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木芬

黃木芬

黃木芬,1917年10月出生於廣西梧州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

1934年末,感受了時代濃濃革命風氣的黃木芬聯絡十多位初級中學的同學組成“血花社”。在他們心目中,社名“血花”,寓含著革命志士的熱血必將澆灌出勝利花朵之深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木芬
  • 別名:化名周才業、陳漢東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17年
  • 逝世日期:1945年
  • 性別:男
  • 出生地:廣西梧州
  • 職務:革命者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1917―1945)化名周才業、陳漢東。廣西蒼梧人。193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8月,到廣州參加抗日救亡教育實踐社舉辦的學習班。後參與組成“救亡教育實踐社流動工作團”,任副團長。同年,在寶安縣組織抗日自衛隊。1938年12月,東(莞)寶(安)邊區人民抗日游擊隊成立,任第一大隊大隊長。1940年6月,奉命赴廣西十萬大山開展敵後游擊戰爭。1941年冬任中共欽縣特別支部組織委員兼軍事委員,積極從事統戰工作,得到當地開明人士支持。曾籌款3萬餘元,用於抗日鬥爭。1944年11月,日軍占領桂林、南寧後,奉命籌備武裝起義。1945年6月與沈鴻周等領導了防城縣那良起義,成立欽防華僑抗日游擊隊,任參謀長。7月,在越南海寧與日軍作戰時英勇犧牲。時年28歲。

人物生平

1934年末,感受了時代濃濃革命風氣的黃木芬聯絡十多位初級中學的同學組成“血花社”。在他們心目中,社名“血花”,寓含著革命志士的熱血必將澆灌出勝利花朵之深意。
1935年5月,黃木芬為了爭取修建學校危房,領導同學們向蒼梧縣參議會請願示威。這次示威活動顯示出黃木芬非凡的組織才能。他領導學生充分利用社會各界的輿論力量,迫使縣長不得不表態同意撥款。黃木芬敢於鬥爭的精神和意氣風發的工作作風,贏得了“旺火仔”的外號。
“旺火仔”的另一驚人之舉是反對父母的包辦婚姻。1935年夏,他到女方家裡提出解除婚約。父親早就為黃木芬膽敢和一縣之尊鬥法而動肝火,如今這小子又有輕狂舉動,大怒之下,當下宣布與他脫離父子關係,將他趕出家門。
黃木芬在自己的家門口過起了流浪的生活。恰在這時,廣東中山縣翠享村“總理紀念中學”(簡稱“紀中”)暑期派員在梧州招生,正想走出桑梓之地的黃木芬與“血花社”的幾位成員聯袂投考,一試中的。同年8月,在熱心同學的資助下,他毅然踏上了求學征程。
入學一個月後,黃木芬聯絡同在“紀中”求學的原“血花社”成員和其他同學,成立了“前進社”,繼續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他秉聰明天資發奮讀書,加上個性敢作敢為,沒多久便在同學當中建立了自己的威信。
黃木芬
黃木芬
其時日軍侵占中國東北後,正蠢蠢欲動大舉揮兵入關,中華民族已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推動下,抗日救亡鬥爭發展成為洶湧澎湃的全國規模的民眾運動。“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進步教師熱情支持下,黃木芬和“前進社”的其他成員一起,積極投身於這一運動中。
1936年8月,“紀中”原校長被排擠。楊國荃繼任校長後,禁錮學生思想,壓抑抗日救亡活動,並將撰寫宣傳抗日文章的學生梁孝剛開除。黃木芬和“前進社”的陳緯等成員對此非常憤慨。他們發動一批進步同學成立“護校運動委員會”,推動全校學生罷課,開展驅逐楊國荃的鬥爭。正當驅楊鬥爭進入高潮的時候,楊國荃已暗地裡勾結國民黨中山縣縣長。10月1日清晨,反對軍警突然包圍“紀中”,逮捕了黃木芬等十多名學生。
在獄中,黃木芬英勇不屈,領導同學們開展絕食鬥爭,以爭取社會各界的同情;高唱《義勇軍進行曲》和《碼頭工人》等慷慨激昂的歌曲以激勵難友;接見來訪記者,利用報刊申訴自己和同學被無理逮捕的經過,揭露楊思荃等人鎮壓抗日救亡運動的行徑。稍後,他還拖著虛弱的身軀擔任難友代表與政府當局的代表對話。據理力爭,駁得對方啞口無言,並聲言楊不下台就拒絕出獄。
“紀中”驅楊鬥爭如火如荼,中山縣各中學同仇敵愾,奮起聲援,經過一個多月的鬥爭,在社會的強烈抗議和各方面的反對下,當局不得不撤掉楊國荃“紀中”校長的職務,無條件釋放全部被捕學生,驅楊鬥爭獲得全勝。黃木芬一時成為矚目的風雲人物。
隨後,在黃木芬等人的努力下,中山縣爆發了6000多人參加的學界抗日救亡大示威,這是繼“驅羊”鬥爭後,又一起引起社會巨大反響的事情。
在一系列鬥爭中,黃木芬的政治覺悟迅速提高。1937年1月,由陳緯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入黨後,黃木芬根據黨組織的安排,創辦過宣傳中共抗日主張的《中山學生》,後因經費告急難以為繼;隨後又在中共中山縣工委的領導下發動和領導“紀中”學潮,抗議倒行逆施的學校當局。把持校政的教務主任等開除黃木芬等十多人的學籍,宣布提前放假,並勾結國民黨駐軍一個營進駐學校,用武力驅逐學生離校。黃木芬等轉移到廣州繼續領導鬥爭。最後,名義校長孫科宣布“紀中”停辦高中。
1937年下半年,在廣州培訓後的黃木芬帶領30多人的抗戰教育實踐社流動工作團在東莞、寶安縣交界的天堂圍、觀瀾一帶,開展抗日救亡活動。第二年上半年,他在觀瀾、龍華地區組織了抗日自衛隊等形式的抗日武裝,為後來黨組織在當地建立自己的抗日武裝、開展敵後游擊戰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1938年10月11日,侵華日軍在大亞灣登入,10日後侵占廣州,東江下游和廣州地區淪為敵占區。廣大民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紛紛拿起武器,抗擊敵人,保衛家鄉。
12月中旬,中共東寶邊工委成立東寶惠(陽)邊區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一、第二大隊,黃木芬任第一大隊長。其後,根據黨組織的安排,在獨立自主的原則下,黃木芬、王作堯帶領的兩個抗日武裝大隊取得了合法的外衣——國民革命軍的番號。
黃木芬和同志們一道,在隨後的兩年當中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游擊戰。他領導的政工大隊和另外一些游擊隊一起,共同組成了中共領導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的前身。
1940年春,奉蔣介石之命,國民黨廣東當局糾集3000餘兵力,圍攻東江抗日前線的人民抗日武裝,曾生、王作堯等領導部隊突圍後向海陸豐轉移,沿途遭頑軍攔截追擊,損失嚴重,處境困難。根據黨的指示,黃木芬撤退到香港。
1940年6月,黃木芬等受黨的委派到廣東南路地區開闢敵後根據地。是年秋末,他們輾轉到達欽縣(現廣西欽州)時,入侵粵桂南部的日軍已撤退,國民黨恢復了統治。黃木芬被安排擔任中共欽縣特支委員,以教書掩護開展黨的活動。
1944年9月,日軍侵占梧州;同年11月,沿湘桂線南下,南寧告急。12月,日軍打通湘桂線,欽防一帶成為敵後,中共南路特委根據上級指示和鬥爭形勢的發展,決定建立獨立自主的人民抗日武裝,發動武裝起義。
黃木芬和同志們一道,馬不停蹄地奔波著:為武裝起義隊伍籌集槍枝彈藥,動員民眾捐獻起義經費,到大寺、那桑等村發動進步學生、國小教師和農民參加起義。由於平時已打下良好的民眾基礎,組織分配給他的各項任務他都順利完成。
1945年2月上旬,欽縣人民抗日解放軍成立,朱守剛任指揮,黃木芬任副指揮。2月17日凌晨,小董起義爆發。事敗,窮凶極惡的敵人四處搜捕起義人員,懸賞重金通緝黃木芬等人。他曾在那良鎮被捕,但敵人知其名而不知其人,經防城黨組織派人營救,他得以出獄。
同年3月,根據黨組織的安排,黃木芬改名陳漢東,以小商販的身份到防城縣發動武裝起義。5月,黃木芬兩次被捕。由於他機警周旋,加上在萬分危急的生死關頭依然能保持超然鎮定,這兩次他都經當地人士鼎力保釋而脫厄。
1945年6月14日,中共領導的那良起義爆發,組建了欽防華僑抗日游擊大隊,黃木芬擔任黨代表。他們首選的目標便是越南塘花地區。那裡有十多個自然村數千名居民,大部分為華僑、華裔,民眾的抗日熱情很高,利於開拓游擊根據地。欽防抗日游擊大隊進入塘花地區後,半月內打了三仗,斃俘日偽軍官兵20多人,狠狠打擊了敵人的氣焰。
6月29日,是黃木芬生命中的最後一天。當日他率領九名男女隊員,押著14名被俘的偽軍前往越南上塘花,連夜召開民眾大會,對俘虜進行教育後,每人發給路費當即釋放。當夜,他們轉移到瘦洞村住下,準備次日伏擊送餉路過那裡的日軍,不料誤打誤撞遭到優勢日軍的包圍。黃木芬臨危不驚,馬上組織突圍。他身先士卒,甩手一槍擊斃了一個探頭探腦的敵人,隨之躍起直衝到街口。由於地形不利,在激戰中黃木芬被敵人密集的機槍子彈擊中,當場壯烈犧牲,時年僅28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