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毛槭

黃毛槭

落葉喬木,高約10米,稀達20米。樹皮灰色,稀黃灰色,微淺裂。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相關亞種,

形態特徵

植株
落葉喬木,高約10米,稀達20米。
黃毛槭黃毛槭
樹皮灰色,稀黃灰色,微淺裂。
小枝圓柱形,當年生枝紫綠色,無毛或有很稀疏的短柔毛,多年生枝灰褐色或淡灰色,有很稀疏的皮孔。
冬芽褐色,卵圓形,鱗片無毛。
葉紙質,基部心臟形或近於心臟形,通常3裂,稀5裂或不裂,長7-10厘米,寬5-11 厘米;裂片三角卵形,先端有長尖尾;裂片中間的凹缺鈍形,其深度約為葉片長度的1/5-1/4;上面無毛,綠色;下面淡綠色,有黃色或褐色的長柔毛。在葉脈上更密;主脈5條,在上面凹下,在下面顯著,側脈及小葉脈在上面不顯著,在下面略顯著;葉柄長3-9厘米,無毛或頂端微有短柔毛。傘房花序,長8-10厘米,無毛。
花雜性很小,雄花與兩性花同株;萼片5,綠色,長圓形,長3毫米;花瓣5,倒卵形,長3毫米;雄蕊8,在雄花中的與花瓣等長,生於花盤內側,生於兩性花中的較短;子房紫色,花柱短,上段2裂,柱頭反卷。
花期4月,果期8月。
翅果嫩時紫色,成熟後變黃色或紫褐色;小堅果壓扁狀,長1.3-1.5厘米,寬8-10毫米,翅寬1.5厘米,連同小堅果共長3-3.5厘米,中段較寬,張開幾成水平。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700-3200米的疏林中。

分布範圍

產於四川西部至西北部。
模式標本采自灌縣巴郎山。

相關亞種

名稱形態特徵產地生境
丹巴黃毛槭(亞種)(植物分類學報)
本亞種較之原種,區別在於本亞種的葉的寬度大於長度,常寬9-13厘米,長8-9厘米,基部截形,稀略近於心臟形,常5裂,裂片三角形,先端銳尖,下面密被宿存的淡黃色長柔毛,果序傘房狀,淡綠色,連同長1厘米的總果梗在內共長6厘米,翅果較大,長3.5-3.8厘米,翅寬1.4厘米,張開近於水平。花期不明,果期9月。
產四川西部。生於海拔2800-2900米的疏林中。模式標本采自丹巴。
陝甘黃毛槭(亞種)(植物分類學報)
本亞種與原種的區別在於本亞種的葉稍大,基部近於圓形或截形,直徑約10-19厘米,3-5裂,先端銳尖或尾狀銳尖,嫩時下面密被淡黃綠色短柔毛,其後毛漸稀疏至近於無毛狀,葉柄細瘦,長3-5厘米,淡紫綠色;果序傘房狀,連同長9-12毫米的總果梗在內共長4-5厘米,直徑5厘米,翅果長3-3.2厘米,翅較窄,長圓形或長圓倒卵形,寬8-10毫米,張開成鈍角或近於水平。花期4月下旬,果期8月。
產陝西南部和甘肅東南部。生於海拔1200-2100米的山坡或山谷叢林中。模式標本采自陝西太白山。
五裂黃毛槭(亞種)(植物分類學報)
本亞種較之原種,區別在於本亞種的小枝淡紫綠色,皮孔稀少,葉紙質,基部近於心臟形或截形,常5裂,裂片三角形,先端長銳尖,下面密被短柔毛初系淺灰色,後變淡黃色,果序傘房狀,連同長1-1.2厘米的總果梗在內共長4厘米,翅果較小,長2.5-2.7厘米,張開成鈍角或近於銳角。花期4月上旬,果期9月。
產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和西藏昌都地區的南部。生於海拔2000-2500米的疏林中。模式標本采自四川鹽邊。
褐脈黃毛槭(亞種)(植物分類學報)
本亞種與原種的區別在於本亞種的葉系膜質或薄紙質,寬6-8厘米,長5-6厘米,常5裂,稀3裂,裂片三角形,先端銳尖,下面淡綠色,被淡白色短柔毛,葉脈褐色,葉柄細瘦,紫褐色,果序傘房狀,微被白色柔毛,連同長8-12毫米的總果梗在內共長4厘米,翅果較小,長2.5-2.8厘米,翅近於長圓形,寬8-10毫米,張開成鈍角。花期不明,果期9月。
 產陝西東南部。生於海拔1200-1300米的疏林中。模式標本采自平利雙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