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轄地區
黑田鋪鎮轄齊合居委會、幸民、羅江、乘梧、建中、園藝、新中、豪里等50個行政村,620個村民小組,16656戶,其中農業人口59863人,勞動力38756人,耕地面積34707畝,其中水田25071畝,山地面積4.6萬畝。
經濟建設
近年來累計引進資金5億餘元,包括5家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投資8000萬元以上的鑫宏源塑膠有限公司和投資1億元的雙艷五金工具製造有限公司相繼竣工投產。科技型、技術型企業不斷入駐,發展新型工業企業10餘家,其中年產值上1000萬元的企業5家。坐落於金玉亭村的邵東縣環興打火機製造有限公司總資產已達1.2億元,擁有大型打火機生產線23條。
在G320國道邊自發形成了全國聞名的中南木材大市場,從事木材加工的企業高達800餘家,成為中南五省的木材集散地,規模之大全國聞名。以觀音閣為主的服裝加工基地規模宏大,加工戶遍布4個村,產品暢銷東南亞。
2013年地方財政收入1515萬元,實現連續10年的平穩快速增長。
產業布局
2010年,黑田鋪鎮黨委、政府積極爭取,同年經縣人民政府第21次常委會研究通過,批准同意創建邵東縣黑田鋪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後規劃為邵東縣包裝印刷文化產業園,占地1500畝,分三期建設。園區內規劃建設36米寬的三益大道、金龍大道縱貫南北,同樣36米寬的新大東路橫連東西,南臨320國道。
幾年來,該園區累計投入約1.5億餘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區域內形成了“兩縱兩橫”的路格線局,產業發展區、生活配套區、物流園區和行政服務中心“三區一中心”發展框架已經初具規模,項目承載力不斷增強。目前,已有6家上規模的企業前來洽談,意欲進駐該園區,發展勢頭十分強勁。
正在建設中的新大東路全長3.3公里,寬36米,從鎮政府前門出發,經金龍山村、建中村、齊合村、蓮塘村與邵東黑田鋪中小企業創業基地三益大道、金龍大道垂直對接。綜合商貿市場規劃占地60畝,市場內分為產品交易區和綜合商貿區。社會停車場規劃占地20畝,其內部布局、硬體設施設計科學合理,極具人性化。
科學教育
黑田鋪鎮自古人傑地靈,經濟發達,革命先烈謝佰俞,原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廣州軍區政委張國初出生於此。有180餘年歷史的邵陽最古老書院之一:資東書院,國家級綜合類重點職業學校:邵東職業中專坐落境內。
資東書院流傳著賀金聲、匡互生、謝佰俞、謝俊藩、徐君虎等為振興中華而在此學習或戰鬥的動人事跡。
國家級綜合類重點職業學校邵東職業中專,也座落在黑田鋪鎮園藝村。學校占地1.4萬m2,建築面積4.6萬m2,現有教職工212人,常規教學班級64個,在校學生4000餘人,校內四季鮮花盛開,綠草如茵,環境幽雅宜人,學習氛圍濃。
農業結構
全鎮共建成4大支柱產業基地,即以金玉亭、蓮塘、龍政、建中、圳玄等村為中心的生豬養殖基地,有養豬大戶30戶,全鎮年出欄生豬10.6萬頭;以大灣、大塘、金龍山、園藝、龍政等村和616農場為中心的中藥材生產基地,面積達1.3萬畝;以茶園、朱勝、壩上等村為中心的精品水果生產基地,其中朱勝村發展優質西瓜400畝,每年創收30萬;以興隆、壩上、圳玄等村為中心的家禽養殖基地,年出欄雞、鴨、鵝5萬餘羽,圍繞四大支柱產業,黑田鋪鎮的農業產業結構鏈不斷調長、調優,農民的純收入不斷增加。
現代農業發展迅速,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不斷壯大,形成了10000畝雙季稻示範基地,3000畝油菜基地,1000畝蔬菜基地,1000畝漁業基地,500畝金銀花基地,具有獨特藥用價值的200畝鐵皮石斛種植基地,果脆個大、甜酸適口、極耐貯運、品質尤佳的200畝特色提子基地以及前景非常樂觀的1500餘畝的油茶基地。
文明古鎮
相傳在唐朝時,此地叫“鞋釘鋪”,人們多以打鞋釘為生。距此南面有一株古老的乾杉樹,樹上有一個順風球寶貝,一到晚上便金光閃閃,照耀當地人打鞋釘,“鞋釘鋪”又被叫做“光明鋪”。到宋初,來了一位盜寶人,設法將順風球盜走了,“鞋釘鋪”一到晚上頓時黑暗無光,故更名“黑田鋪”。
黑田鋪背枕龍山,位於邵東縣北部,是寶慶至長沙必經的重鎮。漢唐以來歷設驛站,舊有“黑田巡檢署”和“黑田公館”。1950年設寶善鄉,1958年改為黑田鋪人民公社。道光七年(1827年),黑田巡檢司沈登伍繼前任未果之業--倡建資東書院,建館於距黑田鋪街西端約一公里處的楓樹坳。
資東書院是邵陽民國時期三大著名書院之一,培育了火燒趙家樓的民國著名教育家匡互生和中共早期領導人謝伯俞兩位著名的歷史人物。匡互生1891年出生於今邵東廉橋鎮,13歲就讀於資東書院高年級,受賀金聲影響,從小一身正氣,後考取北京高等師範學校,1919年5月4日,為反對《巴黎和約》,帶領學生衝進曹汝霖住處,一把火燒了曹家樓,成為“五四運動”的先驅。1920年夏,匡互生回到長沙以教務主任的身份在湖南第一師範主持日常工作近一年,期間與毛澤東交往甚密,共同創辦了《湘江評論》。1925年,匡互生到上海創辦“立達中學”,後改名“立達學園”。
朱光潛、夏丏尊、豐子愷、夏衍、朱自清、劉大白、周予同等一代宗師相繼加入,一時名流薈萃。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中,“立達學園”被毀,為重建校園,匡互生積勞成疾,腸疾不治,“立達學園”復學後不到半年,病逝於
上海東南醫院。
謝伯俞是資東書院走出的另一位傳奇人物,他比匡互生小14歲。在北師大,他參加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共早期領袖李大釗的重要助手。1927年4月,奉系軍閥張作霖逮捕了國共兩黨的重要領導人,李大釗、謝伯俞先後犧牲,謝犧牲時還不到23歲。
民國時期,邵陽境內匪患連年迭起,尤以龍山為甚,龍山腳下大東路上的黑田鋪等繁華集鎮,常受龍山土匪騷擾。從1928年至1949年,盤踞龍山大土匪先後有陳光中和匡國軍三兄弟,解放前夕,國民黨軍隊大潰敗,土匪隊伍空前壯大,1949年10月,解放軍先後分批次調動上萬兵力開赴龍山剿匪,歷時兩年半才肅清匪患,共剿匪數千人、繳槍數千支。至此,黑田鋪才恢復了往日的寧靜和繁華。
風景名勝
資東書院
道光七年(1827),黑田巡檢司沈登伍繼前任未果之業———倡建資東書院,建館於距黑田鋪街西端約一公里處的楓樹坳。校名由當地書法名流書寫,校門兩側制“資水源頭會,東山道貌高”一聯。黑田鋪鄉紳秀才的目光逾越了落水河和邵水,直逼資江這條通達三湘的寶慶母親河。在他們心目中,定是認準了“資江之水清兮,可以濯心智”。在當時盛況空前,寶慶名流車萬有、車萬育、朱子豪、樊錐等先後應聘到書院講學。
此後160年間,書院四次搬家,三次易名,到1986年恢復創建時的名號:資東書院,一所全日制完全國小。書院從開館時多收富家子弟,到解放後面向工農,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定性於普及教育,一路走來,淡定於歲月的恆河。1860年,資東書院第二次大規模改建,之後盛況空前。當時的寶慶名流車萬有、車萬育、朱子豪、樊錐等先後應聘到書院講學,造就了一大批人才。從資東書院走出的賀金聲、匡互生、謝伯俞,相繼成為震古爍今的風雲歷史人物。1944年,寶慶淪陷,書院被日偽所占。日軍潰逃時,一把大火,僅剩斷壁殘垣,建於大東路旁邊的這所寶慶知名學府,從此失去它的歷史原貌。 盤桓資東書院校史陳列館,看不到一張它昔時的容顏舊照。走出書院大門,復去尋建於書院原址的“書香亭”,也蹤影難覓了。資東書院最終選擇的校址還是大東路。黑田鋪在大東路寶慶境內各驛站中是規模較大的一個,老街長逾1000米,至今居住著近2000人。寶慶地處湘中腹地,歷史上偏遠、閉塞、貧窮、落後,連線省城的大東路,無疑是一條接近文明、尋求光明的康莊大道。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魏源和蔡鍔相繼走過大東路。當年,他們也許在黑田鋪公館小憩或借宿過。但是,他們絕對沒有想到,他們漸行漸遠的身後,有兩位少年接踵而至。
康阜亭
湖南邵東縣黑田鋪康阜嶺上的康阜亭,始建於1786年,2011年被列為邵陽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壁有一聯,著意於平民百姓:“上嶺難平氣,下嶺氣難平,暫坐數分鐘,平平氣;抬夫欲息肩,挑夫肩欲息,緩行幾步路,息息肩。”此聯以迴環往復的筆法,通俗多情的語言,嚴謹起伏的對仗,道出了抬轎挑擔者翻山越嶺去謀生的艱辛勞苦和行動的不自由,奉勸坐轎者和貨主們開點恩,讓他們“暫坐數分鐘”,“緩行幾步路”,在這裡“平平氣”、“息息肩”。
黑田鋪也多名勝古蹟,遺憾的是歷經風雨滄桑、戰亂人禍,留存下來的不多。除了保存完好的康阜亭外,衙門森嚴的“黑田巡檢署”、富賈雲集的“黑田公館”、鴻儒書香的資東學院都難覓蹤影了。
歷史名人
謝伯俞(1905年~1927年),
邵東縣黑田鋪鎮人。出生於一戶殷家農家,幼年在本鄉資東書院和循程學校讀書,1921年8月,考入長沙岳雲中學。1924年7月,以全省第一名成績考入
北京師範大學理預科。在李大釗的培養和教育下,入學的下半年即加入
中國共產黨。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在學生、工人中組織“滬案雪恥會”,並組織宣傳隊上街介紹“五卅慘案”真相。後參與領導北方的國民大會運動。1926年,升入北師大數學系本科。1927年,曾奉命去武漢從事農民運動,4月6日,與李大釗等被強行進入蘇聯駐中國大使館的奉系軍警所逮捕。4月28日,與李大釗等一起英勇就義。
張國初(1941- ),邵東縣黑田鋪鎮人。1941年生,1959年12月入伍,1962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9月任“塔山英雄團”政治委員。1978年3月入解放軍政治學院基本系學習。1979年8月任某師炮兵團政治委員。1983年5月任某步兵師政治委員。1987年3月至1992年3月任第四十一集團軍、廣西軍區政治部主任。1992年3月任廣西軍區政委。1993年2月任廣州軍區政治部主任。1996年7月被授予中將軍銜,是第八屆、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1999年任廣州軍區副政委。
陳光中(1897--1949)中將(國民黨將領),號德隆,字桂山,邵東縣黑田鋪鎮人。早年在湘西為匪,後被湘軍收編,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8軍1師1團3營營長,參加北伐,1928年任湘東剿共司令,後任獨立第5師第2訓練處處長,1929年任獨立第7旅旅長兼清剿縱隊司令,1930年任新編第32師師長,參加中原大戰,1931年任第63師師長,1937年6月任中將,抗戰爆發後參加了淞滬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