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菽民

黃菽民(1899—1975),號菽園,晚年號悔翁。原住塔頭村(在新安鄉),婚後遷居二河村(在海城鄉)。父親是自耕農,經溫州教會醫院治癒一次重病後,信仰基督教,並送黃菽民到教會受洗,在教會學校讀書,從培英中學直到金陵神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菽民
  • 出生日期:1899年
  • 逝世日期:1975年
  • 字號:號菽園
早期經歷,人物事跡,

早期經歷

民國8年(1919),“五四”運動爆發,黃菽民在神學院結識進步同學召一谷(共產黨員。後於北伐時任國民黨南京市黨部組織部長),從而接觸馬列主義。於是脫離教會,不再領津貼,到華中中學兼課,以工資為學費,學完神學院課程,於11年畢業。
民國13年,由召一谷介紹參加了CY(共青團),並以個人身份參加國民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白色恐怖籠罩南京,黃菽民避往武漢,在國民革命軍軍部擔任上士文書,因不慣軍人生活,仍回南京,流亡至上海,參加了革命同志互濟會,每月以自己工資接濟他們,並因此結識了林珍等同志。

人物事跡

民國17年1月回到家鄉,被委任為縣教育局局長。上任後,即下令撤換宜山、水頭、鰲江等國小校長,於是輿論大嘩,舊派與新貴聯合進攻,未4個月便被撤職。
民國19年秋,共產黨員葉廷鵬被捕,關押於溫州監獄,詭稱蘭陵鄉(今海城鄉一帶)人,非葉廷鵬。當局要蘭陵鄉長親自保釋。黃菽民毅然出任蘭陵鄉長。保釋後便辭去鄉長職務。21年,到福建建甌鄉村師範任教。有人舉報黃菽民前曾與共產黨員林珍有聯繫(19年林珍已被捕犧牲),又只好中途出走。
民國25年再回家鄉,任錢庫國小校長。28年秋,參加中國共產黨,引起當局懷疑,又被免職。31年回到二河辦聯保國小,課外組織“宜社”(詩社),用以掩護革命活動。36年底,“宜社”又引起懷疑,由老友護送到鎮下關乘海船去台灣。
37年底,聽到林志松、方理存相繼犧牲的訊息,黃菽民義憤填膺,立即束裝回溫。有《五十述懷》詩道:“海國遨遊年復年,悠然物外聳吟肩。金樽坐對三台月,銀浪翻來萬里天。朋輩頻聞遭殺戮,吾生深愧避塵煙。精禽有恨真如海,木不能填志可填。”
在溫州找不到組織關係,遂到革命根據地岙環。見到游擊隊長徐風,參加解放玉環的戰鬥。
民國38年初,在家鄉組織民兵,和中共江南區委取得聯繫,動員南監場鹽警中隊官兵起義投誠。繳獲步槍30支,木殼槍3支、子彈200多發。1949年5月,任平師校長,平師停辦後,任錢庫國小校長。1951年任平陽中學校長,並先後任縣各屆人民代表,省人民代表,縣政協副主席,1956年當選為副縣長,且為農工民主黨平陽支部負責人。1957年8月,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家居致力於墨子研究,彌留時留下“生難濟時生何樂,死莫裕後死徒嗔”的哀嘆。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黃菽民的錯劃問題得到改正,恢復名譽與黨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