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
小喬木,高4-10米。嫩枝光滑無毛,綠色,隨著生長轉變為棕褐色或略帶紅色。主幹的樹皮為淡褐色。葉對生,奇數羽狀複葉;小葉通常3-7枚,橢圓狀披針形,頂端長漸尖,長7-10厘米,寬1.8-3厘米,邊緣有粗鋸齒,葉背沿中脈略被微茸毛。
花頂生,
總狀花序,兩性花:花萼合生成杯狀,1齒裂;花冠黃色或橙黃色,喇叭狀,下部合生成管狀,長3-5厘米,先端5裂,裂片近圓形長並向外反卷,有時裂片2淺裂:雄蕊4枚,2長2短,基部連生;子房上位,2室,胚珠數枚。
蒴果長柱形,長10.2-20.3厘米,表面有稀疏的小突點,熟時變褐色裂開釋放出扁平橢圓形種子。種子長0.6厘米,每端有長0.6厘米的翅。
花期:夏秋2季(4-9月);果期:秋季。
生長環境
黃鐘樹性喜充足陽光,光照不足易造成落葉,生長柔弱且開花少。不甚耐寒,-2℃時會落葉,但根部能耐-20℃的低溫。美國培育出一些耐寒品種,能耐-12℃的低溫。
適於各種類型的土壤,種植在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長優良,也可在石灰岩地區生長,具有較強的抗鹽鹼性,在pH5.2-8的土壤中都可生長,適應于海濱城市的沿海道路的造景和美化。對水分的適應性也很強,可耐乾旱或水漬,生長速度中等,性喜高溫,生育適溫為23-30℃。
分布範圍
原產於南美洲和西印度群島、阿根廷北部。1962年中國華南植物園從非洲引進,中國華南各地有栽培。
繁殖方法
黃鐘樹以播種、扦插來繁殖。
播種
採種:選擇5年生以上無病蟲害的健壯植株為採種母樹,蒴果由青綠色轉變為褐色時為成熟標誌。在蒴果開裂前採收種子,將種子採回置於通風陰涼處攤開晾乾,等到自然開裂或人工取得純淨的扁平橢圓形種子。
播種方法:播種以砂質土壤為佳。春季為適宜期,種子不耐貯藏,應隨采隨播。採用撒播法,將種子均勻撒播於苗床,避免種子重疊,覆土以不見種子為度,早晚各淋水1次,保持床面濕潤,搭棚遮陰8-10天開始發芽,當小苗長出第1對真葉時移入營養杯中培育,苗高35-45厘米出圃種植。
扦插
扦插育苗宜選在夏季有薄霧的清晨為佳,需選擇健壯的枝頂或半木質化的嫩枝作插穗,保持20℃以上,易於生根。
栽培技術
種植
選擇土壤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向陽坡地,在雨季前砍雜、煉山後穴狀整地,植穴規格40厘米×40厘米×40厘米,每穴施放漚熟的農家肥與表土混合後回植穴。選擇雨季種植,株行距1.5米×1.5米。
撫育
種植後3年內,宜在每年雨季前後各撫育1次,砍雜灌、除藤蔓、擴穴、除草、鬆土和施肥,直至幼林鬱閉。可以修剪矮化作盆栽,盆栽時宜用疏鬆排水良好的熟園土或有機肥堆漚混合土作基質,根據生長情況不斷更換較大的容器,注意加強水肥管理,一般為每2個月施肥1次。
黃鐘花可通過人工修剪成一致的灌叢和形態各異的花牆,作庭院樹栽培則要用支架支撐,將下部萌芽摘除,以便於培育粗壯的樹幹。每到春天將上部枝條剪除可復壯,在其生長季節修剪成形,可繼續抽枝開花。
病蟲防治
黃鐘樹抗逆性較強,較少受到病蟲害影響。有時會受到
葉甲或
紅蜘蛛的危害,可用40%
氧化樂果乳油800-1000倍液噴殺;紅蜘蛛用73%克蟎特乳油2000倍液噴霧防治。
主要價值
藥用
黃鐘樹具有多種藥用功能,主要用於治療糖尿病和消化道疾病。其葉的汁液可抑制白假絲酵母感染;根可入藥,作利尿、驅蟲和興奮刺激劑。黃鐘樹也含有其他混合物,如貓薄荷,能影響貓科動物。
觀賞
黃鐘花開花時花色鮮艷,花期較長,在世界各地已成為廣受歡迎的觀賞樹木,在熱帶、亞熱帶可作花園、公園、庭院的美化栽培。耐修剪,可剪成各形狀或花牆。也可以作為盆栽觀賞,在歐美國家是十分受歡迎的一種木本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