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概況,物種特徵,生物學,估計數量,致危因素及現狀,保護措施,已有保護措施,應進一步採取的保護措施,
基本概況
物種特徵
[識別特徵]全長1235 mm,尾長占全長的58.3%(據云南畹町河谷1雄)。眼後有一占4-5枚鱗寬的黑色直顳紋,經鼓膜上方後延長度約與眼鼓距相等;腹面淡黃色,散以黑褐色點斑。幼體頸背有黑色"人"字形斑,成體(尤其是雄性成體)則消失不見。眶上鱗小而不寬大;鼻孔約位於眼與吻端的中部,呈一斜置的裂隙;腋胯間腹面一縱行有鱗片77-84(平均80.5)枚。尾側扁,尾背具雙行低矮的棱脊。
生物學
本種習棲於較乾燥的熱帶闊葉林地區或村寨附近林中。捕食小型哺乳動物。夏秋產卵25~30枚於洞穴中或螞蟻堆中,雌蜥產完卵後,以樹葉或垃圾等物將洞口封住;卵徑約為25 mm×45 mm。
估計數量
截至2013年,國內僅知畹町河谷1號標本。
致危因素及現狀
巨蜥大量被捕捉食用、製革或供觀賞,國外已處於瀕危狀況。
保護措施
已有保護措施
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名錄中。我國不知有此種分布。楊大同(1987)依據云南西南畹町河谷標本將其訂為伊江巨蜥。W. Auffenberg (1994)將伊江巨蜥改訂為孟加拉巨蜥,我國才有此種的記錄。無具體保護措施。
應進一步採取的保護措施
建議將所有巨蜥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嚴禁捕捉與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