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榮(鄉蘇維埃沒收委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永榮(1905—1932),乳名佛來子。於1905年出生在福建省上杭縣通賢鄉通賢村一個貧農家庭。父親黃華林是個孤兒,家裡靠租種土地、打短工為生,家貧如洗。30歲時才娶妻曹雙秀,不久,生子永榮,隨後又生四個孩子,加上抱一個童養媳和帶養叔父華德的孤兒永章一起生活,一日三餐難以為繼,家庭生活十分貧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永榮
  • 別名:佛來子
  • 籍貫:福建省
  • 出生日期:1905年
  • 逝世日期:1932年3月
  • 主要成就:在上杭大洋壩與敵作戰中壯烈犧牲
  • 出生地:福建省上杭縣通賢鄉
童年的永榮由於家境貧窮,得不到上學的機會。從小就隨父親做泥匠學徒,有時幫人砍竹麻、打短工。但當時的社會,受地主、豪紳剝削壓迫,地租、高利貸、苛捐雜稅多如牛毛,像一條條絞索套在窮人的身上,使永榮一家喘不過氣來。
1929年永榮24歲時,朱、毛紅軍人閩的訊息,傳遍八閩大地。永榮更是盼望紅軍到來拯救窮人。古歷6月16日,在紅四軍第一縱隊的策應下,通賢地區進行了武裝暴動,這時,水榮頭戴斗笠,腳穿草鞋,臂掛紅袖章,手持大砍刀,威武英勇地參加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隊伍,“打倒土豪劣紳反動派”!、“打土豪分田地”!、“打倒邱毛猴子(偽團總)!”等革命口號,響徹整個通賢地區。從此,永榮積極投身於火熱的革命鬥爭之中,加入農民協會、暴動隊。不久,他又被選為通賢鄉的沒收委員,妻子王聰秀被選為通賢鄉少年先鋒隊的大隊長。帶頭剪短髮,穿短裝,每天學習政治、軍事,組織站崗放哨,學唱革命歌曲,動員青少年、中年婦女上夜校讀書識字,動員青壯年參加紅軍,特別是動員丈夫永榮參軍,搞得非常活躍,宛如一隻出籠的山雀,整天吱吱喳喳。
永榮入伍後,編入才溪區十三大隊,經過短期訓練,即開赴官莊、回龍、塗坊一帶擴大赤色區域,參加了攻打鐵上杭的戰鬥。由於他鬥爭堅決,作戰勇敢,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1930年3月,部隊整編為閩西紅軍第九軍二團,在鄧偉軍長領導下,轉戰杭永一帶。不久,閩西紅軍正式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二軍(軍長鄧毅剛、政委鄧子恢、參謀長鄧一、政治部主任陳正)。永榮擔任班長,後又提升為排長。在永定湖雷一次與敵作戰中,他左肩胛中彈重傷,治癒後,又編入杭武獨立第四團一營任排長。
1931年春,黃永榮調江西瑞金紅軍學校學習。結業後,分配回上杭白砂擔任杭武縣蘇軍事部長、獨立團團長,配合主力紅軍開展反“圍剿”鬥爭。
當時,中共蘇區在遭受國民黨反動派軍事“圍剿”的同時,還受到嚴密的經濟封鎖,部隊給養困難。黃永榮身為一個團指揮員,在生活上和戰士們同甘苦、共患難。在戰鬥時,能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掌握敵情,果斷指揮,因而贏得了廣大指戰員的愛戴。
1932年1月下旬,黃永榮率部配合兄弟部隊進行收復武平城、上杭城的戰鬥,取得了重大勝利。在杭永邊境,多次主動出擊敵人。3月,他在上杭大洋壩與敵作戰中,親臨前線指揮,不幸,被敵軍罪惡的子彈打中要害,英勇犧牲。時年僅27歲,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年輕的生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