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伯固(生卒不詳),字德常,宋朝將樂縣人,宋紹四年(1193年)中進士。他對經史的研究較深,學識廣博且頗有主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伯固
- 出生日期:不詳
- 逝世日期:不詳
- 職業:文學家
- 主要成就:政治,詩歌創作
- 出生地:宋朝將樂縣
- 代表作品:《淵靚亭》
- 字:德常
- 性別:男
黃伯固(生卒不詳),字德常,宋朝將樂縣人,宋紹四年(1193年)中進士。他對經史的研究較深,學識廣博且頗有主見。
黃伯固(生卒不詳),字德常,宋朝將樂縣人,宋紹四年(1193年)中進士。他對經史的研究較深,學識廣博且頗有主見。人物經歷黃伯固(生卒不詳),字德常,宋朝將樂縣人,宋紹四年(1193年)中進士。他對經史的研究較深,學識廣博...
《黃伯固起大理寺丞得枯株類石愛而藏之戲題》是明代鄭岳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黃伯固起大理寺丞得枯株類石愛而藏之戲題 自分委溝壑,歲深始一遭。主人愛奇古,此物出林皋。斑剝深紋斷,崚嶒老氣豪。坐看長芝菌,生意未蕭騷。作者簡介 鄭岳,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華。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
《送黃伯固進萬壽表如京》是明代邊貢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鳳紀初開萬壽辰,龍箋遙集九州臣。同憐建業生還客,獨是先朝死諫臣。天拱闕庭周道遠,日臨旌旆漢儀新。彤墀拜舞沾恩地,已隔三回黼座春。作者簡介 邊貢(1476—1532),明山東歷城人,字廷實,號華泉。弘治九年進士。除太常博士,擢兵...
《岊江送黃伯固大理赴白下》是明代鄭善夫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岊江送黃伯固大理赴白下 大理平生友,相看涕淚存。諫書君最切,往事我難論。放逐心無盡,岩廊道已尊。願將金石志,長報聖明恩。作者簡介 鄭善夫(1485—1523),明福建閩縣人,字繼之,號少谷。弘治十八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榷稅滸墅。
《後峰篇贈黃伯固正郎》是明代詩人鄭岳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作品原文 後峰篇贈黃伯固正郎 九峰何崔嵬,屹然鎮坤維。泉石挹明秀,草木含華滋。最後有奇峰,退讓乃卑卑。謙光豈容掩,靈淑良在茲。高文合典則,懿行無瑕疵。歷宦十餘年,既罷將安歸。悠然念出處,戒途仍迂遲。經營四方誌,況當強壯時。去去濟...
《又疊前韻答黃伯固大理》是詩人王縝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碧落蒼虬困未登,時來神物自超升。參天鱗甲光芒見,傍日風雲慶幸曾。四面玲瓏山疊疊,萬家環繞樹層層。人間俯仰便陳跡,懷古高歌到處應。作者簡介 王縝,字文哲,東莞人。父親王恪,曾任寶慶知府。王縝考中弘治六年進士,選為庶吉士,授任兵科給事中...
促黃伯固 《促黃伯固》是明代詩人周宣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作品原文 庭葉作秋聲,閒雲閣秋雨。佳客來不來,夕陽在高樹。作者簡介 周宣, 明福建莆田人,字彥通,號秋齋。弘治十八年進士。授常德府推官,擢浙江道監察御史,累官至廣東右布政使,被誣待勘於家。事白,又以大案株連,落職歸。有《秋齋集》。
《經黃伯固墓》是明代詩人佘翔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原文 古墓荒涼草色新,況逢寒食倍傷神。誰憐地下魂無主,原是先朝諫獵人。作者簡介 佘翔,明福建莆田人,字宗漢,號鳳台。嘉靖三十七年進士。任全椒知縣。與御史議事意見相左,即拂衣罷去,放游山水以終。工詩,有《薜荔園詩稿》及《文草》。
《淵靚亭》是宋代詩人黃伯固的作品之一。黃伯固,字德常,宋朝將樂縣人,他對經史的研究較深,學識廣博且頗有主見,為人“嚴義利、重然諾”。詩詞正文 江山無古今,闡發自我輩。心期得地勝,有目皆一快。負郭西繚川,眾流翕以匯。水光開三面,結屋此其最。囂塵劃清漪,景象極爽塏。泓澄湛寒碧,潭影尤...
公餘漫興 《公餘漫興》 作者黃伯固 ,是宋朝的一部詩詞。詩詞正文 蓼花秋水漫官衙,令尹情懷自一家。退食小齋無俗事,閒呼童子問桑麻。
《雙清閣詠雪》是宋代詩人黃伯固所創作的詩詞之一。箕伯宵聲怒,髽童早語咍。飛花先臘白,和氣覺春回。暗動雲都簇,先憑雨作媒。有情皆噤慘,無物不低催。闊灑吞平野,斜飛透隙埃。朦朧山下路,孤絕水邊桅。厚載危傾壓,陰機巧剪裁。溪流連底瀝,蒙嶺徹尖堆。妒舞時飄袖,催詩勝遣材。高將凌玉闋,...
三華橋,將樂縣城區橫跨金溪,連線古鏞、水南兩地的重要橋樑,因縣內有金華、銀華、玉華3個古洞而名。這座橋始建於宋代紹興31年〔1161年〕,由兵部侍郎黃伯固主建,又名“利涉橋”,後幾經毀建。發展歷史 據《將樂縣誌》記載,解放前的最後一座三華橋建於明代萬曆6年〔1578年〕,清代順治元年〔1644年〕,...
戊寅,值武廟將南巡,與黃伯固等伏闕極諫,杖於廷。未幾送嫡母還鄉,乃設教於武安王祠。藩臬為建嵯峨精舍以居生徒。嫡母喪畢,起員外郎,議大禮,復杖於廷。尋轉考功郎中。丙戌,例當考察外官,內閣冢宰各挾私忿,欲去廣東、河南、陝西三省提學。先生昌言曰:“魏校、蕭鳴鳳、唐龍,今有數人物,若欲去此...
蓄逆 蓄逆,意為蓄謀叛逆。ㄒㄩˋ ㄋㄧˋ蓄逆 蓄謀叛逆。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國事·黃伯固疏文》:“ 江西 寧藩 蓄逆已久,上不以為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