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庭觀
- 地理位置:中國湖南省
- 氣候類型:大陸性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 始建於:公元816年
名稱來歷,歷史,歷史,內容,黃庭觀與魏華存,修道,地圖信息,
名稱來歷
歷史
據《南嶽志》記載:黃庭觀是唐初開德元年(公元八一六年)所建。五代時,楚王馬希聲重修後,名叫魏閣。閣內有魏夫人的石雕像一尊。據《南嶽志》記述:宋景祐年間,仁宗賜觀名為“紫虛元君之閣”,是依照唐朝大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大書法家顏真卿游南嶽時所書《晉紫虛元君領真司命南嶽魏夫人仙壇碑銘》的頭銜而命名的。宋微宗崇尚道教,道教經典中最著名的真經為《黃庭經》,於是賜名為“黃庭觀”。
歷史
曆元、明、清各朝,屢有修建。現存建築為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重修。凡三進,一進為路亭。正門額鏤“山不在高”,門聯為:“欲向西池謁王母;且來南嶽拜夫人。”這首門聯,是對南嶽最著名的女道觀──黃庭觀的高度頌揚。南門上刻“仙觀”二字。二進為過殿。門上刻“黃庭觀”橫額,有聯云:“黃中通理成坤德;庭外升仙憶晉時。”三進為正殿。置有神龕和神像,堂內法器俱全,熠熠生輝。九十年代對全觀進行了裝修,內外煥燃一新,十分華麗。該觀為南嶽夫人魏華存修道處。她居南嶽十六年,終日誦《黃庭經》,遂得道,白日飛升,時年八十三歲。唐李白《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嶽》詩云:“尋仙向南嶽,應見魏夫人。”杜甫《望岳》詩亦云:“恭聞魏夫人,群仙夾翱翔。”觀外有一巨石,傳為魏夫人飛升處,石上刻“飛仙石”三字,兩側聯云:“飛過煙雲疑化石;仙參星斗尚留壇。”
內容
黃庭觀與魏華存
黃庭觀在道教中的名望很高。其原因主要是由於東晉鹹和九年(公元三三四年),著名的女道士南嶽魏夫人在禮斗壇白日飛升成仙。魏夫人名華存,字賢安, 山東任城人,東晉司徒劇陽文康公魏舒的女兒。幼年時便熟讀“莊老之書”,“篤意求神仙之術”,發誓不嫁。後來在父母的脅迫下,二十四歲時嫁給南陽劉幼彥,生二子,長名璞,次名瑕。據《南嶽志》記中所錄的《南嶽魏夫人傳內傳》云:婚後,華存夫人時常“閒齋別寢,入室百日不出”,每日念經修道。傳說由於精誠所至,感動上天,四位仙君在同一天降臨到她家裡,授她《太上寶文》、《八素隱書》三十一卷和《黃庭經》。她得到經卷後,日夜誦讀,潛心修行。丈夫死後,天下大亂,攜帶二子渡江南行。爾後又與二子分開,與侍女麻姑於晉大興年間來到南嶽,在集賢峰下,結草舍居住,靜心修道。這就是黃庭觀的來由。
修道
中國女子修道是從魏夫人開始的,黃庭觀開創我國女道士修行的先例,故以魏夫人和黃庭觀在道教中的聲望極高。觀宇占地一畝余,共有三進。第一進為憩涼亭,正門的門額有石刻:“山不在高”四字,亭南的門額刻有“仙觀”二字。二進是過殿,門上刻“黃庭觀”三字。門聯是:“黃中通理成坤德;庭外升仙憶晉時”。三進為正殿,現在已無神像。正殿前有石階十七級,房屋重疊,四周古木參天。觀外右邊,有一塊一丈見方的石頭,據說便是魏夫人白日飛升的地方,原是魏夫人拜天的禮斗壇,後來人們叫它為飛石,上刻“飛仙石”三個大字。石頭上方平坦如台,下方尖削,卻穩固地立在岩石上。據說一個人無心用指頭輕輕點,它就微微抖動;倘若胡意推它,眾人合力推撞,卻紋絲不動。傳說這是王母乘雲到此,一朵白雲落下變成的。觀的周圍,怪石嶙峋,松楓叢生;觀前一片平疇,阡陌縱橫,觀里約半里外,有一水潭,水浪激石,聲傳空谷,這就是白龍潭;觀前的山腳下,就是龍潭水庫,水深澄碧。在睛天的時候,與天上白雲相輝映,便呈現出水天一色的景狀。
地圖信息
地址:衡陽市南嶽區天柱路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