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毛鼠

黃毛鼠

黃毛鼠(學名:Rattus losea),是鼠科、大鼠屬的動物。黃毛鼠體形中等大小,軀幹細,耳小而薄,後足短,背毛由淡棕褐色、棕褐色至黃褐色不等,腹毛由純白、灰白乃至灰色不等。

黃毛鼠主要是夜間活動,善游泳,穴居,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也食少量的動物性食物,全年均可繁殖,每胎產仔2-13隻,棲息地的類型十分廣泛,但以作物區為主,分布於高棉、中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泰國、越南。

黃毛鼠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黃毛鼠
  • 拉丁學名:Rattus losea
  • 別稱:羅賽鼠、田鼠、園鼠、黃哥仔、黃毛仔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齧齒目
  • 鼠科
  • :大鼠屬
  • :黃毛鼠
  • 分布區域:高棉、中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泰國、越南
  • 命名人及年代:Swinhoe,1871
  • 英文名:Lesser Rice-field Rat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為害特點,治理策略,

形態特徵

黃毛鼠體形中等大小,軀幹細,體長140-180mm。外貌與褐家鼠十分相似,但其後腳較短,長度一般短於33mm(僅有極個別的例外),長度等於或略大於頭身長度。耳小而薄,後足短,長小於33mm。雌鼠乳頭6對:胸部3對,鼠鼷部3對。
黃毛鼠毛色變異很大,背毛由淡棕褐色、棕褐色至黃褐色不等;腹毛由純白、灰白乃至灰色。尾巴近乎一色,背面深褐色,底面略淡。尾環基部生黑褐色密而短的毛,尾環不明顯。前後足背面白色。
黃毛鼠頭骨與褐家鼠有顯著的不同,褐家鼠左右顳嵴近乎平行,而黃毛鼠則顳嵴彎曲呈弧形,與屋頂鼠的頭骨顥嵴十分相似。黃毛鼠的門齒孔較長,其後緣幾乎達上頜第1臼齒的第2橫嵴處。
黃毛鼠臼齒咀嚼面的齒突十分明顯,每列橫嵴上的齒突均甚為發達。上頜第1門齒每個橫嵴在前緣向後凹入,將外側齒突分開,內側齒突微微向後移位;上頜第2臼齒第1橫嵴僅有外側齒突明顯,第3橫嵴外側齒突向上翹起;第3臼齒第1橫嵴也僅剩內側齒突,第2橫嵴3個齒突都發達,內側兩齒突向下彎曲,使第2橫嵴顯最新月狀,第3橫嵴中央齒突發達,內外側齒突較退化,與第2橫嵴內外齒突相接連成環狀。

棲息環境

黃毛鼠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很強,因而棲息地的類型十分廣泛,但以作物區為主,是作物區的主要鼠種。黃毛鼠廣泛棲息在稻田、甘蔗地、甘薯地、香蕉地、菜園,其中以稻田區為多。此外,堤岸、灌叢、茅草坡也有其活動和棲居。黃毛鼠一般不入人房,只是在緊靠農田的房舍內才偶有發現。黃毛鼠隨著季節的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棲息地有明顯的變化,如夏秋兩季在水稻地區主要穴居於作物地附近的地邊、田埂田基。水稻收割後,則群棲於稻草堆下或其他作物地附近。

生活習性

黃毛鼠主要是夜間活動,以黃昏前後和凌晨活動最為頻繁,只有在人煙稀少或隱蔽條件較好的地方,白天才有活動。善游泳,常游過小河跑到稻田、甘蔗及甘薯等作物地盜食作物,有時把食物拉入洞口再食。黃毛鼠沒有大規模、長距離的遷移,但可隨季節向附近成熟的作物區轉移,如水稻收割後,大量遷往附近甘蔗地或甘薯地。當食物不足時,它們的活動範圍也大大擴展,可以走到遠距洞穴1-2百米以外的其他作物地和水源附近尋食。黃毛鼠的活動常有一定的規律,它們常利用各種地形、地物作隱蔽,例如,它們喜歡在低凹處(壟溝、田基的豁口等)通過,喜歡靠壁(田基邊、渠邊等)行走,也喜歡在草叢下活動,特別是在地邊、路邊或菜園周圍的草叢棘籬下。在水稻田有水的情況下,則常在田基上活動和覓食。
黃毛鼠穴居,洞穴比較簡單,一般只有2-3個洞口,洞口多向東南方,洞口之間有明顯的跑道,在作物地,有臨時更簡單的洞穴。洞口直徑30-50mm,洞形不一,隨地勢環境而築。有鼠的洞穴洞口光滑,並有從洞裡推出的浮土、鼠糞和往來穿行的跑道,也有時發現洞口被泥土堵塞,但當其他洞口被襲擊時,即由此洞口逃跑。由於分布區氣候溫暖、食物豐盛,所以洞穴簡單,也沒有貯糧的習慣。每個洞穴的鼠數,隨著不同季節有較大的差別,一般為2-3隻,最多達19隻。
黃毛鼠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雜食性鼠類。水稻、甘薯、甘蔗、小麥、玉米、花生、豆類瓜菜等,無一不食,但比較喜歡吃營養價值較高的種子食物,有時也食少量的動物性食物,而且它的食性往往隨著作物的變更而改變。

分布範圍

分布於高棉、中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泰國、越南。
中國分布在浙江、江西、福建、安徽、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貴州、四川和湖南等地。
黃毛鼠

繁殖方式

黃毛鼠繁殖力極強,全年均可繁殖,每年有兩個繁殖高峰期,分別在5-6月和9-10月,每胎2-13隻,多數產5-6隻。

亞種分化

序號中文名學名命名人及年代
1
黃毛鼠東南亞種
Rattus losea exiguus
Howell,1927
2
黃毛鼠指名亞種
Rattus losea losea
Swinhoe,1871
3
黃毛鼠泰國亞種
Rattus losea sakeratensis
Gyldenstolpe,1917
(資料來源:)

種群現狀

種群分布不零散。該種在其棲息地很常見,種群數量呈上升趨勢。
在中國廣東,黃毛鼠的數量最多時間是在秋季繁殖高峰之後,其中以12月份為最高峰。由於春季繁殖高峰遠不及秋季,再加上夏季潮濕、炎熱,黃毛鼠死亡率較高。因此,八月份黃毛鼠的數量最低。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為害特點

黃毛鼠是對農作物危害十分嚴重,在稻田、甘蔗地、香蕉地和荔枝林中危害,有時啃食剛剛插秧的幼苗,每當抽穗揚花時咬斷稻莖吸取甜汁,孕穗時大量集中在稻田中,啃食稻穗;甘蔗收割後,它們鑽到甘蔗堆下盜食甘蔗;荔枝成熟時爬在樹上竊食;在園田中吃各種蔬菜,喜吃蔬菜的嫩芽如白菜等,也吃各種瓜果、豆類、花生等。

治理策略

1、捕捉。人工捕捉或放養蛇、貓等動物。
2、藥物誘殺。在老鼠出沒的洞口行道投放毒餌誘殺。
敵鼠鈉鹽0.05%餌料:即每100公斤穀物拌入事先溶解的敵鼠鈉鹽50克,翻拌均勻。
殺鼠迷0.04%餌料:即每100公斤穀物拌入事先溶解的殺鼠迷40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