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黃額鸚鵡體長依照不同亞種分別為23到28厘米,體重95克。這些有著飽滿的濃黃色額頭的鸚鵡是紐西蘭特有的種類。同一種顏色的鸚鵡雌鳥略小,頭部和鳥喙也略顯狹窄,雌鳥和幼鳥相比雄鳥顏色略淺。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胸部、腹部、翅膀內側覆羽均為黃綠色;前額有一小塊紅色延伸到眼睛附近;頭頂為金黃色;背後下方兩側均帶有紅羽;翅膀飛形羽外側為藍紫色;鳥喙為淺藍灰色,尖端黑色;虹膜紅色。幼鳥前額的斑紋顏色較深;虹膜淺或紅棕色。
棲息環境
黃額鸚鵡主要棲息於各種高度的森林,尤其是幅員較為廣泛的森林地區;島上的灌木叢林地;偶爾也會前往果園和農耕區。
生活習性
黃額鸚鵡喜歡在森林密處高高的枝葉上聚集,互相擦洗羽毛。在繁殖季,大多成對或是組成小群體於樹木最外側的枝幹上活動;因為要提防小型的掠食者,所以他們比較不常到地面活動;在一些比較沒有天敵或是掠食者活動的島上才會到地面上來覓食;他們大多一整年都會待在築巢地點的樹木附近,戒心並不重,可以在有限的距離內接近。叫聲和紅額鸚鵡十分類似。
主要以植物嫩芽、花朵、種子、昆蟲等為食。
分布範圍
分布於紐西蘭南部和北部的島嶼、一些鄰近沿海的小島。黃額鸚鵡在紐西蘭和島嶼的北邊、南邊和奧蘭島及400公里外的斯圖爾特島均有分布。這種鸚鵡在紐西蘭的查塔姆島(chatham)已不常見,只有在島的深處才能尋找到其蹤影。
繁殖方式
在野外自然界中沒有大的種群,以極少的家庭式成員在一起生活,通常集聚在樹林中,有時棲息在樹洞裡,常在有苔蘚的地面上用羽毛、雜草絮窩,每次下5至9枚鳥卵,親鳥餵養期為20天左右。
人工養殖:用一個3.6米長×0.9米寬×1.8米高的木箱,另外要有一塊空地提供給親鳥作為活動空間。小鳥出殼後要將雄鳥和幼鳥分開,雄鳥有殺子行為。人工餵養這種鸚鵡不是很困難,一些混合的植物種子、蘋果、梨、葡萄都可以作為它們的食物。
亞種分化
無亞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ver 3.1 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