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仲山

黃仲山

黃仲山,男,1980年生,安徽六安人,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員,首都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會員、中華美學學會會員、中國大眾文化學會會員、旅遊文學委員會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仲山
  • 民族:漢
  • 出生地:安徽六安
  • 出生日期:1980年11月
  • 畢業院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 學位/學歷:博士
個人簡介,研究方向,科研項目,科研成果,參編文集,

個人簡介

2010~2013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藝學博士
2013~2015 北京市社科院/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藝術學理論博士後
2015~ 北京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員

研究方向

文藝學、美學理論與文化理論

科研項目

主持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審美趣味變遷與文化權力演變關聯性研究”。
北京市社科院2014年一般項目“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現狀與問題”。

科研成果

美學與文藝學研究論文
《生態文學與城市文學的融合困境——反思當代生態文學中的城市意象建構》,載《浙江學刊》2015年第6期。
《生態視域下動物美學和動物趣味的美學辨析》,載《山西師大學報》2015年第6期。
《審美趣味教育與社會正能量傳播的互動關係》,載《教育評論》,2015年第3期。
《亭文學意象與建築演變的歷史關聯與文化互參》,載《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3期。
《美學回歸與新變中的美感論》(譯文),載《民族藝術》2015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美學》2015年第5期全文轉載)。
《古代記亭、詠亭詩文的空間意識與空間表達》,載《文藝評論》,2015年第1期。
《隱性“區隔”與顯性支配-論審美趣味與審美權力的雙向建構》,載《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6期。
《古典詩文中亭意象蘊含的精神文化模式分析》,載《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期。
《析唐宋古文家寄游山水的儒學心態——以亭記散文為例》,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3年第6期。
《2012年中國文論年度報告》(文藝美學部分),載《中國文學年鑑》2013年版。
《“回到”生活,“沉思”理論——高建平教授學術思想述評》,載《美與時代》2013年第3期。
《被誤讀的走向和未完成的越渡——大眾審美趣味權力化批判的幾點反思》,載《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3年第3期。
《警惕標語體的批評》,《文學報》2013年1月31日。
《迷茫的追尋和追尋的迷茫——論杜拉斯<直布羅陀水手>中的荒誕與真實》,載《名作欣賞》2012年第6期。
《反思虛擬角色對傳統表演藝術體系的影響》,載《四川戲劇》2012年第6期。
《在中西之間尋求學問之道——高建平教授訪談》,《學術月刊》2012年第3期。
《美學重構語境下圖文關係的再思考》,載《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2年第3期。
《解析電影評論界專業話語的兩種指向及困惑》,載《電影文學》2012年第3期。
《論中國古代文學文本中亭意象的審美意蘊》載《雲南社會科學》2012年第1期。
《網路文學的聚合與遴選模式新探》,載《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2012年第 1期。
《試論文學及文化研究的地域空間維度》,載《安徽文學》2011年第10期。
《試析後現代語境下的電影動漫化》,載《電影文學》2008年第1期。
《以<我打電話的地方>為例解析卡佛短篇小說的色調對比》,載《名作欣賞》2007年第12期。
《失序·失范·失真——關於當下幻想文學發展的幾點隱憂》,載《理論與創作》2007年第4期。
《試論近代以來新儒學思想在文藝領域的影響與得失》,《衡水學院學報》2012年第2期。
《試析<文心雕龍>論述文理對自然之理的借用》,載《天中學刊》2008年第2期。
《“北姑”與“大圈仔”——解析香港電影中的另類邊緣群體》,《電影評介》2007年第10期。
《從馬孔多小鎮到迷宮幽徑—談博爾赫斯與馬爾克斯的魔幻意識》,載《瓊州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幻想文學:走出民族性缺失的尷尬》,載《中國文化報》2007年7月7日。
《概念混亂的幻想文學》,載《文匯讀書周報》2007年6月22日。
《幻想文學應走出民族性缺失》,載《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6月1日。
文化與傳媒研究論文:
《反思北京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中的人文建構》,載《中華文化論壇》2016年第2期。
《防止過度消費“文化情懷”》,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3月3日。
《北京古城牆的興廢與社會話語變遷》,載《北京社會科學》2015年第10期。
《“非遺”傳播需對接流行文化》,載《光明日報》2015年8月19日。
《反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圈地思維》,載《理論月刊》2015年第10期。
《新媒體時代地方性新聞擴散現象及輿論分析》,載《青年記者》2015年第11期。
《當代中國移民文化與文化共同體建構》,載《中華文化論壇》2015年第7期。
《網路媒介中歷史古都文化傳播的創新模式》,載《青年記者》,2015年第2期。
《2014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報告》,載《北京文化發展藍皮書2014-2015》(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出版。
《2014年網路媒介中北京古都的歷史文化傳播》,載《2014-2015首都網路文化發展報告》(文集),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
《2013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報告》,載《北京文化發展藍皮書2013-2014》(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出版。
《2013年網路媒介中北京歷史名城的文化傳播》,載《2013-2014首都網路文化發展報告》(文集),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
《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性傳播策略的得失分析》,載《中州學刊》,2014年第12期。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與問題》,載《文化產業導刊》2014年第11期。
《文化產業發展應從民族性著眼》,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2月3日。
《微博時代需淨化網路環境》,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8月18日。
《關閉博物館是動了誰的乳酪》,載《文匯讀書周報》2010年11月5日。

參編文集

北京文化發展報告》(2013年-2014年、2014年-2015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首都網路文化發展報告》(2013年-2014年、2014年-2015年),人民出版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