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紫菀

黑山紫菀

黑山紫菀為菊科紫菀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果期11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山紫菀
  • 學名:Aster nigromontanus Dunn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紫菀族 Trib. Astereae
  • :紫菀屬 Aster
  • :正菀組 Sect. Orthomeris
  • :黑山紫菀
  • 分布區域:中國雲南
  • :錫金系 Ser. Sikkimenses Ling
形態特徵,植株,莖,葉,花,果,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本種提示,

形態特徵

植株

多年生草本,有根狀莖。

莖直立,高40-50厘米,稍細,上部常屈折,有細溝及棱,上部被密粗毛。單生,稀叢生,上部有短枝和較疏的葉。

基部葉在未抽莖以前密集,葉片長圓形,長4-6厘米,寬1.5-2.5厘米,急狹成具翅或具1-3個小裂片的長(達2.5厘米)或短柄,邊緣有疏齒,頂端尖或急尖。下部葉在花期枯落;中部葉卵圓或橢圓形,披針形,長9-13厘米,寬2.5-4.5厘米,基部漸狹或急狹,楔形或圓形,無柄或有長達2毫米的柄,頂端尾狀長尖,邊緣除下部外有具長尖頭的鋸齒;上部葉長圓形,有淺齒,全部葉質稍厚,兩面被疏毛,常有腺,下面除沿脈外脫毛,中脈在下面凸起,側脈7-9對,網脈顯明。
黑山紫菀墨線圖黑山紫菀墨線圖

頭狀花序徑1.5-1-8厘米,多數在枝端排列成復傘房狀;花序梗長1-2厘米,有線形苞葉。總苞寬鐘狀,長4-5.5毫米,徑6-7毫米;總苞片2-3層,線狀披針形,長4-5.5毫米,寬0.8-1毫米,頂端長尖,外層綠色,被密毛及腺,內層除被毛的中脈外乾膜質,上部邊緣常紅紫色,有緣毛。舌狀花30餘個,管部長2.5毫米,舌片白色,長5-6毫米,寬0.8-1毫米,有顯明的2脈;管狀花黃色,長5毫米,管部長1.5毫米,裂片長1.3毫米;花柱附片長0.3毫米。冠毛污白色,長約3.5毫米,有多數近等長的微糙毛。

瘦果倒卵圓狀長圓形,長達2毫米,寬0.8毫米,兩面各有1肋。
果期11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500-2100米的山坡草地

分布範圍

產於雲南(景東、蒙自)。

本種提示

  1. 此種曾被 Handel-Mazzetti 合併於錫金紫菀 (A. sikkimensis Hook.) 中,但Grierson 認為是獨立的種或後者的地理亞種。它與後者的區別是葉有短柄和較密的鋸齒,兩面常被毛且總苞片被較密的毛。
  2. 此種也與密葉紫菀(A. pycnophyllus W. W. Smith) 顯然接近,但葉形有顯著的區別。
  3. 此種的全形略似三脈紫菀(A. ageratoides Turcz.);但這兩種的葉脈、舌片、總苞片構造等都不相同。又據 Grierson, 此種的總苞片近無毛,但在我們見到的植物上有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