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第二

黃帝第二

黃帝第二是《列子》一書里的第二篇。 《列子》一書是中國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思想與道家十分接近,後來被道教奉為經典。

基本介紹

  • 書名:黃帝第二
  • 類別:道家經典
  • 作者:列子
  • 成書時間:戰國時期
作品簡介,作品賞析,

作品簡介

列子戰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與鄭繆公同時。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後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沖虛經》,(於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卷,現在流傳的《列子》一書,在先秦曾有人研習過,經過秦火,劉向整理《列子》時存者僅為八篇,西漢時仍盛行,西晉永嘉之亂,渡江後始殘缺。其後經由張湛搜羅整理加以補全。

作品賞析

【原文】
黃帝即位十有五年,喜天下戴己①,養正命②,娛耳目,供鼻口,焦然膚色皯黣③,昏然五情爽惑④。又十有五年,憂天下之不治,竭聰明⑤,進智力⑥,營百姓⑦,焦然肌色皯黣,昏然五情爽惑黃帝乃喟然贊曰⑧:“朕之過淫矣⑨。養一已其患如此,治萬物其患如此。”於是放萬機⑩,舍宮寢,去直侍(11),徹鐘懸(12),減廚膳,退而間居大庭之館(13),齋心服形(14),三月不親政事。晝寢而夢,游於華胥氏之國。華胥氏之國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15),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遊而已。其國無師長(16),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欲,自然而已。不知樂生,不知惡死,故無夭殤;不知親己,不知疏物,故無愛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順,故無利害。都無所愛惜(17),都無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熱。斫撻無傷痛(18),指擿無痟癢(19)。乘空如履實,寢虛若處床。雲霧不硋其視(20),雷霆不亂其聽,美惡不滑其心(21),山谷不躓其步(22),神行而已。黃帝既寤,怡然自得,召天老、力牧、太山稽(23),告之曰:“朕閒居三月,齋心服形,思有以養身治物之道,弗獲其術。疲而睡,所夢若此。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24)。朕知之矣!朕得之矣!而不能以告若矣。”又二十有八年(25),天下大治,幾若華胥氏之國,而帝登假(26)。百姓號之(27),二百餘年不輟。
【注釋】
①喜天下戴己——王叔岷:“《路史後記》五注引‘戴’上有‘之’字,當從之。‘喜天下之戴己’與下文‘憂天下之不治’句法一律。《藝文類聚》十一引‘戴’上亦有‘之’字。”戴,擁護,尊奉。
②養正命——俞樾:“正當為生。”
焦然肌色皯黣——焦,一本作“燋”,二字通用。焦然,枯焦的樣子,面色黃黑。皯,音 gǎn(桿),面色枯焦黝黑。黣,音 měi(每),面色晦黑。《釋文》云:“《埤蒼》作 ,同音每,謂木傷雨而生黑斑點也。皯黣亦然也。”“肌色一作顏色。”
五情爽惑——五情,喜、怒、哀、樂、怨,亦泛指人的感情。《文選》曹植《上責躬應詔表》:“五情愧赧。”劉良註:“五情,喜、怒、哀、樂、怨。”爽惑,爽然迷惑,空虛恍傷,心緒迷亂。
⑤聰明——聰,聽力。明,視力。
⑥進智力——《釋文》:“進,音盡。”智,指智力。力,指體力。
⑦營——治理。《詩·小雅·黍苗》:“召伯營之。”鄭玄箋:“營,治也。”下文“養一己其患如此,治萬物其患如此,”,“養一己”與上文“養正命”相應,“治萬物”與“營百姓”相應,知營意為治。
⑧喟然贊曰——喟然,嘆息的樣子。贊,張湛註:“贊當做嘆。”《釋文》:“贊音嘆。”
⑨朕之過淫矣——朕,古人自稱之詞,自秦始皇始,專用為皇帝自稱。過,過錯。淫,張湛註:“淫當做深。”《釋文》:“淫音深。”
⑩放——放棄。
(11)直侍——直,通“值”,當值,指值班官吏。侍,指侍從。
(12)徹鐘懸——徹,通“撤”,撤除。《左傳·宣公十二年》:“軍衛不徹。”註:“徹,去也。”鐘懸,指懸掛的鐘磐之類的樂器。(13)間——
《釋文》:“間音閒。”意亦為閒。
(14)齋心服形——齋心,清除心中雜念。服形,降服形體欲望。張湛註:“心無欲則形自服矣。”盧重玄解:“齋肅其心,退伏其體。”
(15)斯齊——張湛註:“斯,離也。齊,中也。”周克昌云:“‘齊’通‘臍’。以臍居腹之中部,故引申為‘中’或‘中央’之義。”
(16)師——一本作“帥”。當以“師”為正。
(17)惜——王重民:“‘惜’當作“憎’,字之誤也。”“《御覽》七十九引正作‘憎’。”王叔岷:“范致虛解:‘都無所愛憎,故其心無所知。’是所見本‘惜’亦作‘憎’。”
(18)斫撻——斫,音 zhuo(酌),砍。撻,打。
(19)指擿無痟癢——擿,音 zh(至),搔爬。痟,音 xiāo(消),疼
ì痛。
(20)硋——音 ài(礙),同“礙”。
(21)滑——音 gǔ(骨),擾亂。通“汩”(gǔ)。一本作“汩”。
(22)躓——音 zh(至),阻擋,妨礙。
(23)天老、力牧、太山稽——張湛註:“三人,黃帝相也。”
(24)情——此處“情”字亦當訓“欲”,與《天瑞篇》“壽者人之情”的“情”字相同。參見“林類年且百歲”節注⑧。
(25)又二十有八年——《釋文》:“一本作三十有八年。”《集釋》:“《路史後記》五注引作‘四十八年’,《事文類聚後集》二一引作‘二十有九年’。”
(26)登假——同“登遐”。古代帝王死亡的諱稱。《禮記·曲禮下》孔穎達疏:“登,上也;假,已也。言天子上升已矣,若仙去然也。”
(27)號——音 háo(豪),哭。
【譯文】
黃帝即天子位的第十五年,因天下百姓擁戴自己而十分高興,於是就保養身體,興歌舞娛悅耳目,調美味溫飽鼻口,然而卻弄得肌膚枯焦,面色黴黑,頭腦昏亂,心緒恍惚。又過了十五年,因憂慮天下得不到治理,於是竭盡全部精力,增進智慧和體力,去治理百姓,然而同樣是肌膚枯焦,面色黴黑,頭腦昏亂,心緒恍惚黃帝長嘆道:“我的錯誤真是太深了。保養自己的毛病是這樣,治理萬物的毛病也是這樣。”於是他放下了紛繁的日常事務,離開了宮殿寢室,取消了值班侍衛,撤掉了鐘磐樂器,削減了廚師膳食,退出來安閒地居住在宮外的大庭之館,清除心中雜念,降服形體欲望,三個月不過問政治事務。有一天,他白天睡覺時做夢,遊歷到了華胥氏之國。華胥氏之國在弇州的西方,台州的北方,不知離中國有幾千萬里,並不是乘船、坐車和步行所能到達的,只不過是精神遊歷而已。那個國家沒有老師和官長,一切聽其自然罷了。那裡的百姓沒有嗜好和欲望,一切順其自然罷了。他們不懂得以生存為快樂,也不懂得以死亡為可惡,因而沒有幼年死亡的人;不懂得私愛自身,也不懂得疏遠外物,因而沒有可愛與可憎的東西;不懂得反對與叛逆,也不懂得贊成與順從,因而沒有有利與有害的事情。沒有什麼值得偏愛與吝借的,也沒有什麼值得畏懼與忌諱的。他們到水中淹不死,到火里燒不壞。刀砍鞭打沒有傷痛,指甲抓搔也不覺酸癢。乘雲升空就像腳踏實地,寢臥虛氣就像安睡木床。雲霧不能妨礙他們的視覺,雷霆不能搗亂他們的聽覺,美醜不能幹擾他們的心情,山谷不能阻擋他們的腳步,一切都憑精
神運行而已。黃帝醒來後,覺得十分愉快而滿足,於是把大臣天老、力牧和太山稽叫來,告訴他們說:“我安閒地在家中住了三個月,清除了心中的雜念,降服了形體的欲望,專心考慮能夠保養身心和治理外物的方法,卻仍然得不到這種方法。後來我因疲倦而睡覺,做了一個這樣的夢。現在我才懂得最高的‘道’是不能用主觀的欲望去追求的。我明白了!我得到了!但卻不能用語言來告訴你們。”又過了二十八年,天下大治,幾乎和華胥氏之國一樣,而黃帝卻升天了,老百姓悲痛大哭,二百多年也不曾中斷過。
【原文】
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①,山上有神人焉,吸風飲露,不食五穀;心如淵泉②,形如處女;不偎不愛③,仙聖為之臣④;不畏不怒⑤,願愨為之使⑥;不施不惠,而物自足;不聚不斂,而已無愆⑦。陰陽常調,日月常明,四時常若⑧,風雨常均,字育常時⑨,年穀常豐;而土無札傷⑩,人無夭惡,物無疵厲(11),鬼無靈響焉(12)。
【注釋】
①列姑射之山在海河洲中——此段文字大意又見《山海經·海內北經》與《莊子·逍遙遊》中。
淵泉——深泉。《詩·邶風·燕燕》:“其心塞淵。”孔穎達疏:“其心誠實而深遠也。”
③偎——張湛註:“偎亦愛也。”
仙聖——張湛註:“仙,壽考之跡;聖,治世之名。”
⑤畏——張湛註:“畏,威也。”
願愨——願,謹慎老實。愨,音 què(確),誠篤忠厚。
⑦愆——音 qiān(牽),張湛註:“愆,蹇乏也。”指困難缺乏。
⑧若——張湛註:“若,順也。”
⑨字——養育。《左傳·昭公十一年》:“其僚無子,使字敬叔。”註:“字,養也。”
⑩札——因遭瘟疫而早死。本文指損傷。
(11)疵厲——疵厲,災害,疾病。
(12)靈響——妖異作怪。
【譯文】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住著神人,呼吸空氣,飲用露水,不吃五穀;心靈似深山的泉水,形貌似閨房的少女;不偏心不私愛,仙人和聖人做他的群臣;不威嚴不憤怒,誠實與忠厚的人替他辦事;不施捨不恩惠,外界的事物都自己滿足;不積聚不搜括,自己的用品一點也不缺乏。陰陽二氣永遠調和,太陽月亮永久明亮,春夏秋冬年年有序,風霜雨雪季季適當,孕育生長時時合節,五穀雜糧歲歲滿倉;而土地未被傷害,人民不會夭殤,萬物沒有殘疾,鬼魅不興風作浪。
【原文】
列子師老商氏,友伯高子,進二子之道,乘風而歸。尹生聞之,從列子居,數月不省舍①。因間請薪其術者②,十反而十不告。尹生懟而請辭③,列子又不命④。尹生退。數月,意不已,又往從之。列子曰:“汝何去來之頻?”尹生曰:“曩章戴有請於子⑤,子不我告⑥,固有憾於子⑦。今復脫然⑧,是以又來。”列子曰:“曩吾以汝為達,今汝之鄙至此乎?姬⑨!將
告汝所學於夫子者矣⑩。自吾之事夫子友若人也 11,三年之後,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夫子一眄而已 12。五年之後,心庚念是非 13,口庚言利害,夫子始一解顏而笑 14。七年之後,從心之所念,庚無是非;從口之所言,庚無利害,夫子始一引吾並席而坐 15。九年之後,橫心之所念 16,橫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夫子之為我師,若人之為我友:內外進矣 17。而後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無不同也 18。心凝形釋,骨肉都融;不覺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隨風東西,猶木葉乾殼。竟不知風乘我邪?我乘風乎 19?今女居先生之門,曾未浹時 20,而慰憾者再三。女之片體將氣所不受,汝之一節將地所不載。履虛乘風,其可幾乎 21?”尹生甚怍 22,屏息良久,不敢復言。
【注釋】
①省——音 xǐng(醒),察看。
②間——《釋文》:“間,音閒。”意亦為閒。蘄——祈求。
③懟——音 du(隊),怨恨。
④不命——《釋文》作“又不與命”。意為不表態。
⑤曩——音 nǎng,以前。章戴——張湛註:“章戴,尹生名。”
⑥子不我告——猶“子不告我”。
⑦憾——恨。
脫然——疾病痊癒的樣子。本文指解除了怨恨。
⑨姬——音 jū(居)。張湛註:“姬,居也。”指坐下來。
⑩夫子——張湛註:“夫子謂老商。”
11 若人——張湛註:“若人謂伯高。”
12 眄——音 miǎn(免),斜視。
13 庚——張湛註:“庚當作更。”《集釋》:“吉府本‘庚’作‘更’,”《釋文》:“庚音更,居行切,益也,下同。”
14 夫子始一解顏而笑——張湛註:“是非利害,世間之常理;任心之所念,任口之所言,而無矜吝於胸懷,內外如一,不猶逾於匿而不顯哉?欣其一致,聊寄笑焉。”
(15)夫子始一引吾並席而坐——張湛註:“夫心者何?寂然而無意想也;口者何?默然而自吐納也。若順心之極,則無是非;任口之理,則無利害。道契師友,同位比肩,故其宜耳。”
(16)橫_——音 hēng,放縱。
(17)內外進矣——張湛註:“心既無念,口既無違,故能恣其所念,縱其所言。體道窮宗,為世津粱。終日念而非我念,終日言而非我言。若以無念為念,無言為言,未造於極也。所謂無為而無不為者如斯,則彼此之異,於何而求?師資乏義,將何所施?故曰內外盡矣。”則“進”應讀為“盡”。
(18)無不同也——盧重玄解:“眼、耳、口、鼻不用其所能,各任之而無心,故云無不同也。”
(19)竟不知風乘我邪,我乘風乎——張湛註:“夫眼、耳、鼻、口,各有攸司。令神凝形廢,無待於外.則視聽不恣眼、耳,臰味不賴鼻、口,故六藏七孔,四肢百節,塊然屍居,同為一物,則形奚所倚?足奚所履?我之乘風,風之乘我,孰能辨也?”
(20)浹時——浹,音 jiā(夾),周匝。浹時,一個時辰,等於現在的 2小時。
(21)幾——希望。《史記·晉世家》:“毌幾為君。”索隱:“兒,望也。”
(22)怍——音 zuò(坐),慚愧。
【譯文】
列子拜老商氏為師,以伯高子為友,把兩人的所有本領部學到了手,然後乘風而歸。尹生聽說了,便來跟列子學習,並和列子住到一起,好幾個門都下回去看望家人。他趁列子閒暇時,請求學習他的法術,往返十次,列子十次都沒有告訴他。尹生有些生氣,請求離開,列子也不表態。尹生回家了。幾個月後,尹生心不死,又去跟列子學習。列子問:“你為什麼來去這么頻繁呢?”尹生說:“以前我向您請教,您不告訴我,本來有些怨恨您。現在又不恨您了,所以又來了。”列子說:“過去我以為你通達事理,現在你的無知竟到了如此程度嗎?坐下!我打算把我在老師那裡學習的情況告訴你。自從我拜老商氏為師、以伯高子為友,三年之內,心中不敢計較是與非,嘴上不敢談論利與害,然後才得到老師斜著眼睛看我一下罷了。又在兩年之內,心中(比學道前)更多地計較是與非,嘴上更多地談論利與害,然後老師才開始放鬆臉面對我笑了笑。又在兩年之內,我順從心靈去計較,反而覺得沒有什麼是與非;順從口舌去談論,反而覺得沒有什麼利與害;老師這才叫我和他坐在一塊蓆子上。又在兩年之內,我放縱心靈去計較,放縱口舌去談論,但所計較與談論的也不知道是我的是非利害呢,也不知道是別人的是非利害呢;並且也不知道老商氏是我的老師,伯高子是我的朋友;這時身內身外都忘得一乾二淨了。從此以後,眼睛就像耳朵一樣,耳朵就像鼻子一樣,鼻子就像嘴一樣,沒有什麼區別了。心靈凝聚,形體消失,骨肉全部融化了;感覺不到身體依靠著什麼,兩腳踩著什麼,隨風飄遊四方,就像樹葉與乾燥的皮殼一樣。竟然不知道是風駕馭著我呢,還是我駕馭著風啊!現在你在老師的門下,還不到一個時辰,便怨恨了好幾次。你的一片膚體也不會被元氣所接受,你的一根肢節也不會被大地所容納。腳踏虛空,駕馭風雲,又怎么能辦得到呢?”尹生非常慚愧,好長時間不敢大聲出氣,也不敢再說什麼。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