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公坑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同沙社區
- 地理位置:東城街道中心東南部
- 電話區號:0769
- 郵政編碼:523900
- 人口數量:260 人(截至2015年末戶籍人口)
- 車牌代碼:粵S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人口,經濟,社會事業,文體事業,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地方特產,
歷史沿革
清朝,屬東莞縣缺口司。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第三區金桔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第二區同沙鄉。
1953年,屬第一區同沙鄉。
1958年,屬附城人民公社同沙大隊。
1983年,屬附城區同沙鄉。
1987年,屬東莞市附城街道同沙管理區。
1999年,屬同沙行政村。
2002年,屬東城街道同沙社區。
行政區劃
黃公坑村為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同沙社區轄自然村,行政區劃代碼沿用同沙社區行政區劃代碼為441900003018。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黃公坑
人口
黃公坑村世居村民主要姓氏為葉姓和何姓。2015年末,黃公坑村戶籍人口260人,其中男139人,女121人;80歲以上12人,最年長者90歲(女)。外來暫住人口400人。
經濟
黃公坑村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植花生、甘蔗、木薯等,盛產荔枝。20世紀90年代,聯營針織廠和迎春膠花廠在黃公坑村建立。2015年,黃公坑村以經營物業為主(廠房4棟,面積3萬平方米),經營總收入543.4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銀行存款利息等。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5年末,黃公坑村有籃球場1個,健身器材一批,休閒公園1個,老人活動中心1個。
基礎設施
1967年,黃公坑村通電,1985年通電話,1996年通自來水,20世紀90年代通網際網路,2000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
交通運輸
黃公坑村境內有黃公坑跨線橋。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黃公坑村因該村位於黃公山下的一條山坑,而取名黃公坑。
- 本地方言
黃公坑村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東城話。
- 民俗文化
黃公坑村民俗有祭游和做端午。每年七月十四,各家各戶出錢買祭拜用品,幾個老人家代表祭拜遊魂,以求安定。日軍入侵時,五月初五無法做端午,村民一致商議五月十五做端午。
- 歷史事件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夏,山洪暴發,黃公坑村房屋坍塌,受災嚴重。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冬,第四戰區東江游擊隊指揮所第四游擊縱隊直轄第二大隊領導張英母子3人在同沙鄉黃公坑村活動。一天上午,日軍岀動100餘人前往黃公坑偷襲,企圖捉拿張英。當地民眾報告張英,掩護張英母子3人突出重圍,向深山轉移。日軍追擊張英,戰士們搶占有利地形反擊日軍。
1950年,黃公坑村人民捐獻各種物資,支援中國抗美援朝。數名青年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
1951年5月,開始開展土地改革運動。
1953年,春旱嚴重,影響春耕生產。
1959年6月,連降特大暴雨,黃公坑村損失較大。
1981年,同沙推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推廣科學種田。
地方特產
黃公坑村特色傳統食品有紅團、松糕、米餅、荔枝幹、龍眼乾,特色工藝品有香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