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流村

黃流村

黃流村,隸屬於海南省樂東縣黃流鎮,全村面積10.2平方公里,現分為三個村委會和一個社區,即黃東村、黃中村、黃西村和社區,黃流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交通發達,文化繁榮,商貿興旺,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總人口約一萬多人,黃流文化源遠流長,愛好詩聯書畫、音樂、舞蹈、工藝蔚然成風是第四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流村
  • 外文名:Huangliu Village
  • 行政區劃代碼:46902710720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樂東黎族自治縣黃流鎮
  • 面積:10.2 km 
  • 下轄地區:黃東村、黃西村、黃中村和社區
  • 電話區號:0898
  • 郵政編碼:570000
  • 人口數量:10000多 人
  • 著名景點:尖峰嶺、海南毛公山、鳴鳳谷、尖峰嶺天池、天池旅遊區、久溫塘冷泉 
  • 車牌代碼:瓊 
  • 特產:樂東香蕉、福塘大棚哈密瓜、海南海參、椰子八寶飯、黃流老鴨、椰子等 
村名由來,地理位置,地理環境,地形地貌,氣候,人口,地方文化,歷史記載,節日風俗,文化,人文,古蹟,

村名由來

黃流村是黃流鎮的行政機構,黃流鎮也正是因為黃流村而得名。1920年,民國政府將崖州改為崖縣,自此,黃流隸屬崖縣,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的1958年9月才劃歸樂東縣管轄。而“黃流”二字源自該村最早入村的黎姓始祖黎克讓(號“樹木”)所作的一副對聯:“黃裔繁衍輝北闕,流風遠播振南疆。”據《黃流村志》記載,“從南宋建炎年(1127年—2008年)遷移來瓊,形成黃流鎮有881年時間“炒漿連。祖上遷自黃河流域的黎克讓落籍黃流,是黃流村最早的漢族移民。

地理位置

黃流村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黃流地貌象一隻雄踞龍盤的老虎,雄踞在龍騰灣畔,其四至是:北接南繁基地抱孔洋和佛老面前田,南傍浩瀚茫茫的南海;東連翠綠蔥蔥的濱海平原,西臨碧海銀山的鶯歌海鹽場。在這塊土地上,草木茂盛,坡青樹綠。黃流屬熱帶季風氣候,光照較充足,雨量頗贈笑舉充沛,綠色覆蓋面占村面積的70.6%左右,鰲占樂東縣“山海互動”,發展經濟的優勢。

氣候

黃流的地理和氣候基本狀況處於東經108.5度,北緯18.5度;平均氣溫25o至26oC,年極端高氣溫34o至36oC,雨量1000至1300毫米。這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陽溫常駐,陰涼時盛。森林密度50%,這裡是南繁育種的天然溫室,盛糊汗戰產反季節瓜菜、熱帶水果和豐富的海產品。也是避寒居住的勝地。

人口

黃流系自然村,全村面積10.2平方公里。舊時分為七坊,現分為三個村委會和一個社區,即黃東村、黃中村、黃西村和社區,總人口約一萬多人。黃流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交通發達,文化繁榮,商貿興旺,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黃流村將建為現代化城鎮。

地方文化

歷史記載

黃流歷史悠久,自古至公元1958年前屬崖州(或崖縣即今三亞市)管轄。據廣東省文物普查隊於1957年在黃流海邊原煙墩遺址發現新石器時代的遺物,可證遠在新石器時代,黃流已有人類民鞏活動。宋代通遠縣就在黃流建制(近來有有關專家初步考證)。《黃流村志》記載,迄今為止,黃流村約一千餘年。在歷史長河中,中原文化在黃流熏透甚深,中原文化遺風在這仍然可見。

節日風俗

黃流人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十六夜舉辦燈游大鬧元宵的傳統習俗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當元宵佳節將近掌燈時分,來自四面八方的觀燈者人山人海,街滿巷流,正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元宵燈會不僅形式多樣,技藝精巧,追求形、光、聲、色多元素,而且充滿濃郁的時代氣息,寓思想教才霉槳育於藝術之中。參加燈游活動主要有七個坊,他們在車上搭起二米高的木架,架上都展現轉動的各種人和物的造型,如植物有西瓜、南瓜、苞麥等,五穀豐登;動物有公雞、鴨、兔、金牛等,六畜興旺;人主要是傳說中的孫悟空、觀音、嫦娥、牛郎織女、八仙過海等,人物塑造畢真,時而展現各種表演;燈車排成縱隊陣勢,由牛拉著緩緩行進,一輛接著一輛在鄉村里巡遊,真是千姿百態,無比壯觀

文化

從1995年開始,黃流舉辦了十九屆民間文藝節,使一年一度的黃流民間文藝活動成為樂東文化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以獨具一格的藝術形式展示黃流民間文化藝術的魅力和風采,哺育出許多能工巧匠、才子藝人、雅士名流。黃流現有民間文化協會不少於17個。黃流崖州民歌登錄“國際線上”,唱響中國走向世界,它早列入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樂棄項達近年來,舉辦崖州民歌演唱近百場(次)。崖州民歌培訓班20多次,其中省級1次,人數達上千人(次)。出版《崖州民歌》專輯12集。舉辦二屆崖州民歌理論研討會,撰寫有關論文15篇。另之,出版民間文學刊物《流韻》、《逸韻》、《黃流鄉土文藝》共18期。同時,民間編寫出版的《黃流村志》、《海南陳氏族志》、《邢氏族志》、《孫氏族譜》、《林氏家譜》、《黃流書法、美術、攝影集》、《黃流書法集》、《黃流民間故事集》等。

人文

宋、元時期均有文學舉1人,清代武舉2人;另之,明代都有拔貢、歲貢等貢生數名,清代拔貢、歲貢等貢生幾十名。清乾隆時,陳德昌任武英殿校錄,擔任《四庫全書》校閱工作。民國時期,李尚梵考取中山大學,邢勇義、邢治河先生等六人分別考入黃埔軍校和國民軍校。新中國成立後,黃流學子如雨後春筍茁壯成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邢福義教授是中國著名的漢語堡榜阿恥言學家、博士生導師;出版著作50部,發表研究性論文和其他文章450多篇。已故的全國著名雕刻家林毓豪先生,雕刻作品300多件,國內外100多家刊物發表其作品1000多件(次),發表其論文13篇。丘尚勇和李世珍(女),分別發明建築方面的粉刷機和水底發光之成就。陳運賢僅一家出了四個博士(含留日博士)。最早考取北京大學的邢鋒,畢業後留在北大,擔任物理系教授;最年輕的邢增平考取清華大學並由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資助留學研讀,現於中科院從事研究工作。邢力新、邢孝福分別為劇作家和影視作家。周鐵利為海南畫家;胡富芬獲得世界男子雙桿技巧冠軍,曾被黨和國家領導人楊尚昆等接見。

古蹟

黃流鎮傳統村落的農家室舍尚存頗多,以磚木結構的瓦房建成的仍有成片,但有些破爛,特別是古蹟頗多,有古民宅,官邸建築,姓氏宗祠堂分為二進、三進、呈二合三、四合院,還有門樓,壁照兩廂和家廟等,其中黃流鎮宗氏祠堂支系眾多,有60多座,清代“節孝牌坊”一座,也有古塔三座,其中西關塔是風水塔,位於村西大溝田地,清朝光緒年間由附貢生邢保申發起建成,磚木結構,高15米,樓閣式,造型美觀,工藝,塔身高層,層層出檐,底面積40平方米,塔內有螺旋形木階直登塔頂,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可1941年被日本侵略者用飛機炸毀,僅存遺址。
黃流鎮保存完好的有陳氏大宗祠、陳氏潁川書院、邢氏大宗祠、邢氏書房、孫氏大宗祠,宋代以來的古墓尚存若干等。其中保存好的陳氏大宗祠坐落在中南坊,歷史上較久頗具規模的一座大祠,面向南青山綠水,是公元1723年建造,占地二畝多,其中建築面積占600多平方米,系磚木結構的古式建築。
“關公廟”建於清代1785年,位於西南坊之南太返處,岳飛廟之東,內祀奉關羽木偶神像,1958年被毀,1995年黃流民間集資37萬元重建,由著名雕刻家林毓豪雕塑關公像,高1.8米,寬1.2米,形象逼真,活靈活現,熠熠生輝。這些祠堂、廟,經樂東縣文物普查認可,政府保護。

文化

從1995年開始,黃流舉辦了十九屆民間文藝節,使一年一度的黃流民間文藝活動成為樂東文化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以獨具一格的藝術形式展示黃流民間文化藝術的魅力和風采,哺育出許多能工巧匠、才子藝人、雅士名流。黃流現有民間文化協會不少於17個。黃流崖州民歌登錄“國際線上”,唱響中國走向世界,它早列入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近年來,舉辦崖州民歌演唱近百場(次)。崖州民歌培訓班20多次,其中省級1次,人數達上千人(次)。出版《崖州民歌》專輯12集。舉辦二屆崖州民歌理論研討會,撰寫有關論文15篇。另之,出版民間文學刊物《流韻》、《逸韻》、《黃流鄉土文藝》共18期。同時,民間編寫出版的《黃流村志》、《海南陳氏族志》、《邢氏族志》、《孫氏族譜》、《林氏家譜》、《黃流書法、美術、攝影集》、《黃流書法集》、《黃流民間故事集》等。

人文

宋、元時期均有文學舉1人,清代武舉2人;另之,明代都有拔貢、歲貢等貢生數名,清代拔貢、歲貢等貢生幾十名。清乾隆時,陳德昌任武英殿校錄,擔任《四庫全書》校閱工作。民國時期,李尚梵考取中山大學,邢勇義、邢治河先生等六人分別考入黃埔軍校和國民軍校。新中國成立後,黃流學子如雨後春筍茁壯成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邢福義教授是中國著名的漢語言學家、博士生導師;出版著作50部,發表研究性論文和其他文章450多篇。已故的全國著名雕刻家林毓豪先生,雕刻作品300多件,國內外100多家刊物發表其作品1000多件(次),發表其論文13篇。丘尚勇和李世珍(女),分別發明建築方面的粉刷機和水底發光之成就。陳運賢僅一家出了四個博士(含留日博士)。最早考取北京大學的邢鋒,畢業後留在北大,擔任物理系教授;最年輕的邢增平考取清華大學並由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資助留學研讀,現於中科院從事研究工作。邢力新、邢孝福分別為劇作家和影視作家。周鐵利為海南畫家;胡富芬獲得世界男子雙桿技巧冠軍,曾被黨和國家領導人楊尚昆等接見。

古蹟

黃流鎮傳統村落的農家室舍尚存頗多,以磚木結構的瓦房建成的仍有成片,但有些破爛,特別是古蹟頗多,有古民宅,官邸建築,姓氏宗祠堂分為二進、三進、呈二合三、四合院,還有門樓,壁照兩廂和家廟等,其中黃流鎮宗氏祠堂支系眾多,有60多座,清代“節孝牌坊”一座,也有古塔三座,其中西關塔是風水塔,位於村西大溝田地,清朝光緒年間由附貢生邢保申發起建成,磚木結構,高15米,樓閣式,造型美觀,工藝,塔身高層,層層出檐,底面積40平方米,塔內有螺旋形木階直登塔頂,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可1941年被日本侵略者用飛機炸毀,僅存遺址。
黃流鎮保存完好的有陳氏大宗祠、陳氏潁川書院、邢氏大宗祠、邢氏書房、孫氏大宗祠,宋代以來的古墓尚存若干等。其中保存好的陳氏大宗祠坐落在中南坊,歷史上較久頗具規模的一座大祠,面向南青山綠水,是公元1723年建造,占地二畝多,其中建築面積占600多平方米,系磚木結構的古式建築。
“關公廟”建於清代1785年,位於西南坊之南太返處,岳飛廟之東,內祀奉關羽木偶神像,1958年被毀,1995年黃流民間集資37萬元重建,由著名雕刻家林毓豪雕塑關公像,高1.8米,寬1.2米,形象逼真,活靈活現,熠熠生輝。這些祠堂、廟,經樂東縣文物普查認可,政府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