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炎培之問
- 別名:窯洞之問
問題由來,問題答案,第一個答案,第二個答案,答卷人,重要意義,
問題由來
1945年夏天,民主人士黃炎培應邀走進毛澤東同志的窯洞。彼時,距離1840年鴉片戰爭已過百年,一個年僅24歲的政黨卻改變了黑暗中跋涉已久的民族車轍。在紛至沓來的驚嘆和讚譽聲中,面對這位正帶領中國共產黨屢創奇蹟的領袖,黃炎培先生坦率地說:
“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都沒有跳出周期率的支配力。”
見毛澤東同志聽得專注,他繼續說道:“大凡初聚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繼而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
聽聞一席肺腑之言,毛澤東同志略作沉思:“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個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走民眾路線。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問題答案
第一個答案
毛澤東:“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個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走民眾路線。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第二個答案
在陝北考察結束後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再次講述了發生在延安窯洞裡、昭示了中國共產黨未來走向的一場對話。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會場,在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即將出爐之際,習近平總書記深思熟慮地指出:
“經過百年奮鬥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實踐,我們黨又給出了第二個答案,這就是自我革命。”“我們黨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這是我們黨敢於自我革命的勇氣之源、底氣所在。”
2022年1月11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總書記給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上的“新年第一課”。當再一次講到“窯洞之問”,他語重心長地指出:“我們黨歷史這么長、規模這么大、執政這么久,如何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
答卷人
“窯洞之問”的答卷人,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百年來的中國共產黨人。
重要意義
兩個答案,跨越了一個政黨從弱小到強大、從九死一生到蓬勃興盛的漫漫歲月長河。從探尋黨和人民的關係,到將目光同時放到黨的自身、反求諸己,一脈相承的,是走好“趕考”之路的清醒堅定,是走得再遠都不會忘記的初心使命和歷史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