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裕生,男,1965年11月生,福建省平和縣人,哲學博士,現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秘書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裕生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省平和縣
- 出生日期:1965年11月
- 畢業院校:廈門大學
- 代表作品:《真理與自由--康德哲學的存在論闡釋》
- 講座:《康德哲學》
個人經歷,研究方向,科研項目,已開和擬開的主要課程:,科研活動,主要著述,已出版的學術專著:,已出版的學術譯著:,在國內外重要學術雜誌發表論文:,獲獎情況,
個人經歷
1987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1990年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入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現代外國哲學研究室工作;1991年到河北省淶水縣下鄉鍛鍊;1992年考取哲學研究所在職博士,導師葉秀山先生,1995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98年被聘為副研究員;2002年在德國馬堡大學哲學系進修訪學;2004年被聘為研究員。
主要作品有《時間與永恆:論海德格爾哲學中的時間問題》,社科文獻出版社,1997年;《真理與自由:康德哲學的存在論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中世紀哲學》(主編及主要撰寫者),八卷本學術版《西方哲學史》之第三卷,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宗教與哲學的相遇:奧古斯古與托馬斯阿奎那的基督教哲學》,江蘇人民出版社即出。
與葉秀山先生一起主持有“純粹哲學叢書”。
其論文《普遍倫理學的出發點:自由個體還是關係角色?》以及《論愛與自由》等,由於對“儒家倫理學”的獨特批評曾引起眾多評論,迄今仍是要從關係與親情角度去維護儒家倫理思想的人所無法不面對的挑戰。
據2009年《新清華》“人事快遞”欄目關於黃裕生的介紹:黃裕生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第一哲學、德國哲學、宗教哲學、法哲學、比較哲學。多年來他致力於通過對自由問題的系統研究,確立自由問題在第一哲學中的基礎地位,並在此基礎上展開對德國哲學以及基督教對西方哲學的貢獻、中國古典哲學的普遍主義精神等領域進行重新研究與探討。已出版有《時間與永恆》、《真理與自由》(獲2004年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中世紀哲學》(獲2007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一等獎)、《宗教與哲學的相遇》等著作,另有譯著及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哲學史》《哲學研究》、《浙江學刊》等刊物上發有論文四十餘篇。他的長篇論文《本相與角色的存在論區分:普遍倫理學的出發點》曾引起學界的激烈爭論。
1987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
1990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哲學碩士學位併入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工作。
1998年被聘為副研究員。
2002年赴德國馬堡Marburg大學哲學系進修訪學。
2004年被聘為研究員,為當時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最年輕的研究員。
2006年起兼任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現代外國哲學研究室副主任。
2007年兼任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秘書長。
2009年6月調入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任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科研項目
1 目前正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自由與希望:康德實踐哲學及其美學的現象學-存在論研究"。
2 2003年至2006年主持並完成了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理性與信仰:重新理解中世紀基督教哲學"。
3 1998年至2001年主持並完成了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重點研究課題"西方哲學中的真理與自由問題--康德哲學研究"。
4 參與葉秀山教授主持的2004年至200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哲學中的宗教與科學",負責基督教與西方哲學的關係部分。
已開和擬開的主要課程:
1 德國哲學研究(以康德與黑格爾為主,研究生課程)
2 《聖經》與西方哲學(研究生課程)
3 近代西方哲學史(本科生課程)
5 西方政治哲學:從霍布斯到黑格爾(本科生、研究生課程)
6 西方經典導讀(本科生、研究生課程)
科研活動
1. 在上個世紀末,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創辦了第一個學術論壇“純粹哲學論壇”,倡導以無前提、無偏見的獨立學術精神研究第一哲學的基本問題,邀請所內外、國內外的相關學者進行專題報告與深入交流。對於推動中青年學者深入研究基礎問題,維護與發揚良好的學術環境與學術氛圍,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這個論壇的影響下,相續產生了一系列論壇和讀書班。
2. 從2003年開始在哲學研究所主持了“康德哲學研究班”,以德、英、中等版本相互參照進行深入研讀與闡釋。參與者除哲學所的研究人員、博士後、研究生外,還有文學所、歷史所、法學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與研究生。
3. 策劃並組織出版了“純粹哲學叢書”。該叢書的出版得到了讀者的積極回應,《文景》雜誌在2008年第12期開闢了專欄進行評論與介紹。叢書的部分圖書在2004年獲得了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
主要著述
已出版的學術專著:
1. 《時間與永恆:論海德格爾哲學中的時間問題》(社科文獻出版社,1997第一版,2002第2版)
2.《真理與自由--康德哲學的存在論闡釋》(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2008年修訂版)
3.《宗教與哲學的相遇--奧古斯丁與托馬斯可奎那的基督教哲學研究》(江蘇鳳凰出版集團,2008年)
4. 《中世紀哲學》(中國社科院學術版八卷本《西方哲學史》之第三卷,主編及主要撰稿人,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
已出版的學術譯著:
《維根斯坦全集》之第二卷《維根斯坦與維也納小組》(與郭大為合作),2003,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等。
在國內外重要學術雜誌發表論文:
1 《真理的本質與本質的真理──論海德格爾的真理觀》(載《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第2期 )
2 《康德對感性論的變革》(載《哲學研究》2004年第8期)《學術與語言》(載《哲學研究》2000年第7期)
3 《猶太哲學:一種命定的宗教哲學》(載《哲學動態》2001年第2期)
4 《普遍倫理學的出發點:自由個體還是關係角色?》(載《中國哲學史》2003年第3期)
5 《什麼是哲學?--兼論中國哲學的合法性》(載《中國哲學史》2004年第3期)
6 《論哲學與宗教的界限》(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6年第2期)
7 《自由與權利--論康德的政治哲學》(載《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
8 《聖經與哲學--論基督教信仰的內在原則》(載《浙江學刊》2006年第1期)
9 《原罪與自由意志──論奧古斯丁的罪責倫理學》(載《浙江學刊》2003年2期)
10 《科學的限度與人文-信仰的空間》(載《浙江學刊》2002年第3期)
11 《如何理解上帝:從證明到相遇?》(載《浙江學刊》2000年第4期)
12 《亞里士多德的本體學說及其真理觀》(載《哲學門》2000年第2期)
13 《我們在生-死之中──兼論列·托爾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載《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14 《一種飄浮的存在論:關係實在論的困境》(載《哲學門》2000年第2期)
15 《我們離近代有多遠?──我的近代觀》(載波士頓《美中社會和文化研究》2000年第2期)
16 《本相與角色的存在論區分》(載《復旦哲學評論》2004年第1期)
17 《康德哲學的使命:為知識與權利奠定基礎》(載《人民日報》2004年7月23日)
18 《論愛與自由--兼論基督教的普遍之愛》(載《浙江學刊》2007年第4期)
19 《兩種正義觀與兩種立法精神》(載《江蘇征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20 《自由:現代性社會的最高原則》(載《社會學家荼座》2008年第4輯)
21 《三位一體與人類的心靈結構》(載〈雲南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
22 《人要不死,又將如何?》(載《文景》2008年第3期)
24 The Starting point of universal ethics:free individual or relational character'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2007)
25《拒絕耶穌的理由》(載《浙江學刊》2009第4期)
26《人權與社會正義》(載《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27 《愛與第三位格》(載《世界哲學》2009年,第2期)
28 《康德論證自由的知識論進路》(載〈江蘇社會科學〉2009第六期)
29 《論“純粹理性批判”如果成為基礎形上學?》(載《人民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
30《從實踐哲學的自由到存在論的自由》(載《浙江學刊》2011年第1期)
獲獎情況
1. 《真理與自由》,獲2004年中國圖書獎;
2. 《中世紀哲學》,(作為八卷本學術版《西方哲學史》之第三卷)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2005至2007年度優秀成果一等獎。
3. 《時間與永恆——論海德格爾哲學中的時間問題》、《亞里士多德的本體學說及其真理觀》、《真理與自由——康德哲學的存在論闡釋》分別在1999年、2001年、2003年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優秀成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