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驊坳陷新近系河流相層序地層學研究

《黃驊坳陷新近系河流相層序地層學研究》是由成都理工大學、中國石油大港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擔任主要完成單位,李勇、廖前進、顏照坤、周立宏、閆亮、蒲秀剛、陳蓉、肖敦清、王冠群、劉子藏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驊坳陷新近系河流相層序地層學研究
  • 主要完成單位:成都理工大學、中國石油大港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
  • 主要完成人:李勇、廖前進、顏照坤、周立宏、閆亮、蒲秀剛、陳蓉、肖敦清、王冠群、劉子藏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70053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7-2-40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本項研究以黃驊坳陷新近系巨厚的坳陷型河流相地層為對象,由成都理工大學與中國石油大港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合作完成《大港探區(陸上)上第三系沉積體系》、《埕北地區上第三系河流相層序地層學與沉積體系研究》等5項課題,提出了黃驊坳陷新近系河流相層序地層學模式,形成了具有坳陷型盆地特色的河流相層序地層和河道砂體石油地質勘探模式和理論,為該區油氣勘探開發提供了一套新的研究思路與河道砂體預測方法,並對我國東部新生代大型坳陷型盆地的河流相岩性-地層油氣藏勘探和開發具有重要的借鑑作用。具體研究成果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1)提出了以洪泛面為標誌的坳陷型盆地河流相層序地層學的研究思路與方法,建立了黃驊坳陷新近系河流相層序地層模式。以黃驊坳陷新近系明化鎮組、館陶組為研究對象,在建立河流相等時地層格架的基礎上,提出了坳陷型盆地河流相層序地層模式。
(2)提出了坳陷型盆地河流沉積體系的充填樣式與物源體系的研究思路與方法,建立了黃驊坳陷新近系河流沉積體系和砂體的分布規律。在建立黃驊坳陷新近系河流相層序地層格架的基礎上,建立了黃驊坳陷新近系河流相物源體系、砂體分散體系和河流沉積體系充填樣式,刻畫了黃驊坳陷新近系長期旋迴內沖積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等沉積體系分布規律和各類砂體的時空展布和演化規律。
(3)提出了河流相古河道儲層的識別、描述、恢復和定量預測的思路和方法,實現了黃驊坳陷新近系層序地層格架下河流相砂體的精細刻畫。在黃驊坳陷新近系河流相層序地層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河流相古河道儲層的識別、描述、恢復和定量預測的思路和方法,實現了黃驊坳陷新近系層序地層格架下河流相砂體的精細刻畫。
基於本項研究成果,已出版專著1部,在重要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87篇(其中SCI收錄6篇,EI收錄14篇)。該項研究以黃驊斷陷盆地新近係為例,建立了坳陷型盆地河流相層序地層模式,形成了具有坳陷型盆地特色的河流相層序地層和河道砂體石油地質勘探模式和理論,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對大港油田新近系油氣勘探和開發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取得了重大的經濟效益。根據本項研究成果的理論及技術,2014年-2016年在黃驊坳陷共設計各類井位52口,實施38口,獲工業油流井29口,新增控制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657.74萬噸,落實圈閉資源量8500萬噸,三年累計新增利潤201344.85萬元。該成果對拓展河流相地層油氣勘探領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其它盆地類型的河流相地層油氣勘探也具有借鑑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