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彬

黃道彬

黃道彬,名紹顯(字道彬、號丕謨),1884年正月14日出生於桐梓東郊小西湖(那時還不叫小西湖)松樹坪,祖輩務農,家境清寒,少年時候與其父會亭背木炭出售維持學資。1915年先後任營長、團長、師長,1929年後任貴州省代理省主席 貴州省民政廳廳長等職務。1935年4月解甲歸鄉後多做建校,設救濟院等善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道彬
  • 別名:黃紹顯
  • 民族:漢族
  • 籍貫:貴州省桐梓縣
  • 出生日期:1884年正月十四日
  • 逝世日期:1951年三月初一
  • 主要成就:修繕鄭莫祠建學校做慈善事業
  • :丕謨
  • 所處時代:民國
  • 主要作品:婁山關字碑 烏江德政碑
人物生平,解甲歸鄉,軼事典故,親屬成員,個人作品,

人物生平

1884年正月14日出生於桐梓縣東郊小西湖(那時還不叫小西湖)松樹坪,祖輩務農,家境清寒,黃道彬在縣城讀書時,對官家政弊了解較多,並在遵義考取童生時列舉出,從而遭到天主教和哥老會的報復。事發後,黃道彬發誓雪恨從戎,投考趙文彬新兵營,臨行路過城南門外官渡河橋頭髮誓:“大丈夫不以高車駟馬,不復此橋”。
1915年隨熊其勛帶領的護法軍入川討伐袁世凱,部隊中身先士卒,英勇善戰,由士兵升為班,排,連長。討袁戰役中晉升營長,周西城為營附,1917年6月,在攻打成都戰鬥中腹部受重傷,幸有鄉人鄒憲章相助,速送重慶搶救,營長由周西成代任。傷愈後盧燾電令接任團長再赴前線作戰,軍至懶板凳(今南白鎮)正遇周西成部由銅仁方面開來,會師後二人明誓共謀大業。
黃道彬
周西成
1926年周西成接任貴州軍政大權時,路經桐梓,特去拜訪黃道彬。黃道彬於門前貼有對聯“千里封侯君今斗,日上三竿猶眠”迎接周西成。1929年4月-5月周西城主黔政後委黃道彬為中將參軍,在伐滇戰役中任第三師師長,前敵總指揮,駐紮盤縣防守。時李曉炎買活龍雲2個師前來助戰,洋槍裝備,戰鬥力強。而毛光翔後勤糧彈供應不及,部隊時戰時退。退至關嶺縣正遇周西成親駕來臨。黃道彬詳訴戰況,並且說此地不宜狙擊戰,應退守安順大壩壩頭,電令少武(王家烈)和江國璠兵力合圍,打一個包圍戰,全殲李曉炎部。周不聽勸言,說道:“先生你是敗軍之將,已經打虛了,你在後面休息等我來”。周臨陣不屈,突然發出一聲“先生,不對頭”,就偏向黃道彬倒來。黃道彬見其腰間出血,馬上進行搶救,急調兩個連送周西成過河。河中水漲,周身受水淹搶救未成而去世。時年7月4日在貴陽開追悼會時,黃道彬撰有悼聯:“短策三年初興黔政,長空萬里駕返周公”家不能失主,國不能無王。周故後,黔軍中要人多有爭奪其位。按照周遺願,順序為“群紹佩用”,應由毛光翔繼位。王家烈以此大為不滿,發生了毛、王內戰。黃道彬勸解無效,執令他們拉出城外去打,不要傷害百姓。毛光翔戰不過王家烈,始終不服氣。
黃道彬
桐梓軍政人物-左起第一位為黃道彬
1929年10月黃道彬勸解雙方停戰後,由軍中公推黃道彬代理省主席,在時局平定後讓位於毛光翔,黃道彬任民政廳廳長。
1931年3月5日黃道彬任國民會議代表貴州省選舉事務所總監督。該所直隸國民會議代表選舉總事務所,負責指揮監督本省各縣辦理國民會議代表選舉事宜。同年5月,全省各縣國民會議代表選舉辦理完畢,該所奉令撤銷。

解甲歸鄉

1935年4月國民黨中央軍入黔,黃道彬年近六旬,主動解甲還鄉於貴陽,桐梓兩地居住。在貴陽時創辦道文中學任董事長,回桐梓後任佛教會理事長,為桑梓辦慈善事業,修整鳳鳴山廟宇,立碑悼念啟蒙老師以表尊師重教,自解私囊在老北門禹王宮辦救濟院,在易炳軒家樓上合辦私塾,在九壩溝黃氏宗祠創辦吉安國小,1946年興修桐綏公路上渾水河橋樑。竣工時,黃道彬踩橋,並在橋頭石壁上題詞:“建鄉即是建國,渡己必先渡人。”
1948年,國民黨召開縣參議會,他不願參與,在故居門上貼一副對聯:“笑看魚龍會,休同鹿琢游”以表心跡。

軼事典故

桐梓軍政集團老長官一一黃道彬
在桐梓東郊有著"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的小西湖,安葬著一位叫黃道彬的人。
這是黃道彬在貴北路(貴陽到赤水、重慶公路)通到桐梓時專門題寫的婁山關碑。椐說長征時毛澤東主席經過婁山關看到此碑時曾說道:這是真正的書法。
黃道彬幼時赴遵義考童生因"官風"一題要求列舉本縣時,而遭人嫉恨暗中報復。一日黃父子背炭進城變賣以換學資而遭攔路毒打。
此事給黃道彬刺激極大,發誓當兵雪恨,遂於1907年到貴陽報考貴州新軍。行前黃道彬專門在城南官渡河橋頭髮誓:"大丈夫不以高車駟馬不復此橋"。
看:廳長黃公丕謨大人 德政說明這塊碑是桐梓系第二位貴州王毛光翔(1929年10月一1932年初)和最後一位貴州王王家烈(1932年初一1935年初)時的事。那時黃道彬也脫離軍界專事貴州民政廳長。那時的廳長還是省府委員,全省沒幾個,比現在的副省長還少。
在黃道彬、趙文彬等人勸說下,剛從桐梓民德兩等學堂和西門向家義學等畢業的閒來無事的幾乎都是1893年出生的一幫18歲左右的"知識分子"周增呂(系周西成族哥,1916年參與孫中山發動的護國戰爭中以團附職犧牲)周西成、毛光翔、周超群、候之珪等應徵入伍,到遵義集中後開赴貴陽編入貴州新軍。
黃道彬
烏江德政碑
周西成等一幫桐梓青年加入貴州新軍後,參與到辛亥革命大潮中,後來在孫中山旗幟下參與了援鄂、援川及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護國戰爭中。護國戰爭時黃道彬任以黔軍為主的滇黔聯軍六團三營營長,周西成任其屬下連長,毛光翔、劉楷升、候之矽、江國璠、等都在該營,該營桐梓娃兒多,因而該營別稱"桐梓營"。黃道彬自然成為這這幫桐梓兵的老長官。
1917年下半年,黃道彬調任黔軍司令部參謀,周西成繼任營長,後來在孫中山發動的討賊戰爭中跡漸壯大,王家烈、猶國才(黔軍旅長何應欽警衛連長)、蔣在珍(滇軍任命的營長羅城三部軍事教官)、何之重(興義系軍閥彭漢章司令部副官處長)、候之擔等桐梓人先後投入周西成麾下並成為骨幹,在四川內戰中逐漸形成桐梓系軍政集團,於1926年逐出滇軍,主政貴州軍政近十年。周西成、毛光翔、王家烈先後出任貴州省主席、國民革命軍二十五軍軍長,桐梓人黃道彬、猶國才均先後短暫代理貴州省主席,至於師長、廳長、團長、縣長更是數不勝數。當時流傳的一句話"內政、有官皆桐梓,外交、無酒不茅台"。
黃道彬調任黔軍司令部任職後,周西成由於不為黔軍司令袁祖銘(興義系)所容,在黃的勸說下周西成率部進入四川石青陽部任旅長並在四川內戰中壯大。而黃道彬則隨袁祖鉻進入四川與周西成代表不同陣營捲入四川內戰(討賊之戰),四川討賊之戰最終以孫中山旗下的石青陽、周西成、賀龍等失敗而告終。袁祖銘趁周西成護送石青陽等人離川時派黃道彬去收編周部但遭到毛光翔、王家烈、猶國才等人反對,周西成回部隊,至此周黃結下心結。後黃道彬回袁祖銘處任中將參議,最終離職回桐梓賦閒。
1926年4月,周西成由赤水起程經桐梓赴貴陽出任貴州省長,在桐梓不計前嫌派人看望黃道彬,並於6月就任省主席後委其為開河總辦沒河工局於桐梓戴家溝,負責治理桐梓縣城及葫蘆垻一帶水患。黃道彬上任後即制定章程,很快投入到工作中。
黃道彬
黃道彬為毛光翔題像贊
1927年11月袁祖銘被在湖南被槍殺,其部有的逐漸回到貴州,周西成任命黃道彬為黔軍第五師中將師長接收袁部潰兵。
黃道彬
黃道彬為熊逸濱提像贊
1928年,周西城組織修通貴陽至桐梓公路,其屬下黃道彬在關南公路東側書寫“婁山關”石碑。
1929年春末,由於蔣介石暗中支持滇李燊聯軍向主張聯桂抗蔣的周西成軍進攻,周西成令駐軍盤縣的黃道彬師儘量阻滯滇軍並逐步轉到花江河東岸依山憑水據守,同時令駐畢節的毛光翔部和駐興義的猶國才部側擊滇軍,但由於毛、猶兩師被滇軍牽制行動遲緩而不能協同作戰,最終致黃道彬中路被滇李聯軍突破,盤縣、普安相繼失守,黃道彬進而放棄花江退至霸陵河。最終周西成親自上陣督戰,不幸陣亡致全軍潰敗。
黃道彬
周西成衣冠冢
毛光翔正式擔任省主席後,黃道彬脫離軍隊出任民政廳長。王家烈於1932年4月就任省主席後黃道彬仍任民政廳長。1934年11月王家烈奉蔣介石命令赴黔湘邊圍剿紅軍,黃道彬奉命代理省主席。
1935年蔣介石控制貴州,王家烈政府倒台,黔軍瓦解。蔣介石改組貴州省政府後黃道彬被迫去職。
黃道彬
黃道彬墓地
黃道彬於1929年任遵義城防司令時與時任遵義縣長金章(桐梓人)商議決定在遵義五屬縣發行地方公益獎(開彩)籌款刋印《續遵義府志》修建了鄭莫祠,在鄭莫祠內收藏鄭、莫、黎三氏著作並配備專職人員管理,為紀念鄭莫黎、宣傳沙灘文化、保存遵義文化作出了一定貢獻。
黃道彬去職後於貴陽、桐梓兩地居住。在貴陽期間創辦了貴陽道文中學並出任董事長。回桐梓期間出任佛教會理事長,並在家鄉舉辦一些慈善活動,創辦了九垻溝吉安國小。
黃道彬
鄭莫祠

親屬成員

黃道彬後人定居於 貴陽 遵義 桐梓

個人作品

黃道彬雖從戎多年,但對詩書禮制很有主見。其書法很有筆力,特豐勁,如在婁山關埡口寫的斗大草書“婁山關”,婁山關字碑、烏江德政碑,紅花園石壁書寫的“滿園春色”,為懷念張學良將軍幽禁小西湖所作對聯“這道岸並非圮橋,偏有授書來少帥,那河流亦名渭水,豈無垂釣步太公”,在小西湖的天橋寨門上刻寫“天橋”和“圮上授書,好尋黃石,天河洗甲,大展宏圖”以及任民政廳長時在畢節天生橋刻有對聯:“憂樂兩相觀邊際憑臨知疾苦,河山一舉目中原版盪意激昂”等等。川黔公路通車時的路標石刻,如“南溪口”“紅花園”“沙嘴”“元田壩”等都由他書寫。公路通過縣城北門城門洞上寫有“鎖鑰全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