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腐霉根腐病是由瓜果腐霉引起的、發生在黃瓜的病害。主要危害根部,幼苗期根莖部呈水浸狀,莖基或根部產生褐斑,逐漸擴大後凹陷,嚴重時病斑繞莖基部或根部1周;成株期發病初期,黃瓜植株上部葉片萎蔫,似缺水狀,幾天后,植株萎蔫程度加重,但整個植株仍為綠色,拔出病株,植株根毛呈水浸狀,發病嚴重植株根莖處呈水浸狀腐爛。
黃瓜腐霉根腐病在發病後7天左右便整行、整畦的瓜蔓枯萎死亡,一般減產30-50%以上,重的毀滅無收。且該病的發生往往在根瓜的採收期,由於未摸清病因,防治效果不理想,致使病情加重,往往會造成較大損失。
黃瓜腐霉根腐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降低溫室濕度、適時覆蓋地膜、陰天補光增溫以及加強栽培管理。黃瓜在定植前,可進行藥劑灌根防病;出現中心病株後,要及時噴藥防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瓜腐霉根腐病
- 外文名:Cucumber pythium root rot
- 別名:割根、倒蔓
- 病原:瓜果腐霉
- 為害作物:黃瓜
- 為害部位:根部
病原特徵
為害症狀
- 幼苗期:根莖部呈水浸狀,莖基或根部產生褐斑,逐漸擴大後凹陷,嚴重時病斑繞莖基部或根部1周,地上部逐漸枯萎縱剖莖基或根部,導管變為深褐色,後根莖腐爛,不長新根,植株枯萎而死。
- 成株期:發病初期,黃瓜植株上部葉片萎蔫,似缺水狀,而周圍未發病株則表現健挺。發病植株萎蔫症狀以中午最明顯,早晚稍微減輕,但植株不能恢復正常。幾天后,植株萎蔫程度加重,但整個植株仍為綠色。拔出病株,植株根毛呈水浸狀,顏色為淡褐色,根毛區無新生的白細根毛。發病的部位先從根毛處開始向主根和根莖處發展,發病嚴重植株根莖處呈水浸狀腐爛。自根苗和嫁接苗的根系均能發病。
侵染循環
流行規律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 降低溫室濕度:黃瓜定植後,澆水時要選擇連續晴天的上午採用滴灌的方式進行,一定要避免大水漫灌。澆水後,溫室要進行適當通風,以降低室內的空氣濕度。澆水2-3天后,對黃瓜的根部附近要進行多次劃鋤,以降低土壤的濕度,增加土壤的透氣性,以利根系的生長。
- 適時覆蓋地膜:一般發病嚴重的溫室,往往在大水漫灌或滴灌後就覆蓋地膜。選擇這個時期覆蓋一是造成土壤的濕度加大,透氣性變差;二是覆膜後使地溫升髙,一般在連續晴天的條件下,白天覆蓋地膜的土壤溫度在20℃左右,夜間在16℃左右,有利於病菌的侵染。因此推遲覆蓋地膜的時期,可以大大降低根腐病的發病率。生產上建議在根瓜坐瓜後覆蓋地膜。
- 陰天補光增溫:遇連陰天地溫一般在15-17℃,此時有利於病原菌侵染,植株生長較弱,易於發病。在生產上要進行補光處理,有條件的溫室可同時進行增溫處理,並噴施葉面肥料,以增強植株的抗性。
- 加強栽培管理:收穫後,及時耕翻土地15-20厘米,高溫多雨季節,要注意清溝瀝水。在氣溫高於32℃的季節,暴雨後要特別注意排除積水。
化學防治
- 藥劑灌根:黃瓜在定植前,可用95%惡霉靈(土菌消)50克摻細土10千克,撒在定植穴中。緩苗後15天可用95%惡霉靈3000倍液進行灌根處理,每株灌藥液量200-250毫升若發現田間植株發病中心後,應立即拔除病株,並在病株周圍撒石灰消毒,同時避免大水漫灌,以防病害傳播。發病初期可用95%惡霉靈或77%多寧500倍液及生根劑進行交替灌根處理,每株灌藥液量300-500毫升,5-7天1次,連續灌根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