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導演:威廉·迪亞特爾
- 編劇:Dan Totheroh,史蒂芬·文森特·貝尼特
- 主演:愛德華·阿諾德,沃爾特·休斯頓,簡·達威爾,西蒙妮·西蒙,吉恩·洛克哈特,約翰·奎爾倫
- 製片人:威廉·迪亞特爾
- 出品公司:威廉·迪亞特爾影片公司
- 中文名:黑夜煞星
- 外文名:The Devil and Daniel Webster
- 其它譯名:魔鬼和丹尼爾·韋伯斯特、A Certain Mr. Scratch、All That Money Can Buy
- 出品時間:1941年
- 發行公司:Nelson Entertainment
- 製片地區:美國
- 拍攝地點:美國
- 拍攝日期:1940年
- 類型:劇情,喜劇,驚悚,歷史,奇幻
- 片長:107分鐘
- 上映時間:1941年10月17日
- 對白語言:英語
- 色彩:黑白
- imdb編碼:tt0033532
演職員,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演員表,職員表,發行上映,影片賞析,獲獎記錄,
劇情簡介
A down-on-his-luck farmer makes a deal with the devil for seven years of prosperity. When Mr. Scratch comes to collect, orator and hero of the common man Daniel Webster comes to the rescue. Based on the short story by Stephen Vincent Benet. Also known as "All That Money Can Buy."
演職員表
演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
Daniel Webster | 愛德華·阿諾德 | ---- |
.Mr. Scratch | 沃爾特·休斯頓 | ---- |
Ma Stone | 簡·達威爾 | ---- |
Belle | 西蒙妮·西蒙 | ---- |
Squire Slossum | 吉恩·洛克哈特 | ---- |
Miser Stevens | 約翰·奎爾倫 | ---- |
Justice John Hathorne | H B·沃納 | ---- |
Daniel Stone | Frank Conlan. | ---- |
Cy Bibber | George Cleveland. | ---- |
Mary Stone | 安妮·雪莉 | ---- |
職員表
導演:威廉·迪亞特爾(William Dieterle)
原著、編劇:史蒂芬·文森特·貝尼特(Stephen Vincent Benet);Dan Totheroh
製作人:
威廉·迪亞特爾 William Dieterle - producer
Charles L. Glett - associate producer
攝影:Joseph H. August - (as Joseph August)
剪輯:羅伯特·懷斯 Robert Wise
原創音樂:伯納德·荷曼 Bernard Herrmann
美術設計:Van Nest Polglase
服裝設計:Edward Stevenson
副導演/助理導演:Argyle Nelson - assistant director
發行上映
製作公司:William Dieterle Productions [美國]
發行公司:
雷電華影片公司 [美國] (1941) (USA) (theatrical)
Astor Pictures Corporation [美國] (1952) (USA) (theatrical) (re-titled) (re-release)
Embassy Home Entertainment [美國] (video)
Nelson Entertainment [美國] (laserdisc)
RCA/Columbia Pictures Home Video [美國] (video)
標準收藏 [美國] (2003) (USA) (DVD)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美國 USA 1941年10月17日 ......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premiere)
美國 USA 1941年10月29日
瑞典 Sweden 1942年10月5日
奧地利 Austria 1945年
德國 Germany 1947年
美國 USA 1952年7月1日 ...... (re-release)
丹麥 Denmark 1955年7月4日
影片賞析
史蒂芬.文森特.班尼特1937年永恆的經典短篇小說使影片在標準版的作品中享有紅地毯式的待遇。威廉.狄特爾的這部充滿靈感的作品證明了在1941年並非只有《公民凱恩》才是電影界的奇蹟。
影片在內容上可以說是一個寓言。故事來源於歐洲自中世紀以來就廣泛流傳的民間傳說:將靈魂出賣給魔鬼以換取榮華富貴。在班尼特之前最著名的當屬浮士德的故事,還有巴爾扎克的短篇小說《懺悔的梅莫特》等等。這個故事原型之所以流傳廣泛,是因為寓意深刻,揭示的是人性中最深刻的矛盾衝突:靈與肉。
從基督教出現以來,靈與肉的衝突就成為西方文學中的永恆題材。福音書里耶穌經受撒旦三大試探,第一項試探就是被帶到曠野禁食40天,撒旦說:你若真是上帝的兒子,上帝必不會讓你餓死。耶穌說:人活著,不光靠麵包。意即人活著還得有信仰,有精神追求,生命的意義不在於物質欲望的滿足。
韋伯斯特在“法庭”上為傑貝茲的辯護,闡明靈魂的意義及其與自由的關係,這種說教一般來說是違反文學創作的慣例的,然而在影片裡卻絲毫不讓人覺得枯燥生厭,相反卻具有一種強大的震撼力。這是因為他的辯護緊扣劇情,打中了陪審團的要害,合情合理。
的確,正如中國話所說:魔由心生。魔鬼只存在於人的心中。人如果沒有靈魂——這裡應做廣義理解,不是迷信意義上的靈魂,而是人的精神追求——人就如同行屍走肉,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自由。
影片對矛盾衝突的處理尤為精彩。傑貝茲把靈魂賣給魔鬼,白紙黑字的契約,鐵證如山。觀眾在觀看過程中一直想知道的就是他怎樣才能得救?這個扣怎樣才能解開?對非西方觀眾來說,這個謎尤其難解,也許會以為韋伯斯特到哪去學幾招魔法,跟魔鬼硬對硬地乾。沒想到作者巧妙地構想了“法庭審判”的解決方法,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
對觀眾來說,這部影片讓人們生動領略了美國的法律文化——連魔鬼做壞事也遵循法律程式,敗訴後也乖乖地服從陪審團的裁決。這在中國簡直難以理解,魔鬼憑其強大的魔力,把靈魂直接搶走不就得了?還費恁多事!這就是思維習慣、文化傳統的不同。對於美國(及整個西方)文化來說,合法契約高於一切。
影片在形式上是很傳統的,即線性敘事結構,沒有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各種各樣讓人眼花繚亂的花招,諸如時空跳躍、意識流,視角變換等等,然而卻並不因此而減弱其藝術魅力。這讓人不得不再次思考藝術的真正本質是什麼。
獲獎記錄
1942年獲第14屆奧斯卡金像獎(Academy Awards)
最佳配樂(劇情類):伯納德·荷曼(Bernard Herrmann)
最佳男主角(提名) 沃爾特·休斯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