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洞米點

黃洞米點

黃洞米點,廣東省江門市鶴山市的地方傳統技藝,廣東省江門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相傳,黃洞米點起源於羅貴南遷,距21世紀初約有800多年歷史,主要分布在江門市鶴山市雅瑤鎮黃洞村。黃洞米點是黃洞人在羅貴及其族人南遷時飲食習慣的基礎上,結合珠三角地區的飲食習慣,逐步形成黃洞米點系列。黃洞米點包括製作白水角、團糍、糍必、雞屎藤糕等鄉間小食。

2021年2月9日,黃洞米點入選江門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為VIII-4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洞米點
  • 申報地區:江門市鶴山市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項目編號:VIII-43
  • 遺產級別:市級
  • 批准時間:2021年2月9日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相傳,南宋年間,坊間盛傳宋皇室宮內的胡妃不知何故,逃至南雄珠璣里,朝廷擬發兵緝捕。當時,羅貴便率領珠璣里三十六姓九十七戶,領得官府正式文引,向“南方煙瘴”之地進發。南遷自宋紹興元年正月十六日起程,領得官府給限為四月二十日,他們於三月十六日抵達岡州,耗時兩個月。
之後,羅貴等人在岡州一帶定居,羅姓在大良都古蒗甲蒗底村立籍,而其他姓氏也在周邊區域落籍。其時,仍屬岡州管轄的雅瑤鎮各村也是羅貴同行各姓氏的落腳點,如現時的隔朗村原稱朗溪,為陸姓人所開,而黃洞村則為黃姓人所開,並一直在此開枝散葉。
在南遷過程中,羅貴及其族人帶了一些米糰糕充飢。一路乘船而行,途中用水泡著這種米點,靠岸後用水煮熱就可以吃,相當方便。這一飲食習慣被羅貴一眾姓氏承習下來,在當地流傳頗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團糍,已有800餘年。
而黃洞人對米點的喜愛程度似乎更高,也更具創造性,食法更為講究,並在米點基礎上,結合珠三角的飲食習慣創造出白水角,利用當地的雞屎藤草製作雞屎藤糕,逐步形成具有黃洞特色的黃洞米點系列。

工藝特徵

(一)歷史悠久,品種多樣
黃洞米點起源於羅貴南遷,與移民行旅有密切關聯,有800多年歷史,是當地文化記憶的一個關鍵元素,成為重要依託載體。在米糰製作技藝的基礎上,黃洞村人又結合當地的食品製法,創造出具有自身特點的米點品種,形成黃洞米點系列,更加豐富了當地的飲食文化,成為鶴山當地的小食品牌。
(二)各具功用,內涵豐富
黃洞米點與當地的民俗緊密結合,不同的節慶製作不同的食品,春節製作團糍和糍必,社日和起學製作白水角,清明製作雞屎藤糕,每樣食品背後都寄寓了當地人對生活的美好嚮往,表達對家族的堅守、祖先的思念,形成了一定的飲食規儀。同時,米糰製作常由男性完成,而餡料製作則由女性操辦,食用時常常團聚一堂共同品嘗,整個家族又在米點的製作與食用中達至和諧,充分體現傳統中國家庭的禮儀理念。
(三)製作講究,用料豐富
團糍的食用習俗在雅瑤、棠下一帶流行,而白水角則在整個鶴山流行,但黃洞村的做法更為精細講究,所製作的米糰要有多道工序,耗時費力,而白水角則以餡料豐富著稱,每一樣配料都要精心準備、用心製作,雞屎藤糕揉合了米糰的做法,與其它的雞屎藤糕有所不同。

工藝流程

黃洞米點,包括製作白水角、團糍、糍必、雞屎藤糕等鄉間小食。
(一)團糍
團糍用黃洞本地大米打成米漿,放入熱鍋反覆攪拌成米糊米糰,進行反覆捶打、拉伸、揉壓、摔按,直到米糰“有勁道”才算完成。為了讓團糍更具吉祥喻意,會將其捏成元寶、仙桃等形狀,之後將團糍放入鍋中蒸熟,出鍋後可趁熱蘸著醬油食用,米香特別濃,勁道十足。剩下的則會及時攤擺開來,在風中吹乾,隔夜之後放在水裡保存,定時換水。若要食用時,會切成片狀,加上蒜苗做佐料引味,再添上幾片臘肉,放入鍋中爆炒,吃起來風味十足。
(二)糍必
糍必是另一道過年期間的食品,用蒸好的米糰捏成小塊狀,搓成兩頭尖中間稍粗、長約十厘米的條狀。糍必要一條一條地搓,之後和上花生油防止粘連,擺放整齊上鍋蒸熟,由於蒸熟後會粘連在一起,所以需要人工一條條把它們撕開,再行煮製。由於糍必的味道相對單調,黃洞人一般會配上臘肉片、白菜絲、芹菜大火翻炒,使糍必充分吸收肉與菜的味道,變得十分可口甘香,吃起來既彈牙,又有一些嚼勁。一些未能及時食用的糍必則會曬乾存放,再次食用時則用水泡開烹煮,其味更多了幾分甘甜,成為當地人的最愛。
(三)白水角
黃洞當地人用製作的粉團,將其搓成皮,然後包餡製作白水角。這些皮必須要摁得薄,蒸熟之後的白水角才會晶瑩透亮,隱約看見裡面的餡料。除了角皮講究,其餡料更是費盡心思,傳統的餡料主要有蝦仁、瘦肉、冬菇、大頭菜、沙葛以及紅蘿蔔,有時還會加入木耳、燒肉、魚肉等,每種餡料都要細細切成粒(沙葛、紅蘿蔔、瘦肉粒還要飛水),然後加入胡椒粉、醬油、鹽、糖、燒酒、生粉水,各自炒熟再拌在一起。
(四) 雞屎藤糕
雞屎藤糕也是黃洞村的一種特色米點,所配的米漿是團糍所用的,更具米味、有勁道,而在製作時,則會一層一層地蒸煮,使雞屎藤糕的口感細膩,味道清新,使雞屎藤與米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歷史價值
黃洞米點是羅貴南遷的遺存飲食風俗,具有歷史研究價值。
文化價值
黃洞村人在不同的歲時節慶食用不同米點,有嚴格的傳統製作流程和執著的食用規儀,具有民俗文化價值。
經濟價值
在鶴山市發展“全域旅遊”的背景下,傳承推廣黃洞米點地方特色美食,具有一定的旅遊經濟價值。

保護措施

1、黃洞米點的白水角作為江門市職業訓練指導中心舉辦的2019年第三期 “粵菜師傅”工程五邑特色麵點製作工藝傳承推廣培訓班的培訓內容,能使學員掌握特色麵點製作的原料構成、製作工藝流程和基本操作技能。
2、2021年鶴山市舉行粵菜師傅“匠心鶴味”技能競賽,黃洞米點白水角、雞屎藤糕等鶴山特色糕點作為指定作品,旨在弘揚和傳承鶴山飲食文化。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21年6月,黃洞米點被納為《跟著非遺游江門》第五期功夫水鄉——功夫里的非遺遊玩路線體驗內容之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