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軒

黎軒國,西域國名。亦作犁靬、犁鞬、氂靬、驪靬,皆同音異字。

基本介紹

黎軒,《史記》,

黎軒

首見於《史記·大宛列傳》。此國名相當於何地,學界多年來議論紛紜,有瑞克姆(Rekem)說、剌伽(Rhaga)說、希爾尼亞(Hercanya)說、米底(Media)說、塞流古(Seleuchea)說、敘利亞說、埃及亞歷山大城說等。持後一說的有日本白鳥庫吉、法國伯希和等人,其理由似較充分。犁靬應即Alexandria之譯音。
印度阿育王碑稱該城為Alikasundra,《那仙比丘經》稱之為阿荔散,巴利文作Alasanda,均與犁靬音相近。張騫於公元前139~前126年出使大月氏(即月氏)時,才聽說西方有這個國家。彼時亞歷山大城是埃及托勒密王國的都城,是希臘化時代地中海東部商業極繁榮、文化很發達的地方。張騫出使烏孫,邀與漢共結盟後(前115),漢廷連年派遣使節到西域各國。

《史記》

史記》說:“益發使抵安息、奄蔡、黎軒、條支、身毒國。”漢使是否抵達了黎軒,東西方史料都未見明確記載。但據《漢書》,安息使節約在公元前112年來長安時,曾“以大鳥卵及黎軒善眩人獻於漢”,此黎軒善眩人(一種雜技家或魔木師)且隨漢武帝劉徹到東方巡狩。武帝在河西走廊所置張掖郡中設“驪靬縣”,其目的可能有招徠黎軒人東來之意。
西漢中期以後,絲綢之路暢通,中國的特產錦繡絲綢肯定早已輸在黎軒。據西方古代史料,公元前1世紀,羅馬有名的凱撒和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都曾穿過以豪華的中國絲織品製作的衣袍。公元前30年羅馬吞併了埃及,使埃及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直轄省,但黎軒因地處歐、亞、非交通樞紐,經濟繁榮仍繼續了很長時間。公元以後二三百年,中國習稱該地為大秦
(孫毓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