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荊根

黃荊根

黃荊根,中藥名。為馬鞭草科植物黃荊Vitex negundo L.的根。具有解表,止咳,祛風除濕,理氣止痛之功效。用於感冒,慢性氣管炎,風濕痹痛,胃痛,痧氣,腹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黃荊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管狀花目
  • :馬鞭草科
  • :牡荊屬
  • :黃荊
  • 分布區域:長江以地南各地
  • 採收時間:2月或8月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相關配伍,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現代套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辛、微苦,溫。

歸經

歸肺、胃、肝經。

功效

解表,止咳,祛風除濕,理氣止痛。

主治

用於感冒,慢性氣管炎,風濕痹痛,胃痛,痧氣,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根皮用量酌減。

相關配伍

1、預防流行性感冒:黃荊根、勝紅薊全草、馬蘭全草、一點紅全草、魚腥草全草、忍冬藤各15-30g。水煎服。(《中國民族藥志》)
2、治風濕關節痛、腰痛:黃荊根、八角楓根、狗骨根各30g。水煎服。(《農村常用草藥手冊》)
3、治蟯蟲病:黃荊根30g。切片,同甜酒炒至黃色,用水2碗,煎到1碗,晚飯前煎服。(《農村常用草藥手冊》)

採集加工

2月或8月,洗淨鮮用;或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黃荊又名:五指柑、山黃荊、黃荊條、埔姜。直立灌木,植株高1-3m。小枝四棱形,與葉及花序通常被灰白色短柔毛。葉柄長2-5.5cm;掌狀複葉,小葉5,稀為3,小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基部楔形,全緣或有少數粗鋸齒,先端漸尖,表面綠色,背面密生灰白色絨毛,中間小葉長4-13cm,寬1-4cm,兩側小葉漸小,若為5小葉時,中間3片小葉有柄,最外側2枚無柄或近無柄,側脈9-20對。聚傘花序排列成圓錐花序式,頂生,長10-27cm;花萼鐘狀,先端5齒裂,外面被灰白色絨毛;花冠淡紫色,外有微柔毛,先端5裂,二唇形;雄蕊伸於花冠管外;子房近無毛。核果褐色,近球形,徑約2mm,等於或稍短於宿萼。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旁或灌叢中。分布於長江以地南各地。

藥理作用

1、鎮咳、平喘作用。
2、抗菌作用。

現代套用

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相關論述

1、《草本便方》:“治心頭風,牙疳。”
2、《分類草藥性》:“治刀傷,止痛,並治痧症,盜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