中國唱片大量用於錄製單聲道黑膠、薄膜唱片並一直沿用至1980年代;後者一面錄音時間也僅有約5分鐘,通常用於錄製交響樂,此尺寸成為日後立體聲LP的標準規格。此外,還有6又二分之一英寸規格(類似後來EP的規格),但因錄音時間太短,並未廣泛採用。可見,早在粗紋唱片時代,唱片的尺寸標準就基本形成。

格式

早期的唱片都是45轉的細碟,每一面只能錄製一首歌。到後來出現了轉速較慢、面積較大的33又三分一轉密紋唱片(即LP,Long Play),每面大約可以錄製6首歌左右;另一方面,原來的45轉唱片由於生產技術的改進,使原來每一面只能錄製一首歌,變為可以錄製兩首歌,這種唱片被稱為EP(Extended Play)。

局限性

這種溝槽粗大的唱片是德國發明家愛米爾·貝利納(Emile Berliner)發明圓盤唱片後最早誕生的格式。早期的唱片轉速因各廠牌而異,並不統一,後來逐漸標準化為上述規格。直至1948年密紋唱片誕生前,粗紋唱片是圓盤形唱片的主要規格。
密紋唱片LP的誕生不僅打破了SP“大一統”的局面,也使其缺點暴露無遺:
錄音時間短。由於單面錄音時間僅為5分鐘左右,一首《華沙協奏曲》需一整張12英寸SP的兩面來記錄,瓦爾特(Walter)指揮的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需4張SP。
單張SP唱片 較LP重量重,加之同樣錄音時間需要的唱片多,使SP特別笨重,不易攜帶。
粗紋唱片十分脆,極易損壞。
粗紋唱片保真度較密紋唱片差很多,信噪比低,低頻、高頻的頻率回響差。
因此,自密紋唱片出現後,粗紋唱片便被迅速淘汰,於1950年代基本被密紋唱片取代。
打法
1.Baby Skratch——這是一個較為簡單的搓盤手法,Baby Skratch不用混音台上的Cross Fader直接用手指來移動唱片,將唱片上的Sample向前搓、向後搓。當放上一張伴奏唱片,將Baby Skratch與Battle Beat進行和聲時,在連續使用Baby Skratch時它是非常有趣的,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去認真練習。
2.Forward Skratch——它是需要在唱片向前搓時,用Fader進行切音和伴奏唱片進行和聲時,它是較為容易的。
3.Backward Skratch——它是需要在將唱片向回拉時,用Fader進行切音和伴奏唱片進行和聲時,對Fader的使用技巧,搓盤的力度有一定的要求。
4.Tear Skratch——Tear Skratch 與Baby Skratch相同的地方是都不需要使用Fader,不同於Baby Skratch的是,在回拉唱片時,是要發出兩個不同的聲音。可以在Fader打開的瞬間迅速完成這個動作。也可以和Baby Skratch一起來運用,需要很快的速度也可以和Backward Skratch、Forward Skratch一起運用。
5.Flare Skratch——DJ Flare發明由DJ Qbert推廣的。Flare Skratch開始的時候Fader應該是開啟的,唱片向前搓時可以迅速關閉Fader,兩次。如果你的動作夠快,可以開啟關閉更多次的Fader,施行不同類型的Flare Skratch。
6.Transfom Skratch——這是一個著名Skratch手法,由DJ Cash Money發明。這個Skratch是當你的唱片在移動並完成一個聲音時,用Fader來切音使它完成三個或更多的聲音。出來的聲音有一種繼續的效果Fader的切換速度要足夠的快。
8.Crab Skratch——這是DJ Qbert在DJ Excel的Twidde Skratch的基礎上經過改造變化而發明的。1995年在日本的Vestax DJ比賽上,DJ Excel問Qbert Flare Skratch是怎么樣來搓,Excel向Qbert展示他的Flare Skratch手法時,他用拇指和另外的兩根手指來切換Fader,看起來象一個彈簧。這個動作吸引了Qbert。比賽結束後Qbert回到了舊金山,把這個Skratch手法進行了改造,利用三根或四根手指來迅速的完成Fader切換的動作。當年稍後在舊金山舉行的美國DMC DJ決賽,裁判是Beat Junkies、X-Men<;叫X-ecutioners>;和ISP。在這次比賽中作為表演,這幾個組合一起表演Skratch、Qbert展示了他新發明Skratch手法Crad,當Qbert演奏這個Skratch手法時,五根切換Fader的手指看起來就象一隻螃蟹。
9.Chirp Skratch——這是被DJ Jazzy Jeff完善推廣的一種手法當你的唱片在向前或向後移動時,Fader也應該跟著唱片的移動開啟關閉,Skratch的動作很慢的完成,出來的效果可能不是太出色的,但是把Skratch的動作加快以後,效果就不一樣了。
10.Scribble Skratch——可以理解為一種隨便的抓或亂抓。與Baby Skratch較為相近,可以不用Fader,但需要很快的速度將唱片在極小的範圍內來回移動,並使發出的聲音漸強、漸弱。
11.Tweak Skratch——這是Invisbl Skratch Piklz的成員Mixmaster Mike發明的。在做Tweak Skratch時,Turntable的馬達要關閉。用手指來移動唱盤和唱片,可以用Fader來改變Tweak Skratch的聲音也可以不必使用Fader。這種Skratch最好選用Long Tone Type Samples<;長音調的效果>;,當然別的聲音也可以。
12.Bubble Skratch——這是丹麥DJ Noize發明的,在來回移動唱片時將EQ旋鈕從最小旋轉到最大,得到一種Wah-Wah類似腳踏板發出的聲音效果
13.Fades Skratch——不用Cross Fader而用單路的豎推桿,在移動唱片時豎推桿緩慢的由小推大,使聲音漸強,再將推桿緩慢拉小,使聲音漸弱
14.Tip Skratch——在將唱片快速向前,向後移動之後,再將唱片向前放,要求在結束時發出一個較長的尾音。出來的效果是1、2——3:1、2——3。
15.Hydroplane Skratch——在唱片移動時,手指很輕的壓住唱片,將唱片以均勻的速度向前、向後移動,移動的距離相對較長。
16.Military Skratch——軍事Skratch。這是Baby Skratch與Forward Skratch的結合。

歷史影響

發展歷史

對於黑膠碟的最初印象,是在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電影中,黑白略顯劃痕的膠片裡出演的富足人家的先生小姐,手持漂亮的玻璃酒杯,或舞或坐在雅致的房間,背後傳來一個喇叭花樣式的黑色唱機里裊裊的純色聲音,有布魯斯藍調或當紅女明星的淺吟低唱。
黑膠通透、清澈、開闊,隱匿的瑕疵,它通過你的耳朵傳遞的是一種非常有如真人在你身邊呼吸的溫暖感覺,有人情味,不像數碼那么冷冰冰。
1965年到1975年這10年間,是古典音樂的黃金時期,之後,就再沒有過這樣的年月。所有古典音樂的演奏大師,包括混音師,在那一段時期灌制了無數張經典唱片。當時唱片錄製的方式,只能一次成功,一個話筒沒擺放好,一種樂器沒配好,都要重新來過一次,那樣高水準的混音師,全球加起來總共都不超過10個。而恰巧,那時候的音樂載體,最重要的就是黑膠唱片,是它幸運地保留了最好的音樂。比如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哥,他的唱功根本無法和20世紀70年代時相比。
當時香港的很多歌手也灌錄了不少流行音樂的黑膠碟,直到80年代初期,鄧麗君在大陸流行的時候,她的唱片銷量也很驚人。不少黑膠碟收藏者收藏較多的也是那時期香港的音樂碟,可見,香港音樂之所以發展快,是和那時的起步分不開的。
有不少經典的音樂和演出錄音,因為丟失了母盤,所以不可能找到同樣內容和水準的CD,只能在黑膠碟里聽到了。
黑膠碟記錄了音樂發展史上最特殊也輝煌的一段歷史,但是,僅僅有幾家公司在為黑膠碟發燒友繼續生產唱片,其他的,都早已經停產了。出於價格和播放載體的局限,黑膠碟的客群群體很小,形成不了一塊單獨的市場。

主要影響

黑膠碟一張就20分鐘,30分鐘,你只能安安靜靜地守著唱機完整地聽。在機械化大生產下,CD壓制生產比黑膠方便得多,一張母盤壓幾萬張都沒問題,唱片公司也容易賺錢。
不說音樂本身,光看看黑膠碟唱片的封套,你就看得出那時候的人們對一張唱片的講究幾乎到了真實的地步,厚實的紙張,毫不含糊的印刷,樸實自然的造型,打開一張黑膠碟的盒子,就如同打開一件藝術品,沒放進唱機就似乎能聽到音樂飄出來,你不能不為之沉醉。難以忘記黑膠碟的樸實音色
黑膠碟這個詞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指的是老唱片機的碟片,小時候在老家的儲物間看見過。那樣的唱片機已經很少了,除了玩得比較專業的人們還在欣賞外,恐怕沒有幾個小孩子見過那個玩意兒了。
喜歡音樂的人聽過黑膠碟音樂後,都會深深愛上那種富於感情,立體,逼真的音樂感,不是CD或MP3所能比擬的。黑膠碟裡面包含著一種非常真實的感情,是CD音樂中那種冷漠的金屬聲音所沒有的。當然,不親自比較過還是不相信的,要聽聽黑膠碟之後才相信是不是這個感覺。
聽黑膠碟比聽CD花費大很多這個也是事實,往往一些稀有而音樂靚絕的黑膠碟真是千金(美金)難買。

仿製品

名為黑膠碟的啄木鳥CD糟片背面做成了老唱片的樣式,溝槽也很是明顯。看起來還真有幾分相似,不過畢竟是CD,還是有一定的差別的。
當然紫色環圈部分上面標註的disc 700MB\80MIN大家都能明白這是一張名副其實的CD糟片。
數據面為黑色染料製成,通體黑色,看起來很棒,拿起來可以當鏡子照。
價格是1.5元左右。很適合做音樂類檔案的存儲,因為材質的關係會比一般的碟片保存時間長2-3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