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中游地區晚第三系礫石層的初步研究

黃河中游地區晚第三系礫石層的初步研究

《黃河中游地區晚第三系礫石層的初步研究》是依託西南大學,由劉運明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河中游地區晚第三系礫石層的初步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劉運明
  • 依託單位:西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黃河中游山陝峽谷地區存在晚第三系的河流相礫石層,該組礫石層是黃河的階地還是東西向分散水系的堆積物關係到黃河的形成與演化。本項目旨在通過對該區階地上礫石層的岩性、磨圓度、粒徑統計、扁平礫石傾向統計以及空間分布狀況進行綜合考察,對比說明該區晚第三系礫石層到底是黃河堆積物還是其他東西向分散水系的產物,據此可以確定黃河現代水系格局形成於晚第三紀還是第四紀早中期。在詳盡的野外資料支持下,選取該區階地上覆蓋較好的地層剖面進行磁性古地磁研究和磁化率研究,根據磁性地層底界形成的年代判斷該區礫石層形成的最遲年代,並與區域地質構造歷史和青藏高原構造運動相對比,探討本區河流地貌演化過程。同時,根據古地磁測年數據和磁化率樣品測試,本項目也將對本區晚第三紀環境變化方面進行探討。

結題摘要

項目負責人利用課題在2010-2012年期間對山陝峽谷地區的河曲、保德、興縣黑峪口和壺口瀑布地區進行了詳細的野外考察。野外調查結果顯示,山陝峽谷南部地區不存在被紅粘土覆蓋的晚第三系礫石層,晚第三系礫石層主要分布在山陝峽谷北部。對相似紅粘土地層所覆蓋的礫石層進行了追蹤考察和野外礫石岩性的統計,發現該組礫石層磨圓度較好,並從北部河曲向南部興縣黑峪口保持了一致的特徵,說明應該屬於同一河流作用形成,並非河流洪積扇沉積。在考察期間,項目組對上述幾個地區礫石層上覆紅粘土剖面進行了古地磁測年樣品的採集。2010年約採樣360塊,2011年採樣340塊,2012年採樣約780塊.三年共採集古地磁樣品近1500塊。古地磁樣品全部帶到挪威卑爾根大學古地磁實驗室進行測試。測量的指標如AMS、熱磁分析和熱退磁。測試結果表明,自北向南最老的礫石層形成時代都在6Ma之前,分別是6.9Ma,6.2Ma和6.9Ma,不同地區最老礫石層的形成時代大體相同。此外,在靠近現今黃河河谷處,都存在形成時代較晚的礫石層。從地形上看,這兩組礫石層都是晚第三系的黃河礫石層。項目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雖然2012年的採樣最多,但河曲與壺口地區最老階地的古地磁年代數據不是很確切,需要進一步採樣、確認。另外,壺口至佳縣段黃河缺少晚第三系礫石層,需要在以後的工作中繼續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