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少女,浙江仙華山民間傳說人物,名元修,也稱仙華仙子,為軒轅黃帝幼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帝少女
- 別名:仙華仙子
人物傳說,人物關係,相關記載,
人物傳說
目前,在我縣民間傳說中,帝女元修為何來仙華山有三種說法,一是傳說她遊歷至此,被仙華山景色所迷住;二是隨同黃帝而來留下修真;三是受黃帝之命前來仙華山一帶教化百姓而來。根據古人詩文中所傳,玄修應該是隨黃帝遊歷而來。根據有關皇子的傳說,元修應該是受黃帝之命而來。
軒轅少女玄修在天子山修真期間傳說以“清虛洞”與“仙壇”為代表。相傳玄修到天子山修真時,為百姓除害滅禍,教百姓采麻養蠶織布做衣,她在“清虛洞”中日以繼夜勤織苦紡,以幫助無能為力者,同時又利用當地修竹,絞制竹索,牽引木槎竹筏,便利行人航渡。而“清虛洞”因為玄修在此織糹昔,故得了個“織糹昔洞”的俗名。“織糹昔洞”有其深刻含義,“糹昔”土音jie與“織”jie同音,但“糹昔”書音為ji,又音zuo,通“笮”,為挽舟竹索,說明軒轅帝女元修不僅為民而“織”,也為民而“糹昔”。
仙華山頂峰下二岩,有一方平地,傳軒轅少女在此設壇練丹。她時常採集靈芝、還魂草,煉製丹丸,普救眾生。因此,這裡被後人稱為“仙壇靈草”。
軒轅少女元修俗名仙華,她在天子山修真成果,飛天而去後,人們為紀念她,把天子山改名為仙華山,把登臨飛天的山岩叫“少女峰”,二岩煉丹處叫仙壇峰,並在少女峰頂蓋廟塑像,尊稱“仙姑娘娘”,後因山頂行走不便,仙姑廟逐改建於岩麓曠地。
軒轅少女元修在得道升天后的傳說以“莫老爺與仙姑娘娘”為代表。傳說南宋時,有個莫老爺從杭州上船到浦江上任,一女子搭乘,自稱人山頂人,到女古嶺去。到諸暨上岸步行後,女子分手時問他:“此去浦江尚有百里,不知老爺是雇轎還是雇馬?”莫老爺說:“一不雇轎,二不雇馬,步行上任,以示與民同苦樂。”女子於是說:“如此說來,後會有期,當大旱之年,便是我們相見之日”。莫老爺到任後,果然清政廉潔,百姓安居樂業。到第三年偏遇上了大旱年,莫老爺無計可施,只得到仙姑山求雨,三跪一叩,著實虔誠。到了仙姑廟,看見仙姑像好生面熟,一個隨從點破玄機,莫老爺頓時想起“人山頂,女古嶺”,“大旱之年,相見之日”等話來,不覺神思恍惚,立時溘然長逝。同來求雨百姓正在悲傷之時,天忽作雷,甘霖普降。莫老爺為民求雨而死,仙姑廟應驗如神之事上報朝廷後,宋寧宗很受感動,敕賜額名曰昭靈。從此,仙姑廟擴建為“昭靈宮”。
人物關係
父親:軒轅黃帝
母親:嫘祖
兄長:淵龍
相關記載
軒轅少女元修於仙華山修真上升傳說在古代志書典籍中記載不少,古代文人在詩文中也有吟詠。歷代《浦江縣誌》皆引用轉載南宋鄭輯之所編的《東陽志》中記載:三皇時仙姑,相傳為軒轅黃帝少女,於仙華山修真上升,故山與廟並以仙姑名。在廟舊在山顛,祈禱輒應民病陟降,故築宮于山麓,宋寧宗嘉泰元年夏旱,吏民相與禱之,雨乃時降。歲以有秋事聞於朝,三年勅賜額曰“昭靈”。
古代浦江文人墨客對軒轅黃帝少女元修在仙華山修真升天傳說頗為自豪,在他們的詩文中,我們可以靈找到古代有關黃帝、皇子、帝女在仙華山傳說的蛛絲馬跡。
宋·謝翱《唏發集》卷九撰《遊仙華岩麓記》云:岩為黃帝少女修真之地,垂四千年,民始築祠其上。以雨嚦禱輒應,有欲移祠於麓,以便民禱者。一夕風雨大作,飄盂爐幡幢於所欲移處,瓦木石隨晦冥雲霧飛空而下,踏踏有聲。
宋朝著名文學家方鳳在《浦陽十景》詩組中有詩:“草木何豐彤,懸崖護丹穴。相傳通鼎湖,深窈吹寒冽。”又云:“遙岑誰畫掛,置此荊山鼎。”前首詩說軒轅少女在仙華山煉丹,後句說荊山鼎曾置於仙華山。這與元代文人吳萊的“一掌嵯峨是玉京,連峰欲向鼎湖傾”構成聯繫,方鳳所說荊山之鼎沒講清放在何處,吳萊倒指得明白無誤。原來,昭靈岩下有一塘,古時傳為“鼎湖”,那鼎就在於此。元太常柳貫的《昭靈仙跡》:“因山不啟軒轅鼎,化石猶聯婺女星”句則可能指鼎與金華山的關係。後兩句:“真仙帝遣司風雨,喚起淵龍聽指令”。司風雨者,赤松子也,赤松子是黃帝時的雨師。而淵龍則是海神,也是黃帝的兒子,有可能指到過仙華山的皇子。 相傳那皇子是黃帝派來江南平亂治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