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森林法則

黑暗森林法則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這就是對費米悖論的一種解釋。

黑暗森林法則在《三體》系列中共有四個版本,分別為:葉文潔-羅輯理論、咒語實驗理論、機率理論和宇宙戰爭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暗森林法則
  • 外文名:The Dark Forest Theory;The Dark Forest Rule
  • 出處三體Ⅱ 黑暗森林
  • 提出者羅輯
  • 學科宇宙社會學
  • 啟發者葉文潔
法則內容,葉文潔-羅輯理論,葉文潔提出的“基本公理”和兩大重要概念,羅輯補充的五點假設,推導過程,對葉-羅理論的質疑,機率理論,簡述,推導過程,漏洞,補充,咒語實驗理論,內容,缺陷,補充,宇宙戰爭理論,簡述,宇宙黑暗森林化過程,質疑及反駁,小說實例,歌者文明,地位,意義之塔,處境,生物,戰爭,戰爭前景,其它,費米悖論,

法則內容

一旦被發現,就必然遭到打擊。

葉文潔-羅輯理論

葉-羅理論是羅輯對史強科普時總結的。是最廣為人知甚至常被誤認為是唯一的黑暗森林理論,但同時也是最經不起推敲的理論

葉文潔提出的“基本公理”和兩大重要概念

基本公理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兩大重要概念
1、猜疑鏈:雙方無法判斷對方是否為善意文明。
“文明間的善意和惡意。善和惡這類字眼放到科學中是不嚴謹的,所以需要對它們的含義加以限制:善意就是指不主動攻擊和消滅其他文明,惡意則相反。這是最低的善意了吧。” ——劉慈欣《三體2:黑暗森林》
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是善文明還是惡文明
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認為本文明是善文明還是惡文明
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是否會對本文明發起攻擊
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對自己是善意或惡意的
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認為自己是善意或惡意的
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判斷自己對它是善意或惡意的
……
2、技術爆炸:文明進步的速度和加速度不見得是一致的,弱小的文明很可能在短時間內超越強大的文明。可能由內因或者外因(例如宇宙文明的交流)引發。原著中認為人類步入工業革命後短短兩百餘年巨大的技術飛躍(較於人類物種存在的三百萬年與七千餘年的文明)即是一例(劉慈欣《三體2:黑暗森林》)。

羅輯補充的五點假設

1.宇宙里的文明只有最低程度的善意。
2.交流一定會暴露文明的位置。
3.文明之間的競爭殘酷程度與黑暗戰役相當。
4.不同智慧物種間難以溝通。
5.任何文明都有很長的壽命。

推導過程

一. 由物質守恆與文明的指數級擴張推導出文明間的根本性矛盾。
二. 具體到兩個文明A,B的接觸。
不妨假設A先發現B。
由於公理1,兩方為了保證自己的生存,必須先判斷對方善意惡意,“善意文明並不能預先把別的文明也想成善意的”
(1)若A選擇與B交流,則由於上述的相互判斷,猜疑鏈形成,同時A暴露己方存在。若AB實力相當,則猜疑鏈後B對A構成實際威脅;若B落後於A,則技術爆炸(可能由A的交流引發)可能使B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對A形成威脅。
(2)若A選擇隱蔽,則B技術發展後仍會發現A,猜疑鏈發生,A的存在暴露,轉化為第一種情況。
由公理1和猜疑鏈性質,得出結論:若文明A發現文明B,A只能對B施以打擊。
“總結起來,一、讓你知道我的存在;二、讓你存在下去,對我來說都是危險的,都違反第一條公理。”——劉慈欣《三體2:黑暗森林》
三. 對於“大寂靜”即費米悖論提出了一個可能的解釋。技術等級較高的文明傾向於隱藏自己,使其他文明難以探查。暴露自己的文明在黑暗森林打擊中被消滅。生存選擇的結果是所有的文明都變得難以發現。
以上內容出於對劉慈欣《三體2:黑暗森林》相關內容的歸納整理。

對葉-羅理論的質疑

葉-羅理論的基石實際上在原著中就存在反例:
1.黑暗戰役恰恰說明了,文明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規模,而非公理所說的不斷擴張。
2.回歸運動表明,文明間並不只有最低程度的善意。
3.三體文明與人類文明溝通並無困難,表明不同智慧物種間並非難以溝通。

機率理論

簡述

機率理論同樣出自羅輯對史強的講解,但與葉-羅理論並非同一個理論
機率理論的核心是:宇宙中有很多文明,總會有文明對被廣播坐標進行打擊。
(黑暗森林打擊)若一個文明通過某種方式得知另一文明存在的可能性,則有一定機率發動不加偵查的隨意打擊。由於具有打擊能力的文明數量極多,因此一個坐標暴露後,無論是否真的具有文明,必然受到隨意性質的打擊。

推導過程

“一個黑暗森林中的獵手……突然看到……所有獵手都能認出的字標示出的森林中的一個位置……假設林中有一百萬個獵手(在銀河係數千億顆恆星中存在的文明數量可能千百倍於此),可能有九十萬個對這個標示不予理會;在剩下的十萬個獵手中,可能有九萬個對那個位置進行探測,證實其沒有生物後也不予理會;那么在最後剩下的一萬個獵手中,肯定有人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向那個位置開一槍試試,因為對技術發展到某種程度的文明來說,攻擊可能比探測省力,也比探測安全,如果那個位置真的什麼都沒有,自己也沒什麼損失。”——劉慈欣《三體2:黑暗森林》

漏洞

機率理論無法解釋為什麼宇宙中的恆星沒有被打光。

補充

指示目標的代價是自己和目標一起暴露,就像核威懾,並不是每個文明都像人類這么幸運,有一顆能放大電磁波的恆星進而獲得引力波威懾手段,所以擁有廣播能力的是強者,而強者不需要靠廣播來同歸於盡,但是同時需要靠廣播威懾強者的弱者卻不一定有廣播手段或者文明中根本沒有一個夠堅定的人來及時啟動廣播。(見程心)

咒語實驗理論

內容

咒語實驗理論是基於羅輯的“咒語實驗”所驗證的三點客觀事實所得出的理論:
1.高等文明存在大殺器
2.黑暗森林打擊及時準確
3.高等文明優先選擇打擊而非溝通
以此三點為基礎,黑暗森林將作為事實客觀存在。

缺陷

咒語實驗理論的優勢在於沒有漏洞,缺陷在於所有設定都來自單次觀測,而非多次觀測的實驗總結

補充

咒語實驗理論的三條在後來智子所言和對歌者的描述中得到補充和解釋。
1.大殺器存在且成本低廉:
智子在茶道談話上的發言:
“……所謂隨意的,是說坐標被發布是唯一的打擊依據,不會對目標進行近距離直接探測,只是發動打擊,因為對超級文明來說,近距離探測比打擊成本更高;所謂經濟的,是指只進行最低成本的打擊,用微小低廉的發射物誘發目標星系中的毀滅能量。”
對歌者文明的描述:
二向箔懸浮在歌者面前,是封裝狀態,晶瑩剔透。雖然只是很普通的東西,但歌者很喜歡它。他並不喜歡那些昂貴的工具,太暴烈,他喜歡二向箔所體現出來的這種最硬的柔軟,這種能把死亡唱成一首歌的唯美。但歌者有些不安,“您這次怎么這樣爽快就給我了?”
“這又不是什麼貴重東西。”
2.探測交流成本遠高於打擊:
對歌者文明的描述:
歌者啟動了大眼睛的進程,他很少這么做,這是越權行為。
“你乾什麼?大眼睛現在很忙。”種子的長老說。
“有一個低熵世界,我想近些看看。”歌者回答。
“你的工作,遠遠看一眼就足夠了。”
“只是好奇。”
“大眼睛有更重要的目標要觀測,沒時間滿足你的好奇,做你的事去吧。”

宇宙戰爭理論

簡述

該理論是從對《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歸納總結得出。
該理論的核心是:主流戰術決定戰爭形態
簡單來說:因為星空是黑的,所以大家可以藏起來打黑槍且不被發現,也因此大家都要藏起來避免被人打黑槍,同時為避免防止被人誤射,所有藏起來的人都要對疑似目標打槍來儘可能消滅潛在的敵人,於是人人都隱藏,人人都打黑槍,於是黑森格局成立。

宇宙黑暗森林化過程

事實上,只要有任何一個文明在黑暗森林中開了第一槍,整個宇宙就將快速黑暗森林化
具體過程:
“元獵手”(可能只是由於內戰)在黑暗森林中開了第一槍
→“元受害文明”產生
→“元受害文明”中的一部分為對抗“元獵手”而成為“二代獵手”
→“二代獵手”由於無法找到元獵手
→“二代獵手”選擇打擊所有可疑目標
→“二代受害文明”產生
→……
通過該過程,獵手的數量將以指數上升。最終演變為:“只要暴露,就會遭到打擊”的黑暗森林格局。

質疑及反駁

由於四個版本的理論常被混為一談,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質疑1】:“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這點就有問題。現在地球社會的發展就看得出來,有些文明是在擴展的,有些是在萎縮的;有些人口在增加,有些卻在減少(人口負增長不稀罕吧),怎么能說是不斷的、無限的在擴張呢?而且現在有一種比較得到認可的觀點,認為文明是有壽命的,跟人一樣會生老病死,而文明的壽命對於動則多少萬年的天文壽命來說,太短,所以這個假設暫未看到有證據支持。
【質疑2】:猜疑鏈則是博弈論里的基本概念,歸結起來就是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而信息不對稱在人類社會也普遍存在,為何大家沒有打的天翻地覆你死我活?交流!這點三體也說了,但是它認為交流成本比直接攻擊的成本大,這個假設也是漏洞頗大,不僅因為交流傳遞信息即可,攻擊至少要傳遞一定數量級的能量和物質,這二者不在一個量級上,我對你說話容易還是我打死你容易?哪怕你是小螞蟻.更因為攻擊本身會暴露攻擊者位置,可能遭到反擊,這也是巨大的風險。而且交流還有可能有巨大的好處,例如三體人對唯一一個地球人的重視,他帶去的童話啊什麼的都能夠提高三體人的生活質量,這點描寫的很符合現實。互通有無大多數時候比閉關鎖國好。一面是有巨大利益和較小成本的交流溝通,一面是有著較大成本和巨大風險的打擊,你說應該選什麼策略?
綜上,黑暗森林法則僅是作者推測,存在很多漏洞,僅僅是一個理論。但黑暗森林法則作為一個科幻的核心創想來說,無疑是一項很高的成就。
三體整個小說最出彩的地方在時空跨度的描寫、三觀的顛覆和詭異如偵探推理般的情節,而不在森林法則。
部分人對質疑的反駁:
【反駁1】: 質疑1考慮的問題局限於狹隘的地球和人類種族中。文明、猜疑鏈和技術爆炸三者均是以宇宙為範疇,以物種為單位的描述。而質疑1很明顯建立在以地球,甚至以大洲為單位的狹隘邊際內,限制在某個人種甚至某個國家為單位的發展過程中。雖然地球某些種族“有些人口在增加,有些卻在減少”,但對於整個地球“人類”這個物種來說,以人類作為一個文明的整體,並以世紀為單位來看,人類文明無疑是加速甚至爆炸增長的。因此質疑1討論的級別相差太遠,根本沒有可比性。
【反駁2】:“交流成本比直接攻擊的成本大”,這個假設對於落後的文明來說,的確是不合情理的,但對於高級的文明來說,攻擊絕對比交流簡單實在的多,小說中也指出:“因為對技術發展到某種程度的文明來說,攻擊可能比探測省力,也比探測安全”。 舉個例子:假若你(高級文明)看到一隻蚊子(低級文明),你是一巴掌打了過去,還是把臉貼近它跟它交流了?很顯然,大部分人會選擇一巴掌過去!再如:你看到一隻食人蟻(注意這個名稱),你會蹲下來和它交流它是否有意向要吃掉你?還是會直接用腳踩死它?答案不言而喻。對於低等級文明,高等級文明根本可以忽略你的溝通。即,"毀滅你,與你有何相干"。同時交流意味著要有傳輸信息的載體,而載體將會暴露自己的存在和大致方向,所以在黑暗森林成型前交流有效,成型後交流的成本主要在於對本文明的保護。
問題在於如果不做探測,你確定你看到的是蚊子,而不是一隻霸王龍?
而且不同物種的個體之間與文明之間沒有有可比性。獅子會一口咬死獵物,只要能吃,而人會怕稀有物種滅絕而予以保護,就算那個物種的肉再好吃,這是智力與否的差別。
交流和攻擊的成本主要在於時間(因為時間可以創就強大的對手),比如兩個星系相距10光年,用質粒或二向箔打擊只需要以接近光速行進單程的時間就是十多年,而交流以光速傳遞需要好幾個來回才能說清,而幾百年過去了,技術爆炸的可能性增大,最後導致交流的另一方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形成威脅,因此交流從長期來說存在風險。何況,茫茫宇宙隨時都可能出現第三者惡意的文明。
另外,質疑2認為“攻擊本身會暴露攻擊者位置”,其實不然,對於高級的文明來說,它完全可以派遣一批“遠征軍”在任意的地方攻擊你,而不是在母星球直接發起攻擊,這樣就不會暴露攻擊者的位置。
問題在於“遠征軍”也好,“殖民星”也罷,必然會和母星有各種聯繫,比如艦隊運行軌跡,通信痕跡。對於更高級的文明來說,這些痕跡簡直就是引路的燈塔。
但同時高級文明可以做到行蹤的隱藏從而避免被其他更高級文明的的捕捉:黑貓警長中的單只耳走了兩條路徑,一條是通往正確的一條是通往錯誤的,而單只耳卻把正確的路徑隱匿起來做到行蹤的隱藏。假若單只耳一條路徑都沒有留下,那么就會讓別的文明認為沒有通訊信息。但是單只耳是在已被發現的情況下進行偽裝,如若全部隱匿則會分兵兩路自己早晚都會暴露。如若進行蹤跡偽造則會順手牽羊的幫自己消滅。做到了不費一兵一卒便大獲全勝,但也無法排除比偽造文明的更高級文明可識別偽裝文明。例如一個每天都在上網頁的一個悠閒人士,那么他可以做到一眼識別此網頁是否有意義是否是為偽裝廣告。
  
【反駁3】:首先,並不是說落後文明技術爆炸可能性大,即使是均等機率,以一個文明來講也是不能承受1/2的毀滅幾率的。其次,最重要其實是發生的時間。機率是均等的,但是時間線一定是不一致的。A文明不可能確定在B文明技術爆炸並超越自己後,還能否有足夠的時間等到自己的技術爆炸!
另外,“技術爆炸”可能性是有條件的。若兩個文明彼此都不與外部文明進行信息交流,則落後文明和先進文明的技術爆炸都是均等機率發生的。但一旦發生交流或者攻擊不徹底,落後文明的技術爆炸的機率要比先進文明大。這是由於信息交流後,不管是有意或無意,都會給落後文明指引一條技術爆炸方向(打個比方說:清朝閉關鎖國不與外界交流,一旦被西方列強打開國門,這種被迫的交流或者說不徹底的攻擊,不管有意還是無意,都會指導技術發展方向和加速社會的發展。從而提前引發技術爆炸,如會在短時間內,學習西方的蒸汽機、電氣、物理生物科學等技術。可以說洋務運動就是由於與西方的交流而引發的,倘若西方沒有打開清朝的大門,試問洋務運動還會發生嗎,估計到現在我們還不知道什麼是蒸汽機呢。另外攻擊必須徹底摧毀對方,否則將來會受到毀滅性的報復。
【反駁4】:宇宙社會學基本公理:第二條、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基本保持不變。
此條的說法有問題,物質總量不變和是否競爭沒有關係,大家競爭的實際上是資源。但按照現在的說法資源其實是一種知識。就比如:現在大家都看石油是資源,但古人只能用他來做spa,現在大家都知道核聚變材料就在大海中,但還沒有人將大海作為資源象石油一樣競爭。如果以此為推理基礎,在進行推理,我們與外星人的合作的好處就會大於競爭。因為競爭是沒有辦法產生超過合作的知識提升的。
部分人對反駁4的質疑:
文明是殊途同歸的,就像EVE,主要資源就那么幾種,而伺服器里的資源總量是有限的,如果兩個文明都發展了核聚變那么兩個文明就都需要聚變原料,發展的科技不一樣(無機科技和有機生物科技),需求的資源不一樣(礦物和生物質),甚至生存條件都不一樣(電磁波生命和碳基生命),但科技不同也意味著知識無法通用。所以反駁4成立的條件是有一種通用的幾乎無盡的能源,比如空間能,但能使用空間能的文明不會需要一個弱小文明的科技。而就算共同研發也要確定好每個參與者的地位。
哪怕這個宇宙中的所有文明聯合在一起可以構建一個完美的物質能量資源循環那些文明們也不會那么做,看看人類對自己母星做了什麼就知道了,一個文明首先要滿足生存條件,但在滿足生存條件後這個文明就會索求其他東西,如果說有什麼能讓全宇宙的文明坐下來和談,那么這個東西一定是一個能兼容任何生命形式的意識的虛擬空間。
而且風俗不同,長相不同,甚至連生物學都不同,人類和三體人只是在通過電磁波用自譯解系統在交流,你的文明認為什麼事情是不可容忍的,其他的文明認為這種事情很正常,你能保證你所處的文明里不會有任何一個人做出過激舉動嗎?你能確保像《群星》一樣群魔亂舞甚至長得跟shit一樣的外星人能和你的文明完全和諧相處嗎?種族歧視,膚色歧視,外貌歧視,國籍歧視甚至國籍仇恨這些東西人類並不一定能全員拋棄。

小說實例

文革期間一次偶然的星際通訊引發了三體世界對地球的入侵及人類文明與三體文明之間三百多年的恩怨情仇。
三體文明科技遙遙領先,但思維透明、無法進行複雜戰略欺騙,科技只能勻速發展,且三體(第一)艦隊到達地球須四百年;人類雖然科技暫時落後,但具有科技爆炸式加速發展、思維複雜且不透明的優勢。因此雙方竭力揚長避短,展開了激烈的廝殺:三體文明利用人類中的第五縱隊“三體組織”(其成員稱為ETO,Earth Three-body Organization,均是痛恨人類劣根性的各界精英,具有很大影響力)從內部對人類文明進行破壞,同時用高度智慧型的微觀粒子“智子”擾亂人類的加速器,阻止人類在基礎科學上的進一步發展,以圖鎖死人類的科學;而人類則推選出四位“面壁者”與三體文明展開了智慧博弈。
在前三位面壁者慘遭失敗、人類艦隊被區區一個三體強互作用力探測器(“水滴”)全殲後,最後的面壁者羅輯利用宇宙的“黑暗森林法則”(宇宙中的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其他文明都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文明都將很快被消滅)逼退了三體(第一)艦隊並建立了對三體文明的“黑暗森林威懾”,迫使三體文明解除了對人類的科技封鎖。
然而人類的劣根性在半個世紀後毀掉了來之不易的勝利:陷入大同世界童話無法自拔的大眾因為羅輯使用非常手段拯救人類而仇視羅輯,並將“執劍者”(掌控引力波天線開關,決定是否進行“黑暗森林威懾”操作的人)由羅輯換成了程心。結果由於程心無法下讓人類與三體世界同歸於盡的決心,在更換執劍者之後短短十五分鐘,水滴就摧毀了地球上的全部引力波天線,隨後智子(前面提到的女性AI)開始在地球上執行人類滅絕計畫,同時三體第二艦隊正以光速駛來,四年後就將到達地球。
幸而此時處在太陽系之外的“藍色空間”號飛船從四維空間伏擊了“萬有引力”號飛船(“萬有引力”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引力波天線)與水滴聯合編隊(“藍色空間”因在“末日戰役”前追擊逃亡的章北海座艦“自然選擇”而逃過了水滴毀滅,之後又從倖存的人類小艦隊為爭奪生存資源展開的“黑暗戰役”中倖存,但也因此被人類的道德所不容。在被人類政府誘騙回地球前,“藍色空間”得到了因同樣為爭奪生存資源攻擊了“量子”號並被誘騙回地球的“青銅時代”號警告,於是“藍色空間”立即開始了新的逃亡,而地球和三體世界對“藍色空間”展開了聯合追殺),粉碎了水滴毀滅兩艦的陰謀,並爭取“萬有引力”艦員一起向全宇宙進行了引力波廣播,被暴露的三體世界很快被高級文明毀滅,三體艦隊也被迫放棄了入侵地球和滅絕人類的計畫(太陽系與三體星系距離僅四光年,在三體星系暴露的情況下,太陽系遲早也會被發現和攻擊),為人類爭取到了逃離太陽系的時間。同時,打入三體文明內部的雲天明也用童話的方式通過其暗戀的女神程心向人類傳遞了至關重要的戰略情報,向人類指出了黑域和曲率驅動光速飛船兩大活路(兩者實際是聯繫在一起的,曲率驅動光速飛船進入光速時會降低空間曲率產生永久航跡,足夠多的這種航跡將太陽系包裹起來就能形成黑域,黑域的光速只有16.7千米/秒,任何東西都無法飛出黑域,其他文明一看就知道黑域裡的文明不會對其構成威脅,因此也就不會對黑域進行攻擊,但航跡太少反而是向其他文明發出的危險信號)。但程心的愛和母性使得光速飛船的研究被耽誤了寶貴的35年(一是人類大眾無法接受能逃多少人是多少人的思想,二是三體第二艦隊的航跡讓人類認為光速飛船非常危險),人類在根本未考慮太陽繫結構與三體星繫結構的情況下就開始實施“掩體計畫”(三體星系是由三顆太陽與一顆行星組成的,攻擊者用光粒攻擊一顆太陽就毀滅了三體世界,因此人類也以為太陽系將來也是被光粒攻擊太陽,就在遠離太陽的行星上建起了數個太空城),結果最後只有程心和艾AA乘僅有的一艘光速飛船逃離了太陽系,其他地球人類都連同太陽系被壓成了一張沒有厚度的巨畫。
至此,兩個文明的大部分個體都在黑暗森林打擊中被毀滅,倖存的個體都以星艦的形式延續文明。

歌者文明

歌者文明是出現在劉慈欣所著的《地球往事》系列叢書的第三部《死神永生》中的一個文明程度遠高於地球文明的外星種族。
由於黑暗森林法則的存在,歌者文明在途經太陽系的時候,隨手扔了一塊二向箔,但是 將人類文明毀滅的並不是歌者的二向箔,而是其他文明的二向箔。這一點從書中的紀元年可見,地球的毀滅比歌者文明的二向箔早一年,正如文中所說:“再快也有比你快的。”
歌者文明的名稱並不是歌者,歌者只是該文明的一個個體的名稱,他的工作不過是隨手清理那些發現的已經暴露的文明罷了,地球就是其中之一。吟唱古老的歌謠基本是歌者的唯一樂趣,以下是歌者吟唱的詩:
我看到了我的愛戀
我飛到她的身邊
我捧出給她的禮物
那是一小塊凝固的時間
時間上有美麗的條紋
摸起來像淺海的泥一樣柔軟
她把時間塗滿全身
然後拉起我飛向存在的邊緣
這是靈態的飛行
我們眼中的星星像幽靈
星星眼中的我們也像幽靈
......
以下絕大部分是網友的猜想,其中絕大部分原文中並未提及,僅供參考

地位

據猜測,大約在宇宙中處於中上水平 ,在其之上還有至少二個等級。在其之下就是地球三體等較原始落後的文明。
作戰能力:星系級
航行範圍:宇宙可見區域
武器:利用宇宙規律

意義之塔

這是歌者文明所有所追求的一切,就像法律書寫在石塔上那樣,“意義之塔”上記錄一個文明的追求和價值觀。在歌者文明的塔上,最高的是生存。
我們已知的歌者文明的塔上的內容:生存,樂趣,在不斷熵增的宇宙中保持和提高自己的低熵水平。其中樂趣是最不重要的。在開戰之後,樂趣因為意義地位較低,很大程度上被遺忘了。
在意義之塔的更高處,在歌者文明看不到的高處,還有更高的意義。但這不是這個層次的文明所能考慮和理解的事情。
這個文明層次最大的矛盾和任務,是生存。為了生存,他們必須戰爭、隱藏和清理。

處境

母世界,即歌者所在的文明陷入與周遭邊緣文明的戰爭。戰爭正在陷入逐步不利的局面。邊緣文明正在逐步擴大他們的成果。母世界陷入戰績後撤、文明萎縮的境地。
戰爭的範圍大小:大約涉及十到二十個銀河系的大小。
母世界由大約二到三個星系組成。是宇宙該區域最大最亮、最繁華的星系群。周遭的小星系體積很小,最小的只有銀河的三分之一。因此稱為邊緣世界。但從這些小星系崛起的文明現在變的非常強大。

生物

歌者文明的生物是一種海陸兩生生物。在陸地上,生物能夠更好的用聲音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與情感。因此,歌者文明是一種用音樂聲來交流和表達的文明。由於音樂表達含義是一種冗長而不精準的過程 ,在早期歌者文明的科技發展的很慢。
在原始時期的末期,歌者文明全面改用了新的語言體系,大大縮短了音樂交流的節奏和速度,確定了一些音符的精準含義。語言體系的改進使得歌者文明進入了科技時代。
科技時代的主要發明:超級決策 。由於歌者文明使用的是音樂語言,因此,自古開始歌者文明的群體決策就有一種獨特的類似於大合唱的方式來進行。當需要進行一次群體決策時,所有參與決策的人,如果是公民大會就有幾萬甚至十幾萬人,在一個廣場上一起唱歌。每個人用自己的歌聲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當這樣的歌唱持續了幾個小時後,就會發現漸漸的,所有雜亂無章的音符漸漸的變得開始統一,有一些人的意見成為了主流,人們開始跟隨那個聲音。到最後 全民的決策作出的時候,上萬人會同時開始吟唱同一段音符。這種決策過程 類似於上萬個神經元在大腦中作出一個決定一樣。歌者文明的第一台電腦就是根據類似的原理來研製的。這種原理研製出來的電腦,從一開始就是多核多執行緒的,隨著機器 的不斷進步,歌者文明擁有極為強大的計算力。且這樣的電腦在很大程度上還具有創造力。
根據猜測,歌者文明強大的計算能力不是基於主頻速度的不斷提升來實現的,而是在現有計算結構上不斷增加更多更高速的神經元來實現的。因此歌者文明的中央計算器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在不斷的增大和擴建。直到上億個時間顆粒過去了,第一個神經單元還存在於那台古老的機器的中央,而機器還在使用中,雖然那些古老的單元已經實在貢獻等於零了,但它們被後來的神經元擠壓在中央,是不可能再取出來的了。
在文明發展的高度成熟時期,最龐大的超核——即中央計算機,有一個行星之大,這種巨型的計算機器需要巨量的能源,通常一台計算機需要幾顆恆星為其提供運行所用的能源。越大的計算機越靠近星系的中央,因為那裡越是恆星密集,能源更加充沛。
這種巨型的計算系統幫助歌者文明實現了高速度 的發展。計算機不但能夠完成海量數據 的計算,還能進行虛擬 的物理實驗,甚至能夠獨立進行科學項目研究——這種計算機有思考能力。當你給它一個命題之後,它可以設定假想上百個解決方向,然後分成上百個執行緒去跟進這一百個方向,不斷的進行推演去證明,失敗的證明就回收進程 ,成功的繼續。
依託這種高級計算成長起來的文明,不斷的建設更大更強的計算機器 . 同時在航天和物理學技術爆炸的時代,迅速的統治了自己的星系。然後把範圍擴大到周邊的其它星系。

戰爭

在歌者文明占據了三個星系,繼續向外擴張的過程 ,遭遇到了邊緣世界的抵抗 .
邊緣世界的生物體系是一種無機的生物。他們由某種岩石星球上誕生,在那個貧瘠的星系缺少有機生物誕生的環境 . 當歌者文明遭遇他們的時候,他們剛剛才完成技術爆炸,還沒有來得及擴張自己。
當兩種文明初次相遇的時候,彼此都認不出來對方竟然是一種生命。歌者文明認為只有有機體才是生命,而對方則從來沒有見過有機物質。
剛開始,歌者文明認為只要用很簡單的方式就能消滅對方,然而,讓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無機生命的運作方式,以及對生命的概念與有機生命是完全不一樣的。
初期戰爭:化學戰和物理戰。歌者文明採取物理上毀滅對方行星的方式。而邊緣世界則改變了大量歌者文明星球上的化學特質。許多歌者生物患了氧化病 。
中期戰爭:大量毀滅邊緣世界的恆星,這一階段對邊緣世界是最難熬的時期。然後很快歌者文明發現,那些失去恆星的行星上,無機生物並未死掉,無機生物並不需要太陽、陽光和水。有些失去恆星的生物只不過由於寒冷被凍住了,只要邊緣世界重新回去解凍他們,這些生物仍然能夠回到戰場上。
白熱化戰爭:歌者文明開始用激活星系黑洞的方式對邊緣世界實施打擊。每一個星系的中央都存在著一個黑洞,通過向黑洞投送大量物質的方式,黑洞將出現猛烈的噴發,這種噴發放射出的射線可穿過極遙遠的宇宙 ,消滅一切路上存在的生物。在這個階段邊緣世界開始了向其它周邊小星系的全面移民過程 . 周邊世界有五六個較小的星系,邊緣世界的居民像蒲公英一樣的漂向每一個可以觸及的星球。黑洞打擊之後,一個星系消滅了,卻出現了若干個敵人占領的星系,真正的邊緣星系諸國形成了。
反轉戰爭。在移民 的過程當中,邊緣世界出現了再一次的技術爆炸。有些邊緣世界人全面改造了自己的物理和化學特質。無機生物由於 存在的原理與有機生物截然不同,使得他們可以完全的改造自己。他們的戰術包括:攻擊行星磁場,使行星裸露在宇宙輻射中,有機體全面死亡。攻擊恆星,使恆星猛然爆發、或失去外殼變成一團火熱的星雲。
在反擊的後期,邊緣世界開始準備一項浩大的工程,讓那顆離歌者文明最近的黑洞捲入歌者文明的星系裡。當兩個星系中央 的黑洞發生互相吸引的時候,兩個星系都會被捲入黑洞的互相糾纏的過程 中。黑洞在互相糾纏中最終將融為一體,但星系裡的所有星星都會像被勺子攪過一遍的湯一樣。
在這個情況下,歌者文明開始局部使用二向箔(降維武器)。

戰爭前景

使用二向箔這樣的工具,在星系尺度的戰爭上是沒有什麼用的。因為一個太陽系針對一個銀河來講,太小了。如果要將整個銀河系都降成二維,需要相當巨大的二維武器,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在未來遙遠可見的時代,三維的歌者文明仍將存在。但文明二維化的準備工作已經開始。邊緣世界尚未掌握這項技術 。當十個星系二維化的進程 一開始,毀滅與勝利也就基本上寫下了結局。一些敵人可能逃逸到別的地方,但這些逃跑的傢伙,會像家養的兔子一樣,逃進黑暗森林。在這場戰爭之外的敵人,可能更加兇險。

其它

維度武器在這一層級的文明中,是最高級的武器。歌者文明在這一層級的文明中,尚不算最先進的。雖然它的探索和飛行可以超出十個星系,但尚且無法擴張到十個星系之外。還有比它強大的多的文明。
比它更高一級的文明,將不僅僅是“利用”物理規律而已,而將是制定和更改物理規律的傢伙。也被低級文明稱為,神一樣的文明。

費米悖論

黑暗森林法則的相關內容。
1950年的一天,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費米在和別人討論飛碟及外星人的問題時,突然冒出一句:“他們都在哪兒呢?”這句看似簡單的問話,就是著名的“費米悖論”。
“費米悖論”隱含的意思是,從理論上講,人類能用100萬年的時間飛往銀河系的各個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類早進化100萬年,就應該已經來到地球了。換言之,“費米悖論”表明了這樣的邏輯悖理:A.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學推論可以證明,外星人的進化要遠遠早於人類,他們應該已經來到地球並存在於某處了;B.外星人是不存在的——迄今為止,人類並未發現任何有關外星人存在的蛛絲馬跡。
“費米悖論”自成,在天文學界就有著相當的影響,因為它是基於科學探知的事實:古老的銀河系,已有約100多億年的年齡,而銀河系的空間直徑卻只有大約10萬光年,就是說,即使外星人僅以光速的千分之一翱翔太空,他們也不過只需1億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橫穿銀河系——這個時間遠遠短於銀河系的年齡。而且僅從數學機率上分析,在浩瀚的宇宙里,應該有著眾多的類似地球的適合於生命存在的星體。並且這其中,有些星體的年齡要遠遠大於地球,因此,它們上面的生命進化,也要遠遠早於地球上的人類。
“費米悖論”生成幾十年來,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已有長足的進展。宇宙飛船已經參觀或探測了太陽系中絕大部分的行星及其主要衛星,天文學家還追蹤了成千上萬顆星球發出的微波信號。但是,這些搜尋行動一無所獲,人類並沒有發現能夠證明外星人存在的生命信號。“費米悖論”的實質就是否定外星文明的存在:既然我們至今還未發現外星人的蛛絲馬跡,為什麼還要相信它呢?
“費米悖論”在天文學界廣有市場,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對此持贊成的態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