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尾土撥鼠(黑尾草原犬鼠)

黑尾土撥鼠

黑尾草原犬鼠一般指本詞條

黑尾土撥鼠(學名:Cynomys ludovicianus)又稱黑尾草原犬鼠,是松鼠科的成員,不像其他土撥鼠,黑尾土撥鼠並不冬眠。白天活動,善於挖掘洞穴,以草本植物為食。

它們的洞穴能根據自然地形分成若干個區,仿佛是一個“城鎮”。一個群體通常約占地2公頃,這是“城鎮”的一個基本單位。同一集群中的成員共用一條特別建造的地道,領域裡的食物也是共享的。生活於北美洲大平原,範圍大約介於美加邊境與美墨邊境之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尾土撥鼠
  • 拉丁學名:Cynomys ludovicianus
  • 別稱:黑尾草原犬鼠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齧齒目
  • 松鼠科
  • 草原犬鼠屬
  • 命名者及時間:Ord, 1815
  • 英文名稱:Arizona Black-tailed
  • .:Prairie Dog
  • 英文名稱:Black-tailed Prairie Dog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黑尾土撥鼠體長28—35厘米,尾長6—10厘米,體重500—1500克。身體長大而肥壯,頭部短而闊。頸部粗短,耳朵短小。體毛主要為灰褐色。腹部為灰黃色。尾巴末端為黑色

生活習性

黑尾土撥鼠白天活動,善於挖掘洞穴,以草本植物為食。它們的洞穴能根據自然地形分成若干個區,仿佛是一個“城鎮”。一個群體通常約占地2公頃,這是“城鎮”的一個基本單位。同一集群中的成員共用一條特別建造的地道,領域裡的食物也是共享的。
黑尾土撥鼠打洞時,用前肢將土挖掘,然後後肢將扒松的乾土踢出穴外。進口處四周有一圈堆高敲實的泥土,形成防洪堤。穴口下90厘米深處有個守衛室,是它們遇到危險時退避躲藏的地方。從這裡有幾條岔道通向居住室、貯藏室,主巢往往設在地穴的盡頭處,鋪有草墊。
黑尾土撥鼠在洞穴外彼此相遇時,必須辨認一番。除了用眼來辨別,更常用的方式是整理皮毛、遊戲和“接吻”。所謂接吻,實際上是一種嗅覺和觸覺的交流,雙方嘴碰嘴,還齜牙咧嘴,仿佛準備打架似的。一旦入侵的黑尾土撥鼠在尖銳牙齒相向的時候,通常都會逃避退卻,而同屬一群的成員卻安然留下。
黑尾土撥鼠相鄰的集群雖然常有邊界之爭,它們都會利用大叫或者像狗那樣吠聲,來宣布它們的“領域權”。幼仔常常由於好奇心,跳出洞外去探望,侵入其他群體的領域,最初會被容忍,可是一旦它們發育成熟,再入侵別的群體領域時,就會被領主用恐嚇方式把它們趕走。在遇到危險時,接壤的黑尾土撥鼠群體卻“有難同當”,合作防範從天空撲來的鷹隼,以及在地上或地下潛近侵襲的獾、鼬、郊狼和貓科動物等。當一隻黑尾草原犬鼠發覺危險的跡象時,發出一連串像小狗般的叫聲。如果危險越大,叫聲越急促。這些信號傳遍“鼠城”,大家爭先恐後地躲進地道。鄰近的各個集群也都對此做出反應。
黑尾土撥鼠就以這樣的方式保持著一種“社會性”結構,“城鎮”的居民幾乎平均分布,一代代地傳下去。它的生機總是旺盛的,充分顯示其社會組織的優越性。黑尾土撥鼠根據自己的需要在不同的時期選擇不同的牧草取食,乾旱時會迅速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食物有西方的小麥草,野牛草,莎草,俄羅斯薊(豬毛菜鹼),仙人掌,濱藜屬和山艾樹(蒿屬)等。

分布範圍

分布於加拿大,墨西哥,美國。這主要是一個大平原物種,通過北美洲的西部和中部大平原,從薩斯喀徹溫省南部至加拿大(法國河谷)的蒙大拿州南部,德克薩斯州西部,新墨西哥州,亞利桑那州東南部,在美國沙漠草原和索諾拉州東北部,墨西哥北部。而從亞利桑那州東南部,新墨西哥州西南部,該物種在當地許多區域內的已滅絕。
黑尾土撥鼠分布圖黑尾土撥鼠分布圖

繁殖方式

黑尾土撥鼠的繁殖量,懷孕率,產仔數,幼仔的成長速度和存活年齡,都取決於當年的食物豐盛與否。在繁殖季節開始後,一個小圈子通常是由1名成年雄鼠,3至4隻成年雌鼠,和幾隻一歲齡的雌雄鼠組成。
黑尾土撥鼠和大多數齧齒動物不同,每隻雌鼠只產一窩幼仔,每胎產2個以上的仔。雖然這樣,群內數目仍然在增加,因此,就要防止過於擠迫的災禍,逐漸保持“城鎮”相當的數量。這時候,一個集群中的某些成員,就外遷到“城鎮”以外的地區去,組成新的集群,把洞穴留給固守原地的同伴。有時,一個集群繁殖過多,而鄰近一個集群生育不多,就不需外遷,去“併吞”一部分“城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ver 3.1 2009年瀕危物種——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