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鴻

黎鴻:知名企業家,著名企業教練及培訓導師。他於20世紀90年代創辦黑馬軟體公司(是當時正版軟體銷售的全國十強企業之一),後成功轉型為一名實戰型企業教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黎鴻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知名企業家
  • 性別:男
個人信息,社會評價,個人作品,

個人信息

從2001年至今,以“為企業培養精兵強將、讓員工成為中流砥柱”為使命,創造性地研發了《中流砥柱一企業中層執行力西點訓練營》、《卓越素質管理與團隊精神訓練營》、《企業三好快速成長系統》、《贏心模式》等經典課程,受訓企業達到三百家以上,包括華帝燃具、任我行軟體、江民科技、百圓褲業、金虎便利等等。其培訓不僅重視現場效果,更重視訓後效果。學員滿意率場均超過了95%,是企業培訓界口碑最好的導師之一!
黎鴻

社會評價

黎鴻:從企業家到企業教練
《知識經濟》2004年第10期
文/本刊記者 金雲義 趙彥君
第一次見到黎鴻,就稱的上一波三折……
這次採訪,是因為有我們雜誌社領導林軍的極力推薦,他一走進房間,林軍就熱情地介紹:“他是《電腦報》的老朋友,昆明黑馬軟體的創始人和前老總,當年人稱軟體界的“西南王”。”我就習慣性地打了一個招呼:“黎總,你好!”,林軍糾正我說:“NO!他現在不叫黎總了,應該叫黎老師,因為他早已退出IT江湖,現在是企業員工激勵培訓師了,很多知名企業都爭著請他做員工培訓呢!一場出場費就是幾萬塊,日程還排到了年底!”,於是我馬上改口:“喔!黎老師你好!”。。。。。。滿以為這下總該行了吧,沒想到,這個稱呼還不對,這個黎鴻發話了:“我不做別人的老師,我更喜歡做別人的教練!-----企業教練!”。
我有一些好奇:什麼是企業教練?為什麼他好好的企業老總不做而要做什麼企業教練?為什麼找他培訓的人這么多?他的培訓與一般的培訓相比有什麼不同?為什麼不做老師做教練?他是怎樣走上這條教練之路的?。。。。。。
於是,就有了這篇注定不同尋常的文章。。。。。。
(一)他在虛擬的世界裡找尋安慰,卻不能在現實中重啟自己的人生!他跌到了人生的谷底。
後來成為一名出色企業教練的黎鴻在反思自己的人生時,自我解嘲地說, “命運好像很奇怪,專門捉弄人似的,你不想幹的事,卻偏偏的讓你去乾!”
黎鴻並不喜歡“做生意”。但1993年,黎鴻創建了昆明黑馬計算機軟體技術公司。黎鴻儘管不喜歡,但在做生意上,還是很有天份的。不到5年時間, 昆明黑馬就成為雲南最大的軟體零售商。當時微軟中國公司每年都要在全國範圍內評選認定十家“微軟最佳授權零售店”,黑馬軟體幾乎年年榜上有名,當時的微軟中國CEO吳士宏都驚訝:雲南地處邊疆,正版軟體怎么推廣得這么好?後來,他建立了自己的連鎖銷售組織----黑馬軟體連鎖銷售組織,在全國擁有30多家“統一標識、統一進貨、統一配貨、統一促銷”的自營或者加盟連鎖店,員工總人數達到了60多人,正是因為他的卓越商才,《電腦報》創始人陳宗周老師、香港曹家昌先生等都向他伸出了合作的橄欖枝:曾任廣州竣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成都新四方信息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成都《電腦報》軟體專賣店總經理,此期間的黎鴻,可謂是風風火火,事業如日中天,渾身洋溢春風得意的活力,格外令業內人士刮目相看。幾年下來,黎鴻也掘下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黎鴻成了通常意義上人們所謂的“成功的商人”。
而上天卻選擇了在黎鴻走向人生巔峰的時刻,開始對他的心志進行了一番嚴酷的磨練。
用他朋友的話來說,他那時並不是一個成功的“人”。一場婚姻“地震”發生了,使剛剛建立起來的商業大廈傾刻倒塌了。他與妻子的感情糾葛,導致了婚姻的破裂和家庭解體。
無奈中,黎鴻選擇了三歲女兒的監護權,而昆明黑馬軟體公司轉手前妻掌握。
黎鴻一夜間從百萬富翁變成了除了一套房子以外一無所有的窮光蛋!這個強烈的反差讓黎鴻無法接受。在真實的虛幻中,他似乎是強者。而在這虛幻的真實中,他卻那么無助!感情的打擊,事業的失落,他想不通!他痛苦萬分!他的心中燃燒著怨恨的火苗!他自暴自棄!他通宵達旦地玩起了網路遊戲,他開始在虛擬的世界裡找尋安慰,卻不能在現實中重啟自己的人生!他跌到了人生的谷底。
然而在他心底里始終蛹動著一個聲音:黎鴻,你不能這樣自甘沉淪,你要重新站起來!黎鴻想做有民族特色的餐飲,但在巨大的投資預算面前他只好望而卻步。自己到底應該做些什麼呢?黎鴻再次陷入極度的失落和悲憤中,在無度的時間揮霍中麻痹自己……
每一天,對黎鴻而言都是心靈的煉獄。參加過抗美援朝的伯父伯母看到他這個樣子,鼓勵他說:“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這句話再一次激起了黎鴻潛伏在心底里的不甘屈服的鬥志:我黎鴻難道要這樣度過一生嗎!
(二)一個讓他最意想不到的人,一次刻骨銘心的心靈體驗。他從此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黎鴻愛上了教練技術
就在此時,一個最讓黎鴻意想不到的人出現了。他昔日的一個商業競爭對手楊先生意外地打來一個拜年電話。黎鴻和楊先生平素沒有來往,在西南這塊地盤上,他們曾是你死我活的對頭。平日裡偶然見面也只是相互點個頭。而他卻破天荒地主動打來問候電話?!從對方的言談舉止之中,他強烈地感覺到了楊先生的發自內心的改變!?從這個當年再也熟悉不過的競爭對手身上,黎鴻不斷地揣測和解讀——是什麼讓他變得謙恭有禮了?是什麼讓他變得善解人意了?是什麼讓他變得豁達坦誠了?而這一切僅是幾個月時間?!這激起了他的好奇心:是什麼讓一個人變化如此之大。他告訴黎鴻說,是一場可以讓人掉眼淚的培訓改變了他!
霎時間,黎鴻內心深處的某個地方被觸動了。
但是一打聽培訓費用:哇!這個在深圳的三天四晚的有關素質管理和教練技術的課程居然要4500元,還不包括住宿及來迴路費,比他上同濟大學一個學期的總費用還高!最後在楊先生的感召下,還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參加了這個培訓。
這一試,讓他再不回頭。
黎鴻當時幾乎是身無分文。他向好朋友北京聯眾創始人之一的簡晶借了十萬元人民幣,做為再次啟動自己人生的資金。接著參加了8500元5整天的第二階段和4000元100天領袖實踐的第三階段課程。
他從最初的好奇、觀望甚至抗拒,慢慢地融入進去,慢慢地找到了感覺:原來自己是那個樣子,原來自己還有這么多的選擇,他愈發的百感交集,許多事理豁然開朗,曾經晦暗的心裡頓時灑滿了陽光,心境一派澄澈。
這次培訓,喚醒了黎鴻那顆感恩的心,使從小就對家庭有叛逆感的黎鴻對父母親的態度好轉,並一改以前做事隨意、邋遢的習慣,他也感到全身輕鬆、清爽了許多。
在第二階段,通過做遊戲,通過生與死的反映,來矯正心態,從而發現自己。從未體驗到“震撼”二字意義的黎鴻徹底被這次培訓震撼了,他甚至深切地感到自己以前都白過了!他甚至有些後悔地認為,如果自己早一點接受這種培訓,一定要引到自己的企業中去,而且他也就可能不會離婚了!培訓完成後,黎鴻前所未有地體驗到了獲得重生後的喜悅。那是他人生的轉折點。
(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愛上了“教練技術”和“體驗式學習”,由此踏上了“啟迪智慧、激揚人生”的企業教練和訓練導師之路
這次培訓他的另一收穫是:讓他充分領略到了“教練技術”的魅力。並進一步激發了他做一名企業教練和訓練導師的夢想—— 由於高昂的學費,當時能參加這種培訓的人大多是企業老總居多,大多是百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他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么好的培訓只屬於少數“貴族”?這種培訓為什麼不能普及到企業和普通員工當中去?如果能夠普及,那將會有多少人因此而受益?會讓多少人因為心智模式的改變而更早的成功?他覺得這是一個大有可為的事業!
同時,作為一個有著近十年企業管理經驗的管理者,他深知:要把這個課程引入到企業團隊培訓中來,絕不能原封不動地搬過來,而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作相應的調整,比如說,強化團隊精神、做事認真負責、誠信經營等方面的體驗。
說乾就乾!
一晃已經三年時間過去了,在這三年時間裡,北至黑龍江,南至廣東,西至成都、東至上海,都有了他的腳步!先後舉辦了500多場培訓,學員人數超過一萬多人!幾乎每個星期都有培訓,這種培訓不像一般的講座性質的培訓,而是需要教練全身心地投入進去,連續三、四天每天只睡4、5個小時,被培訓界的同行稱為“最累的訓練”和“苦力活”,唯一的“好處”是幫他“減肥”,本來他有一個引以“自豪”的油肚,但現在看起來並不明顯了。
現在說起他的培訓經歷,記者感到黎鴻更多的不是“累”而是“高興”、“開心”,“是身體累,但心不累”他說,“關鍵是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做喜歡的事心永遠不累,做不喜歡的事哪怕是舉手之勞的事也會累”。
還有一點記者感受最強烈的是:他現在最得意的並不是在講台如何的風光,而是真正地看到企業的進步發展和學員的發自內心的變化和成長。黎鴻最津津樂道的是下面的幾個企業故事:
山西百圓褲業,老總叫楊建新,雖然上中學時是在太原最差的中學最差的班級,學習成績也是最差的,但現在是他認識的最愛學習的企業老總之一,2002年7月,報著試一試的態度,先送了十個部門主管來參加,一開始這些部門主管還有些不情願,因為他們的工作非常繁忙,四天時間對他們而言非常地寶貴,再說,他們對培訓的效果也持懷疑的態度,但這些部門主管培訓完後,回去的第一件事就是感謝楊總給了他們這個難得的機會:“要是所有的員工都能參加這種課程就好了!”;當所有的員工200多人參加完培訓後,也是同樣的感嘆:“要是所有的加盟商能參加這種課程就好了!”,當400多個加盟商參加完後,他們還是一樣的感受:“要是我們的親人家人和導購員能參加就好了!”
楊建新的朋友很不理解他:你一百多萬乾什麼不好?為什麼要花費在培訓上?他的回答很瀟灑:這不是花費,而是投資,花的不是我的錢,而是他們自己的錢,我只是幫他們墊付而已!他們一定會幾倍地還給我的!
事實也正是如此,培訓的回報從加盟商數量上可見一斑:2002年300多家,2003年400多家,2004年700多家,兩年時間增長了兩倍還多!並一舉成為“中國褲裝行業市場占有率第一名”
做這種“員工培訓老闆買單“的“傻事”的人絕不止楊建新一個,中小企業管理的“管家婆”---成都任我行軟體公司老總鄺寧也是其中的一個!他與黎鴻原來在黎鴻做軟體銷售時就認識,當時黎鴻是最早期的管家婆軟體代理之一,“比連邦軟體還早”,後來,黎鴻鼓動他讓企業員工集體參加這樣的培訓,鄺寧不愧為IT界的先知先覺者,意識到了教練技術會給他的企業帶來的革命性的影響,毅然地把這個課程引入企業員工中,不僅僅如此,他留意到分布在全國的幾百家代理商,平時只有業務的往來,與公司的感情不是很深,一直用的是利益驅動的方法來保證代理商的忠誠度,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有些代理不是把焦點放如何做好產品的銷售上,而是用在抱怨和講條件談困難上,令他非常的苦惱,以前的代理商會議,開得非常的沉悶,錢花了,效果卻有限……
培訓完了,山還是那山,人還是那人,但人的心態與心情卻不一樣了!聽到畢業典禮中那發自內心的感謝的話語,看到個個淚流滿面的感人場景, 鄺寧欣慰地笑了!就在學員要求他說幾句的時候,他的一番話打動了在場的所有人:“有人問我為什麼培訓了員工,還要再培訓代理商?我要說的是,那是我們送給大家的一份禮物,我覺得一個人最大的快樂來自於付出,在中國,付出也叫功德,但功德也有層次和等級之分:三等功德給錢財,二等功德給激勵,一等功德給智慧!我希望給到的,是最好的禮物!”果然,得到這個禮物的員工,創造的成果也是意想不到的:2004年度任我行軟體華南區代理會就開得比往屆更成功,按其中一個代理的話來說:“以前是用腦說,現在是用心說,效果自然不同啦!”
那么為什麼體驗式培訓會如此有效呢?黎鴻給記者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比如一個三歲的小孩,叫他別去碰火,他有可能不聽的,但如果有一次因為好奇而碰了火,而燒痛了手指,那我們叫他去碰他都不會去碰,因為他有了痛的體驗,他從體驗當中學到了火是不能去碰的,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的絕大多數的能力都是通過體驗式學習來的,比如,騎車、游泳、走路等等都是通過體驗式的學習才掌握的,所以,體驗式學習是最科學也是最好的學習方式,特別是成年人更是如此,因為現在這個時代,人是不會聽你說教的,而體驗式培訓不一樣,沒有任何的說教成分,有的只是心理學家精心設計的遊戲、活動,讓學員在遊戲中體驗、感悟,得出自己的結論,這就比傳統的灌輸式培訓有了很大的不同。
教練技術又是怎么回事?黎鴻指著記者的筆記本電腦說,很好理解,就像一部筆記本電腦,能有多大的功能,除了硬體以外,就取決於電腦的作業系統了,人也一樣,同樣是有作業系統的,那就是一個人的信念和心態系統,或者說是一個人的心智模式,換句話話說是人的價值觀、觀念、思想、態度等,信念決定心態,心態決定行為,行為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擁有什麼樣的心智模式和信念系統,就決定了什麼樣的人生命運,什麼是教練技術,不是關於管理行為的,而是關於管理信念和心態的,教練技術是通過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性的過程,洞察被教練者的心智模式,向內挖掘潛能、向外發現可能性,擴展被教練者的信念,最佳化被教練者的心智模式,令被教練者有效達到目標的一種技術。
聽到這裡,記者開玩笑說,你沒改行啊,以前搞電腦軟體,現在搞“人腦”軟體,不過,按黎鴻的話來說,雖然都是搞“軟體”,但電腦軟體的改變帶來的是物質生活的改變,是外在的,而 “人腦”軟體的改變是心理層面的,是內在的。
他舉了一個案例,有一個在企業中擔任部門經理的A學員分享說,他與老闆的關係很微妙,因為他對老闆的許多做法不是很贊同,但又不敢提出來,“為什麼不敢?”黎鴻問,A答:“因為忠言逆耳,以前曾經提過,但沒有效果”,黎鴻逼問:“忠言就一定逆耳嗎? 兩者一定畫等號嗎?在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人既做到了進忠言,同時又做到了順耳的呢?而且上次沒有效果,等不等於下次也一定沒有效果呢?”,。。。。。。A沉默了一會,說,“我明白要怎么做了!謝謝!”
在這個案例中,黎鴻分享道:這個學員原來的信念是:忠言一定等於逆耳,而教練做的僅僅是拓寬了他的信念:忠言可能逆耳,同時也可以讓它順耳。看起來小小的改變,對學員A 來說是命運的改變,培訓之前他是準備離開公司的,就因為他信念的拓寬,與老闆溝通方式的微小改變,雖然老闆還是這個老闆,但老闆對他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了,大大提升了他在老闆心目中的形象,三個月之後,被提升為企業的副總。

個人作品

著有《做智慧的自己/企業教練感悟》。
黎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