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四小時

信息發布的及時與否決定了事件不同的走向。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基於當下媒體環境提出了“黃金4小時”原則,強調的是新聞發布的及時性,政府要第一時間發聲,做突發事件的“第一定義者”。事實上,“黃金4小時”的功夫並不只在這“4小時”上,更在地方政府部門長效機制的建立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金4小時”
  • 外文名:無
  • 簡介:信息發布的及時與否決定了事件
  • 特點:並不只在這“4小時”上
原則介紹,形成背景,相關評論,

原則介紹

信息發布的及時與否決定了事件不同的走向。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基於當下媒體環境提出了“黃金4小時”原則。“黃金4小時”指的的是新聞發布的及時性,政府要第一時間發聲,政府要第一時間處理問題,做突發事件的“第一定義者”。事實上,“黃金4小時”的功夫並不只在這“4小時”上,更在地方政府部門長效機制的建立上。

形成背景

公共危機,或者社會性的突發事件,在中國今天的矛盾多發期中,不是罕見之物,而是觸手可及的現實。近年我們已經看到太多的例子,不是事件本身多么有爆炸性,而是政府應對不及時造成種種困難與後患。
2010年,人民網輿情監測室首次提出“黃金4小時”概念。一個危機之所以構成危機,不外乎三點定義:其一,它形成了對組織機構、利益相關者乃至普通民眾的威脅;其二,事件具有突發性;其三,反應和決策時間短暫。
“黃金4小時”是否科學?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表示,“4小時”考慮了需要釐清事實真相、政府各部門協調工作和完成信息披露文書所花的時間。傳統觀點認為,官方處置突發事件有“黃金24小時”之說,即在事發24小時內發布權威訊息主導輿論是平息事件的關鍵。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之所以要把24小時減去20小時,乃是因為新興媒體崛起,滲透並深刻參與到突發事件的發展過程中;在新媒體的衝擊下,傳統的“黃金24小時”法則漸顯無力。
新聞周期由於網路新聞的興起再一次縮短了,隨著微博、即時通信和社交網工具的廣泛套用,現在新聞在網上的呈現與傳播不是以小時計,而是以分秒計,近乎於實時。一代熟悉網際網路的客群已經不能容忍原來的新聞周期了。
看到這一點,人民網輿情監測室還發明了一個“黃金4小時媒體”概念,主要指能產生快速輿論傳播的網路媒體,以微部落格、QQ群、人氣高的BBS論壇等為代表。此種媒體的特點是,每一個網路信息的接受者又可能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在數小時內,“黃金4小時媒體”就可能將突發事件傳播、發酵為有著重大輿論影響的事件。
新媒體演進如斯,在遇到突發事件以後,政府的反應周期是否能與嶄新的新聞周期同步呢?且不說網路社區的信息流傳快而且廣,對政府舊式新聞發布的挑戰,往深里看,傳統行政組織體系也將不得不相應調整。此前的行政組織講究出事以後,層層請示匯報,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就在等待中過去了。以前考評體系規定這樣才叫負責,其實,貽誤時機乃是最大的不負責。
這種不負責的例子俯拾皆是。發生在2月1日的天津濱海新區駕車撞人案震驚全國,按照危機管理法則,當地警方早該舉行新聞發布會,向公眾通報案件來龍去脈,接受公眾的質詢,回答公眾的疑問。然而,案件發生數天,我們看到的是一幅截然相反的圖景:當地政府除了事發當天提供了一個簡短的通稿之外,就沒有下文了。在公眾的疑問日益集聚的同時,濱海新區宣傳部負責人表示,正在組織人員撰寫新聞通稿,等市委宣傳部審批通過後,方能公開。天津市濱海新區的警方、醫院、案發公司,以及事故處理小組等,都拒絕接受記者採訪。工作人員稱接到指令,誰接受記者採訪,就將受到處分。結果是,各種關於這個惡性案件的版本滿天飛,生生“捂”出一條大新聞。
這反映出部分地方官員的慣性思維。他們不懂得,或者現有的制度設計限定了他們去懂得一個基本的傳播學常識:當正常的社會傳播系統功能被削弱,非常態的傳播機制就會活躍起來。當然,一些地方領導已經通過網路實踐總結出了中國式的突發事件應對之道:比如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提出“快報事實,慎報原因”,他說:“公眾事件怎么應對呢?第一恐怕要快速反應。你總要有一個說法。重大的安全事故出來要快報事實吧,對政府的重要的批評要快速反應吧,是對是錯,或者對政府提出的問題你總要回答吧,不能回答你也要告訴:這個問題我們還沒有研究好,現在不能回答。第二要實事求是,第三要重在制度。”
問題在於,這些意識在各地有多么普及呢?又有多少能轉化為行動呢?不得不承認的一個現實是:我們的很多幹部沒有多少新技能,相反倒有不少舊習慣。比如出了事首先由宣傳部門對當地媒體及當事人發布封口令;不積極地去想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不遺餘力地統一口徑;凡事交由上級領導定奪,層層負責變成層層不負責,極大地損害行政效率;舉凡這些官場陋習,只能使政府機構的信譽度大大降低。
政府對危機的反應要提速,這是新媒體時代的一個基本要求。提速,不僅意味著改革過去的新聞發布,還意味著要把某些問題產生的制度性原因找到,千方百計加以解決。在具體的操作層面上,政府官員應當學會套用新的互動工具,充分發揮個人化傳播手段,主動將信息經由網路傳遞到最大範圍。對於建立一個穩定而有效的公共治理體系而言,這樣的努力必不可少。今天,在很多政府機構的公信力都不敢讓人恭維的情況下,這樣做的益處是怎么說也不過分的。

相關評論

誰來給突發事件“第一定義”
黃金四小時
速報事實、慎報原因、再報跟進,貫穿了政府與民意互動、真相與謠言賽跑的意識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最新發布的《第2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中國網民規模達到3.84億人,部落格用戶規模2.21億人,手機網民規模去年一年激增了1.2億人,達到2.23億。
這意味著,平均每3至4箇中國人中就有1個是網民,每6個人中就有1個擁有部落格。
新技術蓬勃發展的表象下,是媒體環境的深刻變革。
“黃金4小時媒體”崛起
近年,例如在2009年,在杭州“飆車”案、昆明“螺螄灣”事件、赤峰“自來水污染”事件、湖北石首事件、巴東鄧玉嬌事件、“番禺垃圾門”事件的背後,頻現新興媒體的身影。
傳統觀點認為,官方處置突發事件有“黃金24小時”之說,即在事發24小時內發布權威訊息主導輿論是平息事件的關鍵。新興媒體崛起,滲透並深刻參與到突發事件的發展過程中。在新媒體的衝擊下,傳統的“黃金24小時”法則漸顯無力。
基於多年對網路輿情的分析,以及對當下媒體環境的判斷,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提出了突發事件中的“黃金4小時媒體”概念。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輿情分析師胡江春解釋說,“黃金4小時媒體”主要指能產生快速輿論傳播的網路媒體,以微部落格、QQ群、人氣高的BBS論壇等為代表。
網路媒體快速的傳播速度會導致信息魚龍混雜,泥沙俱下。每一個網路信息的接受者又可能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在數小時內,“黃金4小時媒體”就可能將突發事件傳播、發酵為有著重大輿論影響的事件。
“‘4小時’是考慮了需要釐清事實真相、政府各部門協調工作和完成信息披露文書所花時間所得。”胡江春說。
129字微博定成敗
胡江春認為,政府應該學會並善於運用“黃金4小時媒體”,處置突發事件。近兩年的成功案例中,較典型的就是昆明螺螄灣群體性事件。
2009年11月21日上午,昆明螺螄灣市場因拆遷問題發生上千商戶集體上街堵路事件。下午2時許,螺螄灣片區周邊治安和交通秩序逐漸恢復正常。
下午3時許,昆明警方就在雲南網等網站召開網路新聞發布會,通報事件情況。同時,省政府新聞辦在新浪網開設國內首家政府微博——“微博雲南”,發布新聞,於當晚9時35分發布了有關螺螄灣事件的129個字的新聞(含標點)。
“微博雲南”讓政府發布的訊息在微部落格中傳播開來,並且在QQ群、BBS論壇等網路載體中廣為流傳。迄今它已有16477名“冬粉”。
胡江春提醒說,評價這個事件的處置效果,不能只看發生了什麼,更要看避免發生了什麼。上千人聚集,正是因為處置得當,信息披露及時,才得以迅速化解,避免了群體性事件被強行壓制下去後的謠言四起、人心惶惶,避免了甕安事件、隴南事件那樣嚴重的街頭騷亂。
2009年新疆兵團“最牛太太”事件中,當地政府利用天涯社區發布處理結果,迅速平息了社會輿論,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媒體和網民的讚賞。
一個反面例子是河南杞縣鈷60卡源事件。當地政府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瞞報事故,導致大量居民奪路而逃。
“在處理突發事件的過程中,政府應當與新興媒體形成良性互動。”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單光鼐說。
2008年11月,甕安事件、隴南事件發生以後,來自全國的500名縣委書記走進中央黨校集中培訓,學習“如何正確處理各種利益矛盾,妥善處置突發事件”。隨後不久,公安部又把全國的縣公安局長叫到北京來培訓。培訓中,既講巨觀理念,也教授處理問題的具體方法措施。
“這種學習培訓應該常規化制度化。”單光鼐說。
破解新媒時代“時間壓力”
對於“黃金4小時媒體”的說法,單光鼐表示贊同。“無論是突發事件還是公共危機,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時間壓力。”單光鼐說,“一是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對事情做出判斷、認識和評估;二是怎么處置,危機事件來臨時,既有危險,也有機會。”
隨著通信技術手段的進步提升,來自“第一時間”的壓力在不斷增大。過去需要幾天或幾個月傳遞的信息,現在幾分鐘就能實現,甚至可以近乎同步直播。
在前不久發生的海地地震當中,由於主要通訊線路的中斷,微部落格成為傳遞資訊的主要平台,在關鍵時刻發揮出巨大作用。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注意到,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新興媒體的優勢就已經初露端倪。普通公民藉助“非正式”媒體,作為“公民記者”,報導接近實時。
“以前沒有網路的時候多好啊,想讓他們怎么說就怎么說。”2008年初,曾經轟動一時的陝西綏德校長找縣長簽字被拘事件中,一位宣傳部長的話入選當年“官員雷人語錄”。
這反映出部分地方官員在新媒體環境下的茫然無措。現實中,很多基層幹部對媒體、特別是“黃金4小時媒體”缺乏基本的認識和了解。
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現有的組織結構和系統設計尚不能完全適應應對突發事件的要求。儘管國家和地方都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但在現實操作中,很多人還是按照傳統行政組織體系,層層請示匯報,在原地等待中失去了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
“速報事實、慎報原因”,已經成為相當多地方領導的共識。天津市長黃興國在後面又加上了“再報繼續”,即把政府已經做過的、正在做的、將要做的措施和辦法向民眾說明。“早講話、會講話、講真話”。
無獨有偶,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也曾根據自己實踐總結提出過類似的思路,“快報事實、慎報原因、依法處置”。
在重慶計程車罷運事件出來以後,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直接對話計程車司機,傾聽當事人的需求和想法,通過電視畫面現場直播,對解決問題、平息輿論起到關鍵作用。這是一次成功的危機公關,凸顯了政府與民意互動、真相與謠言賽跑的意識。
1月26日,在“新媒體高端論壇”上,作為嘉賓的胡江春和單光鼐各自以一句簡短的話作結。
“善用新興媒體、提高執政能力。”胡江春說。
“第一,善待百姓,善待媒體;第二,雙向溝通,良性互動。”單光鼐說。
幾種主要的“黃金4小時媒體”
微部落格:隨時發布隻言片語
一種迷你型部落格。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即時通訊軟體、網頁等方式接入,隨時發布隻言片語,隨時關注自己關注的人。由於可以通過手機發布信息,擺脫了設備的羈絆,可以做到現場直播,傳播速度極為迅速。在鄧玉嬌事件、湖北石首事件、廣州番禺事件中,微部落格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QQ群:滾雪球式複製傳播
一條信息在群里可以“N×N”次方的速度傳播。網友從一個群獲得最新信息後隨手轉發到自己的其他群與群友分享,其他群的網友再照此轉發,信息可以在瞬間傳播開來。
BBS:網際網路輿論主要集散地
BBS按照網友感興趣的主題,分成若干個布告欄。中國人氣旺盛的綜合性BBS論壇有強國論壇、天涯社區、貼吧等,BBS論壇的熱門帖子經常會吸引傳統媒體的關注,形成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互動。汶川地震期間,《我是汶川人,有個地方特別適合空降!》的帖子就是在經過近2000次轉載後,被救援部隊看到並採納,在汶川境內成功實施空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