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藥杜鵑

黃藥杜鵑

黃藥杜鵑(學名:Rhododendron flavantherum):灌木,高1.8-3米。幼枝有鱗片。葉長圓狀橢圓形,基部圓形,上面有鱗片,下面鱗片不等大,淡褐色,葉柄長5-8毫米,有鱗片。花序頂生,短總狀,花序軸長約2毫米,裂片圓形或長圓狀卵形,花冠管狀或管狀鐘形,花絲基部密被長柔毛;子房5室,密被鱗片,花柱細長。蒴果長圓形。

生於海拔2 500—2 800米的岩壁的稀少植物,產於中國西藏臧布江峽谷地區.因為花葯黃色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藥杜鵑
  • 拼音:huáng yào dù juān
  • 學名:Rhododendron flavantherum Hutch. & Kingdon-Ward (1931)
  • :植物界
  • 亞界:綠色植物亞界
  • 總門:輪藻總門
  • :木賊門(有胚植物門)
  • 亞門:木賊亞門(維管植物亞門)
  • 木蘭綱(被子植物綱)
  • 亞綱薔薇亞綱
  • 超目:菊超目
  • 杜鵑花目
  • 杜鵑花科
  • 杜鵑花屬
  • :黃藥杜鵑
  • 分布區域:西藏臧布江峽谷地區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種類區別,

形態特徵

灌木,高1.8-3米。幼枝有鱗片。葉長圓狀橢圓形,長3-4厘米,寬1.3-2厘米,頂端鈍,有小突尖,基部圓形,上面有鱗片,下面鱗片不等大,淡褐色,相距為其,直徑的2-3倍;葉柄長5-8毫米,有鱗片。花序頂生,短總狀,有3花;花序軸長約2毫米,被鱗片;花梗長6-8毫米,被鱗片;花萼長2.5-4毫米,5裂,裂片圓形或長圓狀卵形,外面被鱗片,無緣毛;花冠管狀或管狀鐘形,長1.5-2厘米,鮮黃色,外面被鱗片;雄蕊10,不等長,長1.3-1.8厘米,花絲基部密被長柔毛;子房5室,密被鱗片,花柱細長,下部有鱗片。蒴果長圓形,長1厘米,密被鱗片。

生長環境

杜鵑生於海拔500-1 200(-2 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喜歡酸性土壤,在鈣質土中生長得不好,甚至不生長。因此土壤學家常常把杜鵑花作為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物。杜鵑經過人們多年的培育,已有大量的栽培品種出現,花的色彩更多,花的形狀也多種多樣,有單瓣及重瓣的品種。杜鵑性喜涼爽、濕潤、通風的半陰環境,既怕酷熱又怕嚴寒,生長適溫為12℃至25℃,夏季氣溫超過35℃,則新梢、新葉生長緩慢,處於半休眠狀態。夏季要防曬遮陰,冬季應注意保暖防寒。忌烈日暴曬,適宜在光照強度不大的散射光下生長,光照過強,嫩葉易被灼傷,新葉老葉焦邊,嚴重時會導致植株死亡。冬季,露地栽培杜鵑要採取措施進行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觀賞類的杜鵑中,西鵑抗寒力最弱,氣溫降至0℃以下容易發生凍害。

分布範圍

產中國西藏藏布江峽谷地區。生於海拔2 500-2 800米的岩壁。模式標本采自西藏藏布江峽谷近Churung(Churung隆曲,藏語Chu為河)匯流處。

主要價值

杜鵑花(Rhododendron)又名映山紅,是我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有“花中西施”之美譽。其栽培歷史悠久,園藝品種極其豐富。由於它枝葉稠密、四季蒼翠、花色繁多、鮮艷奪目,以之布置園林無處不可,用作盆栽隨處相宜,極具觀賞價值,深受人們的喜愛。白居易讚譽:“閒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是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

種類區別

該種採集物極少,僅有模式標本。據Cullen 1980年記述:該種極似R.Monan— thum,不同在於葉下面乳突不明顯,鱗片間距離更大一起,色淡,花萼裂片寬三角形, 約長2.5毫米,本種曾被置於series Trifloru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