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沙嶺鄉

黃沙嶺鄉

黃沙嶺鄉,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下轄鄉,距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城40公里,位於上饒市廣信區西南方,行政區域面積57.53平方公里,屬丘陵山區,海拔在200-800米之間。山多田少,山地面積7萬餘,耕地面積10591畝。經濟結構以農為主,輔以礦產開採。1949年為黃沙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更名黃沙嶺鄉。常住人口25480人(2017年)。鄉政府駐旗桿底。里(洲)上(瀘)公路橫貫中部。轄湖山、大屋、麻墩、黃沙、源溪、中洲、蔡家等7個行政村。瀘溪流經西南邊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沙嶺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
  • 下轄地區:中洲、蔡家等7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黃沙嶺鄉旗桿底
  • 電話區號:0793
  • 郵政區碼:334119
  • 地理位置:上饒市廣信區西南部
  • 面積:57.53平方公里 
  • 人口:25480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車牌代碼:贛E
概況,沿革,氣候特點,山林優勢,礦產優資,水資源優勢,社會事業,經濟發展,扶貧措施,相關詞條,

概況

黃沙嶺鄉位於廣信區西南部、瀘溪東岸。面積57.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480人(2017年)。轄湖山、大屋、麻墩、黃沙、源溪、中洲、蔡家等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旗桿底,距縣城23千米。里(洲)上(瀘)公路橫貫中部,瀘溪流經西南邊緣。

沿革

1949年為黃沙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更名黃沙嶺鄉。1997年,面積54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黃沙、中洲、大屋、管山、麻墩、赤翪、源溪、蔡家、北岸、楊家、湖山11個行政村。2002年底,面積54.4平方千米,人口2.391萬人,轄10個行政村:湖山、楊家、管山、大屋、麻墩、黃沙、北岸、源溪、中洲、蔡家。2017年,面積57.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480人。

氣候特點

黃沙嶺鄉1986年至2000年的氣象資料顯示年平均氣溫17.8℃,平均最高氣溫是1998年,為18.6℃;最低氣溫是1989年,為17.5℃。歷年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8.8℃;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6.2℃。年平均降水量2066.1毫米,年最大降水量出現於1998年,為2589毫米;年最少降水量出現於1996年,為1288.6毫米。月最大降水量出現於1998年6月,為966.9毫米;月最少降水量出現於1987年12月,為0.6毫米。降水分布不均,南北山區多於中部丘陵、平原月平均日照142.6小時,1988年月平均日照時數最長,達166.7小時;1997年月平均日照時數最短,為117.1小時。7月平均日照時數最長,為228.3小時;3月平均日照時數最短,僅80.2小時。年平均風速1.3米/秒。最大風速年度是1987年,平均風速1.9米/秒;最小風速年度是1996年、1997年和1999年,平均風速1.0米/ 秒。月平均風速3月、4月最大,為1.5米/秒,10月、11月、12月最小,為1.2米/秒歷年有霜,霜期最長的是1986年冬至1987年春,有霜期達32天;霜期最短的是1990年、1991年、1993年和1994年,有霜日僅9天。年平均氣壓1001.8百帕。最高氣壓年份是1987年,為1002.4百帕;最低氣壓年份是2000年,為1000.7百帕。
黃沙嶺鄉

山林優勢

黃沙嶺鄉山林面積有7萬餘畝,大部分可供開發利用,鄉里已成立林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營4700畝山林,同時也有一些私人經營山林,並形成了多個林業基地:揚家、湖山兩村建成了1000畝的毛竹基地;源溪,麻墩兩村建起了2000畝的板栗基地;赤坎、中洲、北岸三村建成了2500畝的松木杉木基地;黃沙建成了50畝的中藥村基地。
黃沙嶺鄉中心國小黃沙嶺鄉中心國小

礦產優資

黃沙嶺鄉擁有較豐富的煤炭瑩石石灰石、鉛、金銀等礦產資源:管山、蔡家、北岸三村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僅已開採的煤炭每年產量就達10萬噸;湖山村擁有豐富的瑩石資源。僅已開採的瑩石每年產量就達8000噸;湖山、揚家、北岸擁有較豐富,質量較好的石灰石資源;赤坎、中洲兩村有較豐富的鉛、金、銀資源,鄉里已規劃好赤坎、中洲金屬礦區,並進行了規模開發,年出礦石2萬噸。

水資源優勢

黃沙嶺鄉南塘水庫擁有北面240畝,鄰近有廣闊的宜林山場,能對其綜合開發利用必可產出巨大的效益;信江河蘆溪支流流經黃沙嶺鄉北岸、寺坎、中洲三村。在其上游已興建了大坳、上汾兩電站。黃沙嶺鄉能利用其截沿排水的優勢。在寺坎村建立一中小型發電站,就可增強黃沙嶺鄉的電力供應。

社會事業

黃沙嶺鄉已建成的7個村落社區圍繞和諧社會構建、新農村建設、村民自治的主題,紮實開展各項活動,有力地促進了農村文明、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日前,在上饒市召開的上饒市城鄉社區建設現場經驗交流會上作典型推廣。黃沙嶺鄉各村落社區堅持開展“五項活動”服務村民:一是開展黨建活動。各村落社區在志願者協會中成立黨小組,組織各村以“五老”為主體的95%以上黨員參加志願者協會,形成黨組織凝聚黨員、黨員凝聚村民、村民凝聚社區的格局;二是開展道德實踐活動。各村落社區編寫張貼“八榮八恥新歌謠”、“新農村建設三字經”,建立圖書閱覽室,購置健身器材,組織村民開展文化娛樂活動,培育尊老愛幼、勤勞樸實、鄰里和睦的民風;三是開展村民糾紛調處活動。各村落社區定期組織村民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和法律知識,增強村民愛國守法意識,協助村委會調解鄰里糾紛等不和諧因素,勸阻違法違規行為,消除治安隱患。各社區沒有發生矛盾激化和越級上訪事件,做到小事不出村落;四是開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動。各村落社區把髒、亂、差作為整治重點,多方籌集資金拓寬硬化通村公路16公里,新建攔水壩11座,加固河堤600餘米,為6個行政村的各自然村解決了村民飲水和水利灌溉問題;五是開展增收致富活動。各村落社區通過舉辦村民夜校、技能培訓班、傳授科技知識和致富信息等方法,提高村民增收致富的本領。已湧現出一批致富帶頭人,各村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二、三產業發展迅速,村民每年人均增收都在400元以上。
黃沙嶺鄉黃沙嶺鄉

經濟發展

黃沙嶺鄉已逐步形成以商品蔬菜基地,立體生態農業示範基地,食用菌生產培訓基地、特優水產品養殖開發基地等為龍頭的特色農業和以陶瓷、電子、釀酒、建築、食品以茶薪菇為主的食菌年生產突破2000萬筒,康舒瓷廠已發展成為可批量生產4個系列、50多個品種高檔耐熱瓷煲,年產值達1800多萬元的鄉支柱企業,其產品暢銷國內及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黃沙嶺鄉第三產業和個體民營經濟也得到迅猛發展,其份額已占黃沙嶺鄉經濟總量的41.8%。通過大力整治最佳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誠招商,以誠待商,千方百計吸引外商前來投資開發,使黃沙嶺鄉招商引資有了一個新的突破,先後有39家客商落戶黃沙嶺鄉,簽訂契約資金達24390萬元,實際進資額達3700、44萬元。2002年,黃沙嶺鄉工農業生產保持了持續增長的良好態勢,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2556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達7849萬元,工業總產值達14707萬元,均比上年增1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690元,比上年人均增加267元,實現了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
黃沙嶺鄉黃沙嶺鄉
黃沙嶺鄉
農業在黃沙嶺鄉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1979年以來,農業產業結構由單一的糧食生產向農林牧漁全面發展的格局轉變。黃沙嶺鄉境內,瓷土礦儲量約300萬噸,品質優良,種類齊全,但建國前未能開發利用。1949年,黃沙嶺鄉內工業僅有黃煙加工、木機紡織、制米、食品加工等私營作坊、小廠,設備簡陋工藝落後。建國後,特別是70年代以來,黃沙嶺鄉辦工業發展較快,先後辦起了糧油加工、農機修造、陶瓷、服裝加工、尼綸針織、制茶等工業企業。 2002年12月,國家發改委批准黃沙嶺鄉列入國家小城鄉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鄉建設項目,批准項目建設總投資1133萬元,其中:中央投資200萬元,省配套80萬元,自籌853萬元。黃沙嶺鄉是上饒市首批被列為國家小城鄉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鄉的小城鄉。為搞好項目實施管理,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政府高度重視,確定了專人負責,農業、林業、財政、等部門積極配合,縣計委按照《小城鄉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鄉項目管理辦法》的要求,制定了切實可行的項目實施管理辦法,確保了項目的順利實施。項目建設基本完成。已建成優質苗木繁育基地100畝,雷竹生產基地1500畝,毛竹林低改5萬畝;完善了工業小區基礎設施,平整土地42萬平方米,建成3.3米寬砼路1060米,完成投資1187萬元。
2007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0505萬元,增長1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781萬元,增長2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44萬元,增長18%;完成財政收入805萬元(經濟開發區1106萬元未劃撥到位),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三產結構更趨合理,由23∶42∶35調整為19∶45∶36。改革進程不斷深入。農村綜合改革、村帳鄉代管體制逐步完善。林權主體改革基本完成,截止到2007年底,全鄉共發放林權證5631本,林權證發放率達到100%。開放型經濟發展加快,2007年簽訂招商引資項目8個,其中入園項目4家,契約資金1.4億元,實際進資7320萬元,完成全年任務數的122.2%,招商方式更加靈活,大項目招商取得重大突破,引進過3000萬元項目1個。招商引資效益彰顯,全年開工投產企業8家,開工投產率均達到100%,招商引資企業實現稅收145萬元,占財政總收入的18%。
農業經濟穩步發展。2007年全鄉水稻種植面積6272.45畝,比2006年增加500畝,增長8.1%。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大。全鄉共投入資金6萬餘元對各村的水利設施全面加固維修,確保農田灌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在原有四個基地的基礎上,新建黃沙村北岸中藥材基地,積極鼓勵農民種植高效經濟作物,切實增加農民收入。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換髮工作穩步推進。
基礎設施建設再創新績。農村基礎設施得到夯實。完成南塘水庫和3座山塘水庫除險加固工程。2007年,全鄉共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80萬元,其中,實施大屋各自然村、麻墩至流源、北岸至麻篷路面水泥硬化12.5公里。
新農村建設點全面達標。抓實了蔡家、黃沙、大屋等七個新農村示範建設點的工作,完成了示範點的改水、改路、改廁工程,其中:新建無塔式自來水工程3處、有塔式自來水工程1處,解決3000餘人引水問題,改廁860戶,新增垃圾窖30個,垃圾填埋場5處。創建生態文明村鎮工作整體推進,實現全鄉範圍內平原、山地造林整地,累計植樹造林13萬株,鄉容村貌得到美化、靚化。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380元,增加200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到4588萬元。發放糧食直補、良種補貼、柴油補貼、化肥補貼資金總計58萬元,廣大農民得到實惠,招商引資、非公有制企業新增就業人員200人。手工藝加工業發展迅猛,大屋編織、源溪絨繡等手工藝不斷增大,發放加工費286萬元,加工隊伍達到2200人。扶貧幫困深入發展,投入扶貧資金104.3萬元,搬遷深山區、地質災害頻發區移民98人,減少貧困人口112人、低收入人口156人。
教育事業加快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在校生405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8.7%,改建校舍面積460平方米,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衛生事業持續發展,就醫環境不斷最佳化,清理整頓村級衛生所4家。計生工作再上台階,計畫生育率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1‰之內,人口與計畫生育“三入戶”活動不斷深入。民政工作紮實開展,社會救助成效顯著,殯葬改革力度加大。下發特大自然災害救助資金46000元,開展農村低保戶調查摸底申報工作,截止到2007年底,全鄉累計落實農村低保戶416戶,681人。

扶貧措施

為切實保障和改善城鄉低保對象的基本生活,自今年4月以來,黃沙嶺鄉為貫徹落實上級有關部門關於進一步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補差標準的指示,將城市低保標準平均每人每月由320元提高到350元,農村低保標準平均每人每月由130元提高到170元。目前,該鄉892戶、1050名低保保障戶享受到新標準低保補助。
為使此項工作真正實現實事辦實、好事辦好,黃沙嶺鄉高度重視,精心部署,強化責任,狠抓落實,抽調一批民眾基礎好、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鄉幹部,由民政所牽頭,會同村組幹部,集中時間對低保對象進行入戶調查,並對入戶調查獲取的低保信息進行歸類分檔,堅持差額救助和分類實施的原則,對常補對象按保障標準足額保障,對非常補對象實行分檔救助,對調整後每戶享受低保金的情況在村張榜公示,做到公開、透明,確保提標提補工作落到實處,讓困難民眾真正享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