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婉欣,女,畢業於牛津大學,現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 教員(博物館學與文化遺產教研室)、博物館學與文化遺產教研室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黎婉欣
- 畢業院校:牛津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文物與博物館學
- 職務: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物館學與文化遺產教研室主任
- 性別:女
人物經歷,學習經歷,任職簡歷,研究方向,學術活動,研究課題,學術論著,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考古學博士,牛津大學,博士論文《商代南方青銅社會研究》 世界考古學碩士,牛津大學,碩士論文《從西方考古殖民理論探討宋遼兩地文化關係》 考古學與中國研究學士(一級榮譽),多倫多大學。
任職簡歷
2009年1月起任職英國阿什莫林博物館博士後研究員(中國藝術)協助布置古代中國常設展,獨立承擔二十世紀香港藝術專題展。
2010年8月起任職於香港城市大學文化與文化產業管理學士學系。
2012年5月起任職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屬下文化管理學士課程,教授博物館學、藝術管理、文化理論、世界文明及藝術綜論、中國考古學詮釋和中國物質文化導論等本科生課程擔任文化管理學士課程設計委員會成員(2012.9起)、一級學生督導員(2016.7起)和人事委員會成員(2016.7起)。2019年5月起任職於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2010年8月起任職於香港城市大學文化與文化產業管理學士學系。
2012年5月起任職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屬下文化管理學士課程,教授博物館學、藝術管理、文化理論、世界文明及藝術綜論、中國考古學詮釋和中國物質文化導論等本科生課程擔任文化管理學士課程設計委員會成員(2012.9起)、一級學生督導員(2016.7起)和人事委員會成員(2016.7起)。2019年5月起任職於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研究方向
商周考古、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考古理論、博物館和文化遺產研究。
學術活動
2015-2018年於香港中文大學籌劃並主持考古學年會:中國考古講座系列(2015)、商周青銅器暨鑄造工藝研究(2016)、商代古城與大遺址保護(2017)、兩周墓地研究與新發現(2018),邀請超過50名以上國內外學者報告新近研究成果,帶動香港各高校建設“考古學講座”的風氣,吸引校外對考古、歷史有興趣人士關注,並於香港中文大學成功推展由人類學和文化管理學系合辦的考古學士副修課程。
研究課題
香港玉石工藝 (1949-90)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衛奕信爵士文物信託基金 2016.2-2017.9
採集近80件軟玉、硬玉及半寶石樣本及製成品作教育及展覽用途
採集30位香港及台灣玉石工匠口述歷史
考察廣東地區、台灣花蓮及香港玉石工作場地
指導學士生籌辦為期60日的公開展覽(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展覽區)及撰寫展覽圖錄 於香港地區作公眾學術講座二次 (2017/18)
指導文化管理文學士畢業生論文三篇(皆於境外學術研討會作公開報告;一篇已出版)
出版英文論文一篇 (2017)
考古學和中國歷史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研究基金 2015.3-2016.2
收集1950年以來香港中學歷史科課程研究資料
香港博物館的發展前景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研究基金 2013.5-2015.4
收集香港博物館的發展或研究的官方檔案和學術資料
分別於台灣及香港國際學術會議報告 (2015)
於香港作公眾學術講座 (2018)
撰寫英文論文一篇
採集近80件軟玉、硬玉及半寶石樣本及製成品作教育及展覽用途
採集30位香港及台灣玉石工匠口述歷史
考察廣東地區、台灣花蓮及香港玉石工作場地
指導學士生籌辦為期60日的公開展覽(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展覽區)及撰寫展覽圖錄 於香港地區作公眾學術講座二次 (2017/18)
指導文化管理文學士畢業生論文三篇(皆於境外學術研討會作公開報告;一篇已出版)
出版英文論文一篇 (2017)
考古學和中國歷史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研究基金 2015.3-2016.2
收集1950年以來香港中學歷史科課程研究資料
香港博物館的發展前景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研究基金 2013.5-2015.4
收集香港博物館的發展或研究的官方檔案和學術資料
分別於台灣及香港國際學術會議報告 (2015)
於香港作公眾學術講座 (2018)
撰寫英文論文一篇
學術論著
英文著作
Resemblance and Resistance: Contacts between the Shang and the South During c.1500-1050BC(商文明與南方地區的關聯), Oxford: Archeopress, 2019.
“Jade Craftsmanship of Hong Kong (1949-90):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an Exhibition on Intangible Heritage” (香港製玉工藝 (1949-90): 論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的困難和機遇), In Wang Songshan (ed.)Material History and Regional Societies, Taiwan: Fengjia University, 2017, pp. 253-269.
“UNESCO and Chinese Heritage: An Ongoing Campaign to Achieve World-Class Standard”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中國遺產︰國際級文物保護工程的展開), In Poul Duedahal (ed.)Making a Difference: Seventy Years of UNESCO Action, Paris: UNESCO, Palgrave Macillan, 2016, pp.313-324.
“Archaeological museums and tourism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the Sanxingdui Museum” (考古遺址博物館與中國旅遊學︰以三星堆博物館為討論案例),Museum M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 2015, vol. 30, no. 1, pp. 75-93.
“Presenting the conservation of archaeological bronzes from Sanxingdui, China, in the museum context” (三星堆考古遺址出土青銅器的修復工作︰兼論博物館展示修復工作的好處),Studies in Conservation, 2015, vol. 59, Supp. 1, pp. 74-76.
“Chinese art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case of Hong Kong” (21世紀的中國藝術︰香港1970年代後的發展), In Shelagh Vainker and Xin Chen (eds.)Festschrift in Honour of the 90th Birthday of Professor Michael Sullivan, Oxford: The Ashmolean Museum, 2013, pp. 94-105.
“In pursuit of space: the art and artists of Hong Kong” (彈丸之地︰論香港藝術圈), Yishu: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s, Jan/Feb 2012, pp. 52-65.
中文著作
《從考古遺址的分布試析商代湖北地區青銅社會》,收入《第二屆中國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待刊。
《有關前蜀永陵之物質性的幾點思考》,《南方民族考古》,2014.9,167-172頁。
學術會議論文 (以英語發表,除個別註明外)
2018《周初‘南土’—淮水流域考古發現初論》,「香港中文大學考古學年會:兩周墓地研究與新發現」,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18年11月6-7日。(中文)
2018 “New Perspectives in Shang Archaeology: Anhui, an under-explored region connecting the north and south” (商代考古新思維︰論安徽—南北兩地交匯點),In the 8th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for East Asian Archaeology, Nanjing: Nanjing University, Jun 8-11, 2018.
2016 “Shang Migrants in the South: Insights from the Archaeological Maps of Hubei” (從考古遺址的分布試析商代湖北地區青銅社會),In Shang and Zhou Bronzes and Casting Technology,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Nov 5-6, 2016.
2016 “The Art of Writing Archaeological Reports: Formats and Features in Present-day China” (論當代中國考古報告的規範和書寫),In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sian Studies, Toronto, Jun 11-12, 2016.
2014 “An early Bronze Age Culture in Hunan: Where, Who, and What? ” (論湖南早期青銅社會的時、地、人)?, In the 6th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for East Asian Archaeology, Mongolia: Ulaanbaatar, Jun 6-11, 2014.
2013 “The dawn of Bronze Age in ancient China: metallurgy entering the world of ritual jades” (中國青銅文明的開始︰冶煉與玉禮器並存的年代),In Thoughts and Things in China: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Honour of Jessica Rawson, London, Jun 14-15, 2013.
2013 “Tourism in archaeological museum: how is Sanxingdui represented in China and the West?” (考古遺址博物館的旅遊機遇︰中國與西方世界眼中的三星堆遺址), In Tourism and the Shifting Values of Cultural Heritage, Taipei, Apr 5-9, 2013.
2012 “Novel Practices in Two Late Shang Burials: Consideration of the Source of Inspirations” (試從兩座晚商墓葬出土文物論文化源流), In the Fifth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for East Asian Archaeology, Japan: Fukuoka,Jun 6-10, 2012.
2011〈禮失求諸野︰試從湘北出土青銅器論商代考古學〉,「人文講堂專題二:歷史現場」,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歷史研究中心、香港浸會大學近代史研究中心、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聯合主辦,2011年2月29日。(中文)
2011 “Shaping cultural identity through heritage: the problems faced by Hong Kong” (試從香港文化遺產的保育項目論文化身分的建構), World Archaeology Inter-Congress: Heritage Management in East and South East Asia, World Archaeology Congress, Beijing, Jul 5-8, 2011.
2011 “What do bronze weapons tell us about the elite in China during the Shang period (c.1500−1045 BC)?” (從商代貴族墓葬出土兵器論殷商和二里崗期的差異),In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Conference, Honolulu, Mar 30-Apr 4, 2011.
2010 “Technological impacts from West Asia and social changes in northern China during the late Shang and early Western Zhou (c.1200-1000 BC)” (試從商末周初遺存論與西亞地區的接觸), In ESF-JSPS Conference on Contact Zones of Empires in Asia and Europe: Complexity, Causality and Contingency, Kyushu University, Japan, Feb 27-Mar 4, 2010.
2006 “The early history of bronze bells” (青銅鐘的早期發展) ,In Art and Material Culture in Asia, Leiden University, Oct 15-17,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