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世澤(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副教授)

黃世澤(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副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世澤,1983年6月生,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教研分中心主任,同濟大學交通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

黃世澤於2004年從鄭州大學本科畢業後進入同濟大學就讀,先後獲得碩士、博士學位。2011年博士畢業後進入同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2014年博士後出站後進入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任教,先後擔任助理教授、副研究員、副教授。

黃世澤的主要研究方向為交通信息可信感知,尤其聚焦於基於深度學習的視頻信息感知及其在交通中的套用。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社會任職,出版圖書,人物評價,人物訪談,

人物經歷

  • 教育經歷
2000年9月—2004年7月,鄭州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獲得學士學位。
2004年9月—2007年3月,同濟大學,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獲得碩士學位。
2007年3月—2011年6月,同濟大學,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獲得博士學位。
  • 工作經歷
2011年9月—2014年3月,同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博士後。
2014年3月—2017年12月,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助理教授。
2018年1月—2018年12月,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副研究員。
2019年1月,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副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學術研究
圍繞著軌道交通智慧型運維,聚焦於軌道交通關鍵設備的狀態檢測與故障診斷,通過深入研究揭示了軌道交通道岔、弓網及消防設備等典型設備的故障機理,提出了少樣本/無樣本下的故障診斷方法,提出了針對瞬時故障的“深度學習+時間序列”故障診斷方法,研製了針對軌道交通消防設備的控制與保護開關電器系列產品及其智慧型控制系統。
  • 科研綜述
黃世澤研究方向包括:基於深度學習的複雜環境下交通信息感知方法;軌道交通系統電磁環境及對周邊設備設施的電磁干擾耦合機理研究;深度學習算法失效機理及交通信息可信感知方法研究。
  • 出版專著
出版時間
名稱
出版社
2017年07月
《低壓電器虛擬樣機仿真技術》排名第一
科學出版社
2016年01月
《現場匯流排與工業乙太網套用》 排名主編
科學出版社
2016年01月
《可靠性工程與故障診斷技術》 排名主編
科學出版社
  • 發表論文
(1) Shize Huang,Yachan Zhai*, Miaomiao Zhang, Xiaoxue Hou. Arc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in Pantograph-Catenary System based 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Information Sciences,2019.(SCI 中科院一區)
(2) Shize Huang, Xiaowen Liu, Xiaolu Yang , Zhaoxin Zhang, and Lingyu Yang. Two Improved Methods of Generating Adversarial Examples against Faster R-CNNs for Tram Environment Perception Systems. Complexity, 2020. (SCI)
(3) Shize Huang, Lingyu Yang, Wei Chen, Tao Ting. Subway Driver Behavior Recognition Based on CNN and Time Series Diagram.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2020.(SCI) (accept)
(4) Shize Huang, Wei Chen, Bo Sun,Ting Tao, Lingyu Yang. Arc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in Pantograph-Catenary System based on Multi-information Fusio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2020. (SCI) (DOI: 10.1177/0361198120937964)
(5) Shize Huang, Lingyu Yang, Wei Chen,Fan Zhang. Turnout Fault Diagnosis based on CNN with Self-Generated Samples.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2020. (SCI) (DOI: 10.1061/JTEPBS.0000432)
(6) Ting Tao, Decun Dong, Shize Huang*,Wei Chen. Gap detection of switch machine in complex environment based on object detect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Journal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2020. (SCI) (DOI1: 0.1061/JTEPBS.0000406)
(7) Huang,S., Zhang, F., Liu, Y., & Guo, Q. A dynamic simulation of the circuit breaking electromagnetic system with a drive circuit.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9.https://doi.org/10.1177/1687814019828564.(SCI)
(8) Shize Huang, Wei Chen, Rongjie Yu, Xiaolu Yang, and Decun Dong. Predicting PedestrianCounts for Crossing Scenario Based on Fused Infrared-Visual Videos. 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vol. 2018, Article ID 8703576, 11pages.https://doi.org/10.1155/2018/8703576.(SCI)
(9) Shize Huang#, Fan Zhang, Qiyi Guo, Decun Dong,Synchronous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for 50,000-t heavy-haul trains,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8,https://doi.org/10.1177/1687814018784827.(SCI)
(10) Huang, S., Yang, X., Wang, L., Chen, W., Zhang, F., &Dong, D. Two-stage turnout fault diagnosis based on similarity function and fuzzy c-means.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8.https://doi.org/10.1177/1687814018811402. (SCI)
(11) Shize Huang#, Liangliang Yu, Fan Zhang, Wei Zhu, andQiyi Guo,“Cluster Analysis Based Arc Detection in Pantograph-Catenary System,”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vol. 2018, Article ID 1329265,12pages,2018.https://doi.org/10.1155/2018/1329265.(SCI)
(12) Huang, S.#, Zhang, F., Yu, R., Chen, W., Hu, F., &Dong,D.(2017).Turnout fault diagnosis through dynamic time warping and signal normalization.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2017 (2), 1-8。(SCI)
(13) 黃世澤,陳威,張帆,董德存.基於弗雷歇距離的道岔故障診斷方法[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6(12):1690-1695.
(14) 郭其一,黃世澤,非線性系統存在過程擾動時故障可分離研究,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5(8)。(EI)
(15) Huang S,ZhangF,YuL,et al.,Overview of Non-contact Pantograph-CatenaryArc Detection Based on Image Processing[M]//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and Smart City (ITASC)2017 Proceedings,2017。(EI)
(16) Huang, S., Guo, Q., Yu, L., Liu, Y., & Zhang, F. (2018). The Simulation of the Longitudinal Force of Heavy Haul Trains.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Rail Transportation (EITRT) 2017.(EI)
(17) Huang Shize,Guo Qiyi. Synchronous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for 50,000 Ton Heavy Haul Trains,2016TRBAnnual Meeting,1~5,Washington, D.C.,2016.1.8-2016.1.10。(EI)
(18) Yu L, Huang S, Zhang F, et al. Research on the Arc Image Recognition Based on the Pantograph Videos of High-Speed Electric Multiple Unit(EMU)[M]//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and Smart City (ITASC)2017 Proceedings.2017. (EI)
(19) 黃世澤,郭其一,李一祥,陳楊,低壓電器短路分斷對自身通信的干擾機理研究,電力自動化設備,2017,37 (04):159-164。(EI)
(20) 黃世澤,郭其一,陳楊,屠瑜權,CPS短路分斷能力仿真及試驗,電力自動化設備,2016,(5):149~153
  • 授權發明專利
(1) 黃世澤, 張帆, 陳威, 余亮亮,一種道岔故障識別方法,2020.6.19,中國,CN 107203746 B。
(2) 黃世澤, 張帆, 陳威, 楊曉璐, 董德存,道岔動作曲線模板選取方法及其套用,2019.11.5,中國,CN 108238066 B。
(3) 黃世澤, 翟亞嬋, 董德存, 張帆, 一種道岔故障預測方法,2018.10.26,中國,CN 107215357 B。
(4) 黃世澤, 郭其一, 許慧,李凡璋,陳聰,一種多匯流排能源監測管理系統,2017.9.26,中國,CN 104391489 A。
(5) 黃世澤, 郭其一, 李凡璋, 陳聰,許慧, 一種基於遺傳算法和ANSYS仿真的磁通變換器的最佳化設計方法,2017.8.26,CN104392036。
(6) 黃世澤,郭其一,一種具有自動重合閘功能的多功能開關電器,2014.12.10,中國,ZL201210230572.X。
(7) 黃世澤,朱諒,楊佰傳,屠瑜權,電磁系統的節能裝置及包括該節能裝置的電磁系統,2014.11.05,中國,ZL201210241437.5。
(8) 黃世澤,朱諒,仇丁輝,楊佰傳,屠瑜權,一種具有補償功能的電磁系統的節能裝置,2013.10.9,中國,CN201310307630.9
(9) 黃世澤,郭其一,王文均,李華民,屠瑜權,一種模組化的多功能電器,2013.04.17,中國,ZL200910252215.1。
(10) 黃世澤,郭其一,一種電流互感器二次電流補償方法,2012.12.26,中國,CN201210334800.8。
(11) 屠瑜權,邱建洪,黃世澤,屠旭慰,陳琪,操作機構及具有該操作機構的控制與保護開關電器,2014.7.23,中國,CN201410192085.8
  • 科研項目
(1) 國家重點研發計畫,2016YFB1200402-016,“軌道交通系統安全保障技術”的子課題“城軌信號系統關鍵設備早期故障預警理論方法研究”,2016/07-2020/06,40萬,在研,主持。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703308,複雜環境下融合多源信息的高鐵弓網電弧狀態辨識方法研究,2018/01-2020/12,26.5萬元,在研,主持
(3) 四川省科技計畫重點研發項目,2019YFG0040,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下穿天府國際機場關鍵技術研究,2019/01-2021.12,150萬,在研,主持
(4) 住房城鄉建設部2016年科學技術項目計畫-研究開發項目,2016-K1-007,基於節能CPS的建築消防設備智慧型控制系統研究,2016/01-2017/12,50萬,已結題,主持。
(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22120180089, “基於深度學習的高鐵弓網電弧識別方法研究”, 2018/03-2018/12,20萬,主持。
(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20152306,基於神經網路的大型交通樞紐能耗預測模型研究,2015/07-2017/07,20萬,已結題,主持。
(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20151608,車載網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2015/03-2017/03,10萬,已結題,主持。
(8) 校企合作項目,kh0160020170145,智慧型網聯汽車視頻數據的預處理,2016/3-2017/6,28.6萬,已結題,主持。
(9) 校企合作項目,20162352,智聯交通超級實驗室可行性研究,2016/3-2017/6,30萬,已結題,主持。
(10) 校企合作項目,kh0160020170147,封閉測試場與駕駛模擬器雙向平行映射可行性研究,2016/3-2017/6,20萬,已結題,主持。
(11) 校企合作項目,kh0160020170146,數據中心資料庫存儲調用標準研究,2016/3-2017/6,27.9萬,已結題,主持。
(12)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2013BAG19B01,“高速磁浮交通工程化集成系統研究”子課題,2013/10-2014/9,8 萬,已結題,主持。
(13) 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12C26213302923,數位化模組化高分斷控制與保護開關電器, 2012/07-2014/07,260萬,已結題,主持。
(14)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2009BGA12A06,II型車列車網研究與建模,2011/05-2013/05,45萬,已結題,參加。

人才培養

  • 主講課程
課程範圍
課程名稱
學時
交通工程本科生
《電子技術基礎》
51學時
交通工程本科生
《電子技術實驗》
17學時
交通工程本科生
《鐵路信號電磁兼容技術》
34學時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研究生
《物聯網與信息安全》
34學時
  • 教育思想
黃世澤老師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不忘為黨育人初心,牢記為國育才使命。始終將人才培養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做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棟樑和行業精英。
  • 指導學生
指導學生獲得2018年第13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一等獎。
  • 教學成果
時間
獎勵名稱
2018年
第二屆卓越大學聯盟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
2018年
同濟大學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二等獎
2018年
同濟大學中國路橋獎勵金
2018年
同濟大學優秀班主任
2018年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突出貢獻獎”
2019年
同濟大學育才教育獎勵金優秀教師
-
同濟大學名課優師
  • 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第二屆城市軌道交通創新創業大賽華東賽區一等獎
第十三屆全國交通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交通部“暢想2050-我心目中的交通強國”優秀作品獎
同路人交通科技大賽三等獎
首屆城市軌道交通創新創業大賽華東賽區三等獎
2019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三等獎
  • 主要貢獻
時間
主要貢獻
2020
提出針對無樣本/少樣本的設備故障診斷方法
2019
提出“深度學習+連續時間序列”的瞬時設備故障診斷方法
2015
研製用於軌道交通消防設備的控制與保護開關係列產品及其智慧型系統

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16
中共浙江省樂清市政協委員、上海市公路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秘書長
2019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軌道交通分會青年專家委員會委員
2020
上海市公路學會青年專家委員會委員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黃世澤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7年06月
《低壓電器虛擬樣機仿真技術》是201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世澤、郭其一、屠旭慰。

人物評價

黃世澤老師創新設計中的“課程思政”做法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評審會主任、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范怡紅教授在答辯環節指出:“黃世澤老師創新設計中的課程思政環節,是我們本科教育的新的方向,在這一點上,黃老師走在了各位選手的前面,並且這個環節的設計不是簡單的宣教,而是無縫的銜接,是滲透式的,這一點非常不容易,也非常好!”

人物訪談

2018年卓越大學聯盟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上,同濟大學教師黃世澤榮獲二等獎,其教學創新設計中的“課程思政”做法得到專家一致好評。怎樣在專業課中挖掘德育元素,並滲透式融入課堂教學?作為一線教師,他認為“課程思政”育人成效可以如何評價?
第一步,拋出一個與知識點密切相關的工程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出知識點的概念;
第二步,通過一個典型的工程事故案例,引發學生高度關注與思考,詳細進行專業知識教學;
第三步,以小組討論形式與學生一起探討事故發生原因,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第四步,師生共同探討如何預防事故發生,引入思政教育,比如一位合格的工程師要以人民為中心,具有家國情懷,堅守職業道德和匠心精神等。
2018年卓越大學聯盟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上,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黃世澤的作品《基於問題導向的探究學習教學創新設計》獲得二等獎,其教學創新設計中的“課程思政”做法,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評審會主任、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范怡紅教授尤其對其課程思政環節的無縫銜接與滲透式融入給予了充分肯定。
黃世澤告訴麥可思研究,其實他在教學創新設計引入思政教育,並不是為了比賽專門設計,而是源於自己對多年教學實踐的一個總結。
由工程事故引入思政教育,
安全意識貫穿培養始終
“我從事的是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尤其在軌道交通中,我們有一個理念叫做‘故障導向安全’,它指的是設備或者系統一旦出現故障,這種技術能夠確保設備狀態往安全方面導向。實際上軌道交通也好,道路交通也好,設計、施工都一定要保障安全。所以我們對學生培養中,始終要讓學生牢固地樹立起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為了達到這個培養目標,他把安全理念嵌入到課堂教學中來,通過事故案例的分析,讓學生在以後的工作中樹立安全意識,是他在教學中一直堅持做的事情。
而且對於交通學科來說,這種案例比較多。“比如社會上發生的重大交通事故,我把它叫做‘工程事故’。每當有這類負面事件出現,我們都會在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從專業角度對事故產生原因進行分析,並教育學生注重這方面的安全,以後在做工程設計、施工時避免類似情況再發生。”黃世澤表示。
2017年5月,“課程思政”被納入中央《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2018年,教育部先後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關於加強新時代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建設的若干意見》,“課程思政”在全國部署推廣,各高校都非常重視。但是專業課與思政怎么結合,似乎沒有一個具體的方法。這讓他想到,課程思政中所要求的以人為本、責任與擔當等內容,與自己以往的教學內容相契合,因此就在相關的教學理論支持下提出了以工程事故為切入點,引入思政教育的教學方法。
數據連結:
工程人才不僅應懂得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還應具備相應的職業素養,包括團隊協作、對社會和環境的責任、安全意識等。
麥可思研究顯示,2018屆本科工程類專業畢業生認為在校期間大學對自己素養提升較多的方面為“團隊合作”(66%)、“人生的樂觀態度”(66%)、“積極努力、追求上進”(65%)。但在“工程安全”(36%)、“環境意識”(39%)方面提升相對較少,值得重點關注。
專業課中挖掘德育元素的工作思路
從工程事故中挖掘德育元素,再引入專業課教學,這個帶有鮮明交通學科特色的做法,是否也能移植到其他學科的專業課教學中?這同樣也是教學創新大賽上專家評審提出的問題。
黃世澤認為,在其他學科的各種規範中,事故或異常現象也同樣存在。如果把這個方法標準化,明確每個步驟需要做什麼,經過一些調整或變通,同樣可以供其他學科教學參考借鑑。
而且除了以負面事件作為課程思政的切入點,他所在的交通運輸工程學院還正在嘗試,從積極正面的案例中挖掘德育元素。“比如新中國成立70年來取得了一大批科學成就,在交通建設領域包括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機場和現在正在建的川藏鐵路等,都是偉大的工程成就,也都是很好的課程思政素材。通過弘揚祖國偉大成就,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同樣是各學科開展課程思政的一個思路。”
思政與專業無縫銜接,
需要抓準“思政點”
在推動專業課的課程思政改革中,除了要找到育人元素,還有一道難關要闖,那就是破解思政教育和專業教學之間的“兩張皮”現象。黃世澤表示,關於課程思政有個形象的比喻是“鹽溶於湯”,令他印象深刻。
“吃鹽,或是把鹽融在水裡,學生吃不下、喝不下,怎么辦?只有他正在吃肉喝湯的時候,把鹽放在湯里,湯的味道更美味了,學生才能一口喝下去,這個時候思政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因此他認為,專業課的課堂教學還是要以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為目的,在這個基礎上升華,形成思政教育。
結合工作實踐他繼續談到,要想將“課程思政”滲透式地融入專業課教學,首先,不能一味地說教,把思政課的內容強加在專業課上。第二,牽強的結合可能效果也不好。專業知識點與思政的點看起來好像有聯繫,但是如果教師自己都沒有搞清楚兩者之間的關聯在哪裡,講給學生也將很難被認同,甚至起到反效果。第三,思政點一定要找準。比如要弘揚古代偉大成就,那么教師在引用案例時要經過考證,確保案例有代表性、得到社會公認,這樣學生才不會質疑思政材料所表達的觀點。
育人成效評價應著眼畢業生長遠發展
有教學,自然就要對教學效果進行監測。怎樣對“課程思政”的開展成效進行評價?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都非常關心的話題。作為奮戰在教學一線的教師,黃世澤認為,想要準確評價確實很難,至少僅對某門課程的育人效果進行評價是不太恰當的。
“大學對學生的培養包括知識、能力和人格,三位一體。學生在校期間接受的教育,主要以知識為載體,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再通過課程思政的引入塑造人格。但是學生畢業十年或二十年後我們會發現,決定學生事業能達到高度的,首先是人格、人品,其次是工作能力,第三才是知識。”在校期間對學生的考核主要集中在知識上,對能力、尤其是對人格進行評價本身就有一定難度。換句話說,課程思政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影響學生的人格,對它成效的評價不應該局限在某個學期內,而是在畢業生更長遠的發展中去評價。
而且對於學生的思政教育,也不是某一門課程能夠解決的問題,它應該是一個體系。據介紹,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經過一系列探索和總結,已經建立了以第一課堂專業課程為核心、第二課堂思辨和實踐平台為外延拓展、學科文化為環境浸潤的“三圈層”課程思政育人模式。具體來說,首先立足第一課堂,做好專業課的課程思政;接下來通過社會實踐、專業實踐等第二課堂,讓學生下到基層去,認識到本專業對社會的價值;再到第三圈層,理解學科文化內涵,傳承先輩優秀品質。三個圈層包裹起來,共同達到育人目的。因此對課程思政育人效果的評價,也應該全方位、多維度地呈現。
“如果一定要評價的話,就是‘金杯銀杯不如學生的口碑’,讓學生在評教中對德育效果進行評價。學生的主觀感受反而更能說明一些問題。”他補充說道。
落實課程思政,“取經”工程認證
雖然對課程思政的教學成效評價存在難度,但不意味著高校在提升和保障其教學質量方面無計可施。
黃世澤結合本學院課程思政工作開展情況談到:“在具體的實踐中,我們也確實發現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在課堂上講的很多思政素材,學生通過新聞媒體也能了解,為什麼要聽專業教師講?二是同樣的案例,有些老師講學生會有很強的代入感,換一位老師講就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原因在哪裡?是授課形式的問題?是選取材料角度的問題?還是沒有考慮到‘00後’背景知識的掌握情況?”
他舉例說到,今年5月,港珠澳大橋管理局黨委書記朱永靈回到母校同濟,以“港珠澳大橋的前世今生”為主題,為全校師生上了一堂令人振奮且別具特色的思政課。群情激昂的講座現場也成為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師們學習如何做好課程思政的生動“教材”。學院幾位年輕教師對講座的內容及效果進行深入分析,並發起學生問卷調查,也直接訪談了一批學生,希望從學生的角度探究如何在專業教學中做好課程思政。
此外,為確保課程思政能夠有效落實,學院還曾借鑑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中“課程內容要能支撐畢業要求指標點達成”這一思路,一方面挖掘課程思政的內涵,提出育人元素,一方面挑選出多門課程,讓教師嘗試將課程知識點與羅列出的思政點進行匹配。但總體而言,在推進課程思政、提升教學質量方面,主要還是將好的經驗通過教學沙龍或形成文字案例,在教師之間分享交流。另外就是請專家對課程思政教學質量進行評價,通過評優的方式鼓勵教師積極參與。
“具體怎么操作,我覺得每個學科、每門課程的客群(學生)不一樣,每位老師的教學特點也不一樣,還是要充分發揮老師的主觀能動性,找到適合自己課堂的方法。這需要所有老師共同的努力才能真正落實。”黃世澤表示。
互動:關於如何做好“課程思政”,如果您或您的學校也有好的做法可以分享,歡迎留言大家共同探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