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坪鄉(黎坪鄉)

梨坪鄉

黎坪鄉一般指本詞條

梨坪鎮,位於文縣東北部,地處龍巴河流域。東鄰舍書鄉,南接臨江鎮,西靠橋鎮、天池鎮、北連武都區姚寨鎮(雷鼓山)、甘南州舟曲。南北長24公里,東西寬11公里,地域面積171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8.36%。鎮政府駐地李家壩和尚家壩交界處, 距縣城100公里,海拔高程1326米。全鎮轄22個行政村,44個自然村,3152戶,13088人。該鎮自然資源豐富,城鎮建設及發展較快,2001年,全鎮經濟總收入1358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梨坪鎮
  • 拼音:li ping zhen
  • 所在地:文縣東北部
  • 地域面積:171平方公里
  • 海拔:1326米
  • 行政村:22個
行政區劃,自然資源,經濟建設,地方名人,建設發展,發展目標,工作重點,

行政區劃

全鎮轄22個行政村尚家壩、李家壩、侯家壩、任家坪、堡子里、井坪山、細燕、尖脈、玉坪、金坪、草坪、九原寨、趙村、劉家溝、李家河、尹家磨、梨樹道、元頭、馬家山、溝底下、大寨、碧貢山、69個合作社,44個自然村,3152戶,13088人(內有九原寨等村藏族591人) ,勞力6762個。人口在全縣各鄉鎮中排列第四,僅次於橋頭鎮、中寨鎮、堡子壩鎮。耕地面積22860畝,其中水澆地2815畝,旱地20045 畝,梯田11009畝,經濟林果4129畝,黨參1150畝,農民人均耕地1.75畝。2010年,全鄉經濟總收入2000萬元,多種經營收入600萬元,糧食產量300萬公斤, 農民人均有糧200公斤,人均純收入1200元。

自然資源

梨坪鎮,以鄉境內尚家壩、李家壩、侯家壩等村樹多而得名。境內的鄉村公路連線國道212線,經冷堡子通九原寨。龍巴河為文縣八河之一,發源於梨坪鎮和武都區交界的擂鼓山,由23條小溪匯集而成,橫貫全鎮,匯入白龍江,流程28、9公里,年平均流量1.6立方米/秒。利用龍巴河水先後建起了九原電站、草咀電站、池塘壩等小型水電站。鎮境內山大溝深,大部分耕地分布在山坡。龍巴河上游、九原寨一帶森林茂密。境內降雨量較少,無霜期短,生產條件較差。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洋芋等。經濟作物有紋黨、當歸、花椒、天麻等。梨坪盛產梨,個大汁多,香氣撲鼻,生產歷史悠久,曾在全縣聞名遐邇。梨坪鎮與武都區交界的雷鼓山還產名貴藥材蟲草,每逢採挖季節,山民們爭相上山採挖。梨坪鎮尚家壩集市繁榮, 是梨坪鎮、舍書鄉的農副產品集散地,甚至毗鄰的橋頭、武都區外納等鄉鎮的一些村民也來此趕集,成為臨江片除橋頭外的第二大集市。每逢集日有數千人云集,各種山貸擺滿長街,鱗次櫛比的雜貨攤點琳琅滿目。梨坪鎮地處地震帶上,1897年大地震,曾給當地山民造成巨大損失,至今尚存當年地震痕跡,尹家磨的巨石就是當年地震造成,傳說梨樹道整村被地震掩埋,三天之後尚聞雄雞啼鳴。1999年4月15日,梨坪鎮馬家山一帶又發生4.5級地震,馬家、大寨、梨樹道、元頭等村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房屋毀壞,牆壁裂縫,還造成個別人員傷亡。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同時也波及至梨坪,造成2人死亡多人受傷。
梨坪鎮大村大寨較多,比較有名的有尚家壩、金坪、玉坪、趙村等。1953年設有梨坪鄉、趙村鄉、馬家鄉、溝口鄉、舍書鄉、玉坪鄉,後分為為梨坪鄉、舍書鄉。在2016年撤梨坪鄉設梨坪鎮,至此梨坪的發展又邁出嶄新的一步。全鎮有史以來文化氛圍較濃,改革開放年代更崇尚習文學字。1992年左右,以梨坪國中校長劉彬彩、副校長王運新為首的書法愛好者組織梨坪書法界名人李尚德、尚廷古、張樹桐、劉雲峰、李長忠等人成立了梨坪鎮書畫協會,舉辦過多次書畫展覽。時任隴南地區群藝館館長的書畫家崔鴻文攜梨坪籍著名書法家王青彥等人在梨坪國中開堂講課,在隴南地區頗有名氣。1997年7月、在喜迎香港回歸的日子裡舉辦了"迎回歸書畫展"。玉坪村青年書法家李長忠等還在趙家峰一帶營造了全省第一個"香港回歸紀念林"。

經濟建設

梨坪鎮曾是全縣最貧困的鄉之一。1986年以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梨坪鎮人民牢牢抓住國家扶貧的機遇,夯實農業基礎,廣開生產門路,發展多種經營,新建了"三坪水渠"等一批水利設施,建成了細燕、侯家壩、尖脈花椒林帶。1990年以來,緊緊抓住退耕還林的歷史機遇,在元頭、劉家溝、李家河等村大搞以花椒、核桃為主的退耕還林,還栽植以洋槐為主的薪炭林基地已初具規模。貧困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觀,2000年實現了全鎮基本脫貧。全鎮經濟、文化、教育、衛生事業設施有較大的發展。龍巴河落差較大,有建設電站的良好壩址,尚家壩幾戶聯辦水電站,解決了鄉機關單位和15個村農民的生產生活用電。梨坪鎮大部分村社植被較差,水土流失比較嚴重,民眾燒柴困難,長期以來曾與毗鄰鄉的民眾因柴山發生過糾紛甚至械鬥事件。90年代以來,全鎮不少村社大力營造薪炭林,解決燃料問題,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尤以趙村、劉家溝、李家河村成效最為顯著,營造薪炭林3400多畝,不少農戶從薪炭林中獲取燃料,不再進山林砍柴了,有效地保護了生態環境。

地方名人

地方名人,王應國,曾任甘肅省交通廳廳長,為家鄉公路建設、冷堡子渡口、九原電站建設做出了貢獻。

建設發展

梨坪鎮黨委和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狠抓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農村改革,強化農業基礎,協調社會各項事業,圓滿地完成任期目標。主要做了九方面的工作。一是積極發展文教衛生事業。集資19萬元,爭取資金62萬元,建成梨坪國中教學樓和趙村國小教學樓,修築學校圍牆1600米,添置課桌凳150套,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新建教學樓一棟,老師、學生宿舍樓各一棟。文縣梨坪初級中學煥然一新。梨坪中心國小教學樓在汶川大地震中,經有關部門檢驗已成危樓,全部拆除,在原址重建與擴建。同時新建了鎮中心衛生院。二是狠抓公路建設。修通馬家山、尖脈、元頭、劉家溝公路。建成梨坪與橋頭、梨坪與舍書、梨坪與天池(正在建設中)通鄉公路。並正在規劃梨坪經馬場通武都公路。全鎮22個行政村全部通了公路,在2016年完成了所有通村公路的硬化。三是狠抓了退耕還林,在趙村片的元頭、李家河、劉家溝、趙村及上片的金坪村、玉坪村,共完成退耕還林2176畝,並辦成全縣退耕還林示範點,受到省地縣好評,同時荒山營造薪炭林2600畝、用材林1000畝,使全鎮生態環境有了很大改觀。四是積極興修水利。續建了三坪水渠1000米,興建了劉家溝1800米管引工程,興建了總容積400立方的4個蓄水池,興建梨樹坪家庭水窖29個,修建微型電站6座,興建了碧貢、元頭、井坪、那山、堡子里等5個村的人飲工程。五是架設農電線路,架通碧貢、堡子、細燕、李家河、趙村、劉家溝等6個村的農電線路。六是狠抓廣播電視,建成6個村廣播電視村村通。七是建成鎮政府所在地尚家壩街道硬化380米。八是開展綜合治理,淨化社會環境。

發展目標

梨坪鎮黨委和政府奮鬥目標是:全鎮糧食產量達到600萬公斤,農民人均占有糧達到400公斤,人均純收入2000元。

工作重點

退耕還林已取得初步成效、解決了燒柴難的問題。目前首要解決發展優勢產業,結合國家精準扶貧,帶動全鎮脫貧。發揮本地自然優勢,爭取九元寨藏族風情旅遊景區的建設。發展第二、第三產業,使全鎮可持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