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大黃集中學提供的微課課程,主講教師是王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 提供學校:大黃集中學
- 主講教師: 王璐
- 類別:微課
《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大黃集中學提供的微課課程,主講教師是王璐。
根據產生水土流失的“動力”,分布最廣泛的水土流失可分為水力侵蝕、重力侵蝕和風力侵蝕三種類型。1、水力侵蝕分布最廣泛,在山區、丘陵區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時都會產生水力侵蝕。它的特點是以地面的水為動力沖走土壤。例如:黃土高原。2、重力侵蝕主要分布在山區、丘陵區的溝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溝的兩岸溝壁,...
黃土水土保持(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of loess)是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進行的保護措施。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量大面廣、自然條件惡劣、地形複雜、暴雨集中,加以人口急劇增長,土地不合理的利用,造成高原區土壤侵蝕流失嚴重,農田破壞;並由於流失的泥沙淤積黃河河道,造成黃河下游洪泛險情。因此,在高原區內採取必要...
黃土高原面積廣闊,土層深厚,地貌複雜,水土流失嚴重,均為世所罕見。地質地貌 黃土高原位於中國地台的西部和祁連山地槽的東部。古地形的基本輪廓是在白堊紀燕山運動以後形成的。高原上主要山脈太行山脈、呂梁山和六盤山把高原分隔成3部分:①山西高原。呂梁山以東至太行山西麓,有許多褶皺斷塊山嶺和斷陷盆地,山嶺多...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與治理模式》是1997年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定生。內容介紹 內 容 提 要 本書是作者多年來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綜合治理深入研究與實踐的結晶,也是國家“八五”科技攻關課題“黃土高原區域治理”的研究成果之一。全書共分三篇,共24章。內容豐富、資料翔實,有較高的科學和實用...
第1章 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與水土保持 1 1.1 黃土高原地貌和土壤侵蝕 1 1.2 黃土高原土壤侵蝕影響因素 3 1.3 黃土高原土壤侵蝕分區 5 1.3.1 黃秉維的土壤侵蝕分區 6 1.3.2 朱顯謨的黃土高原土壤侵蝕分區 9 1.3.3 水利部黃河流域土壤侵蝕分區 10 1.3.4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分區 11 1.4 黃土...
黃土水平梯田(terraced fields in loess)是在坡面上沿等高線修築的台階式斷面的農田。重要意義 黃土高原由於長期的濫墾、濫伐和濫牧,坡耕地從 3°~5°的緩坡地到大於25°的禁墾陡坡地,水土流失嚴重,平均每年有1cm 的土壤被侵蝕掉,流失的養分遠遠超過年肥料的投入量,並使得增加的有機質在土壤中的積累和提高...
《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實踐與研究(2001-2004)》主要內容:黃土高原地區是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生態環境最惡劣、經濟發展滯後的地區,嚴重的水土流失不僅制約著當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且極大地威脅著黃河下游的安全,成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心腹之患。新中國成立後,黃土高原作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點地區,得到了黨和...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的實驗探究》是遵義市第三十一中學提供的微課課程,主講教師為董飛。課程簡介 1. 認識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範圍,自然特徵和脆弱的生態環境; 2. 通過地理實驗演示分析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培養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理解黃土高 原生態建設的重要意義; 3. 認識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綜合治理研究》是2005年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毛效嗣。內容介紹 本書是繼《西峰水保站水土保持試驗研究成果彙編第三集(1986-1988年)》之後的又一次成果彙編。全書對1989-2003年期間西峰水保站科技人員在省級上科技刊物上公開發表及參加大型學術會議交流的論文,以及由西峰水保站承擔完...
《黃土高原地區土壤侵蝕》是地礦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所為主要研究單位,張宗祜、陳雲、石建省、李錚華、李瑞敏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基礎信息 項目摘要 水土流失是黃土高原綜合治理的核心問題,也是黃河治理的根本問題。本研究報告綜合分析了大量實際資料,劃分了水力、重力、風力三大侵蝕作用,歸納出六種侵蝕形態,...
黃土梁、峁地區地面非常破碎,溝谷密度很大。山西省的漳河、沁河上、中游流域和陝北、隴東黃土高原的北部,黃土丘陵分布廣泛。如革命聖地延 安所在地,就是黃土梁、峁的分布區,那裡的梁、峁海拔一般在 1000—1300 米,相對高度為 60—150 米。黃土丘陵地區,水土流失嚴重,植樹、種草, 修築梯田,進行水土保持的任...
黃河水利委員會,山西、內蒙古、河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省(自治區)水利廳:淤地壩是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關鍵措施,從2003年起,國家安排專項資金在黃土高原地區啟動實施水土保持淤地壩試點工程。為加強工程建設與管理,保證工程順利實施,充分發揮投資效益,現提出以下意見,請各地結合實際貫徹落實。黃河水利委員...
《黃土塬地貌特徵與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是2021年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黃土塬地貌特徵與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以保護黃土塬這一黃土高原特有地貌為出發點,在總結前人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綜合運用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手段開展黃土塬調查,並對黃土塬地貌特徵進行分析,明確黃土塬現狀情況,提出以“塬及周邊侵蝕...
《黃土高原荒溪近自然治理的土壤-植被水文生態作用研究》是依託山西大學,由王兵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植被是黃土丘陵溝壑區水土流失治理的關鍵,而土壤水分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深入研究土壤-植被之間的水文生態效應影響機制及合理表征二者之間的動態關係,對該地區水土流失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
第三章 水土保持區劃與分區 第一節 水土保持區劃 第二節 水土保持分區 第四章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回顧 第一節 水土保持的主要成就 第二節 水土保持的主要經驗 第三節 水土保持的主要問題 第二編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對位配置的理論基礎 第五章 氣候學與地形小氣候基礎 第一節 氣候因子的水平分布 第二節...
黃土高原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和能源基地。100多萬年前,藍田猿人就生活繁衍在這片土地上,千百年來孕育了中國農耕文化,成為中華文明的搖籃之一。但因黃土土質疏鬆,容易引起水土流失,所以黃土高原地區也是我國乃至世界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致使流經黃土髙原地區的黃河成為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並形成“地上河”奇觀。
2022年,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正式發布《黃河流域水土保持公報(2021年)》。公報內容 公報顯示,黃河流域累計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96萬平方千米。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率從1990年的41.49%、2020年的66.94%提高到2021年的67.37%,其中黃土高原地區2021年水土保持率63.89%。2021年,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積為25.93萬...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利辛第二中學提供的微課課程,主講教師是黃永波 課程簡介 通過實驗和圖片介紹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設計思路 首先介紹黃土高原的位置,然後展示黃土高原的地表景觀,從而引出水土流失以及分析其產生的原因。
水土流失面積占土地面積的70.9%,多年平均輸入黃河下游的泥沙量約16億t。因此而造成了黃土高原支離破碎的地形及脆弱的生態環境,使得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緩慢、民眾生活十分貧困;黃河下遊河床抬高,成為地上懸河,大大加劇了洪水危脅。新中國成立以業,黨和國家領導十分關心和支持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經過50多年...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特別是近些年來,先後啟動實施了黃河水土保持生態工程、淤地壩工程等大型項目,開展了水土保持預防監督工作,實施了黃河流域水土保持遙感監測理論與實踐、黃土高原嚴重水土流失區生態農業動態監測技術引進等項目。隨著這些項目及黃河流域水土保持規劃、治理、監督、...
毀林毀草加劇水土流失 黃土高原人為水土流失的類型 植被與水土流失 人類活動對植被的破壞 人為水土流失 黃土高原人為水土流失問題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研究的現狀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現狀及其發展趨勢 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黃土滑坡的預測預報 黃土滑坡的前兆現象 黃土滑坡的前兆現象及其預報 底部采空型黃土滑坡 坡頂(面...
淤地壩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區各級溝道中,以攔泥淤地為目的而修建的壩工建築物,其攔泥淤成的地叫壩地。在流域溝道中,用於淤地生產的壩叫淤地壩或生產壩。黃土高原地區土層深厚,黃土廣布,具有質地均勻、結構疏鬆、透水性強、易崩解、脫水固結快等特點,是良好的築壩材料,可以就地取材。同時,隨著退耕還林還草政策...
第一篇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與治理 第一章 黃河因穿越黃土高原而得名 第二章 自然環境變遷和黃土高原土壤侵蝕 第三章 森林與治理水保土 第四章 山區的綜合治理開發 第五章 從採伐天然林到保護天然林的轉變 第六章 實施天然林保護 第七章 晉西背“三北”防護林建設 第八章 綠化太行山 第九章 白龍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