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縣(麻江)

麻江縣

麻江一般指本詞條

麻江縣,隸屬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處貴州省中部,清水江上游,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大門,東北與凱里市接壤,東南與丹寨縣為鄰,南部交都勻市,西抵貴定縣,北臨福泉市。介於東經107°18′—107°54′,北緯26°17′—26°37′之間,總面積為956.70平方千米。

麻江縣旅遊資源豐富,有清水江山水情韻、仙人橋省級森林公園;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清末狀元夏同龢故居、明清黔桂古驛道麻江段等人文景點;有苗族風情歌舞表演、龍舟、鬥牛、鬥雞、斗鳥、鬥狗等民間體育競技;杏山六堡、宣威烏羊麻、卡烏、基東、龍山河壩、復興等地具有獨特、濃郁的民族特色和風俗習慣,也是麻江縣楓香印染技藝、苗族織錦技藝、瑤族服飾、仫佬年、畲族粑槽舞等2項國家級、9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所在地。

2016年,麻江縣戶籍人口53507戶、16.8892萬人。2018年,麻江縣下轄2個街道、4個鎮、1個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4.672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9.133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8.170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7.3685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麻江縣
  • 外文名稱:majiang  County
  • 別名:苗疆之都、中國藍莓之鄉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貴州省黔東南州
  • 下轄地區:2個街道、4個鎮、1個鄉
  • 政府駐地杏山街道
  • 電話區號:0855
  • 郵政區碼:557600
  • 地理位置:貴州省中東部
  • 面積:956.70平方千米
  • 人口:12.26萬人(2016年常住人口)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下司古鎮、青曼苗寨、卡烏苗鄉
  • 火車站:凱里西站、凱里南站
  • 車牌代碼:貴H
  • 行政區劃代碼:522635
歷史沿革,地名由來,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土壤類型,植被條件,自然資源,水資源,林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環境保護,安全生產,歷史文化,綜述,民俗,花燈戲,風景名勝,地方特產,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麻江是苗語瑪哈的譯音,意為水上之疆。麻江之名為歷史上的麻哈、麻峽的音轉。據傳說,因安撫司故地東有麻哈灣,南有抵麻,西南有廣麻,並有麻喇等寨,故以地命名。
麻哈、麻峽是同一種語言的不同漢字記音的結果,查考當地的歷史,這種語言應是木佬人的語言,而且這一片地方歷史上為其世居地,至於麻哈、麻峽具體含義待考,但可以肯定其是以地理形狀命名的。麻江則是後來的衍生地名,如果歸類,則可以歸入以地理河流命名類中。

建置沿革

秦漢時期屬且蘭縣轄地。
隋、唐屬賓化縣。
南宋置樂坪平夷宣撫司和麻哈平蠻安撫司。
元代設麻峽縣。
明、清設麻哈州。
民國三年(1914年)廢麻哈州置麻哈縣,民國十九年(1930年)改稱麻江縣。
1949年11月14日麻江解放,23日成立麻江縣人民政府,隸屬獨山專區。
1956年,改隸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1959年1月撤麻江縣併入凱里市。
1961年8月18日,復麻江縣建制至今。
2019年4月24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麻江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11年,麻江縣轄4鎮5鄉。分別為杏山鎮下司鎮谷硐鎮宣威鎮碧波鄉景陽鄉龍山鄉壩芒鄉賢昌鄉
2013年,貴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3〕120號)同意麻江縣碧波鄉、龍山鄉、賢昌布依族鄉撤鄉分別設鎮;
2014年,貴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4〕184號)同意將麻江縣下司鎮、碧波鎮行政區域劃歸凱里市管轄;
2016年1月14日,貴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6〕10號同意撤銷麻江縣杏山鎮設定杏山街道和金竹街道,調整後,麻江縣轄杏山街道金竹街道、谷硐鎮、宣威鎮龍山鎮、賢昌鎮、壩芒布依族鄉,共2個街道、4個鎮、1個民族鄉。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麻江縣下轄2個街道、4個鎮、1個鄉。麻江縣人民政府駐地杏山街道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522635001000
杏山街道
522635002000
金竹街道
522635101000
谷硐鎮
522635103000
宣威鎮
522635105000
龍山鎮
522635106000
賢昌鎮
522635203000
壩芒布依族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麻江縣地處貴州省中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東北與凱里市接壤,東南與丹寨縣為鄰,南部交都勻市,西抵貴定縣,北臨福泉市,介於東經107°18′—107°54′,北緯26°17′—26°37′之間,境內東西長58.2千米,南北寬36.7千米,總面積956.70平方千米。縣城距省府貴陽109.0千米,距州府凱里42.0千米。

地形地貌

麻江縣地處雲貴高原向湘桂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由於受南北走向地質構造體系的控制,地勢西高東低,最高海拔1862米,最低海拔576米,相對高差為1286米,一般高度900米左右,縣城所在地杏山鎮為930米。全縣以山地為主,低山、低中山、丘陵、河谷及盆地占全縣總面積的78.4%。

氣候特徵

麻江縣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雨熱同季、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16℃,低海拔的東部地區氣溫高,高海拔的西部地區氣溫低,呈自東向西逐步減小的形勢。年平均氣溫以東部的龍山最高,為16.5℃;西部的壩芒和景陽最低;為14.2℃。因此麻江縣東西熱量資源差異較大,形成了明顯的立體氣候。年降水量1200—1600毫米,降水量豐富。降水量主要集中在4—10月,約占年降水量的82%。年降水平均相對變率為11.6%,穩定性較好,水資源利用價值高。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068.1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24.2%。日照時數主要集中在5—9月,約占年日照時數的58%。多年平均無霜期為277天,最多年份337天,最少年份232天。初霜日主要出現在11月份,終霜日主要出現在3月份上半月。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0%左右。

水系水文

麻江縣地表水和地下水比較豐富,境內河流屬清水江幹流和重安江支流,屬長江流域的沅江水系。麻江縣縣內共有河流228條,總長度712.9千米。由於地質地形複雜,麻江縣水資源分布不均,六、七、八、三個月降水量占到全年降水量的54.9%,夏半年4—9月降水量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6.1%,冬半年10—3月降水量只有13.9%。

土壤類型

麻江縣土壤共分為6個土類(山地黃棕壤、黃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17個亞類,38個土屬、91個土種,其中屬地帶性土壤的有山地黃棕壤、黃壤兩類,非地帶性土壤有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四類。水稻土占70.20%,經土壤樣品化驗結果,對全縣土壤含氮、磷、鉀三要素的基本結論為:富鉀缺磷氮一般,適宜各種農作物的生長。

植被條件

麻江縣境內植被有森林、灌木林、草本、竹類、農作物等植被類型,其中以森林植被為主。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境內原始植被存留極少,逐步為次生植被所更替。植被覆蓋度由西部、西南部向東南部遞減,由中部向北部遞減。西部、西南部、中部以森林植被為主,其次為草本、灌木林,東部與北部以草本和疏林為主。全縣天然次生植被主要以常綠針葉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灌木林為主,其次為草叢、竹林。人工植被主要以松、杉、柏楊,松柏、油桐、油茶為主,此外有各種農作物植被。
麻江地理麻江地理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麻江縣境內河流屬清水江水系,清水江幹流在縣境內流程37.5千米,有集雨面積在20平方千米以上的一、二級河流11條,二級以下河流217條,河流總長度712.9千米,河川徑流總量1035億立方米;水資源理論蘊藏量4.03萬千瓦,可開發量3.7萬千瓦。

林地資源

截至2016年末,麻江縣有林地面積86.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0.06%,活立木蓄積量251.62萬立方米,當年營造林面積53229畝。有自然保護區1個,面積8667公頃,占全縣國土面積的9%。

生物資源

麻江縣野生動物有熊、野豬等154種。野生藥材有金銀花、杜仲、天麻等200多種。

礦產資源

麻江縣地下蘊藏有金屬礦和非金屬礦共19種。已開發利用的有重晶石、煤、鉛鋅礦、鐵礦、磷礦、矽石、石灰岩、白雲岩、頁岩、陶瓷土、磚瓦粘土、建築用砂石等優勢礦產。
麻江縣礦產資源豐富,分布於全縣九個鄉鎮,已經開發利用的有重晶石、煤、鐵礦;磷礦、鉛鋅礦、硫鐵礦、石灰岩、大理石、白雲岩、頁岩、陶瓷土、矽石、方解石、螢石、磚瓦粘土、建築用砂石等優勢礦產。全縣共有各類開採礦山和礦產品加工企業100多個。
重晶石
礦體主要賦存於婁山關群及下奧陶統桐櫬、紅花園組系列白雲岩層中。西部壩芒、谷調、景陽等鄉鎮有巨厚白雲岩沉積。沿層間裂隙有厚1—5米的板狀重晶石脈延伸,中部碧波、杏山、賢昌和東部的下司、宣威等地等白雲岩層與上覆粘土層中有大量塊狀重晶石,多為殘坡積成礦。重晶石礦點多面廣,品位(含硫酸鋇)94.71—99.3%,礦石質量好(曾獲國家因家外經貿部出口免檢榮譽證書),儲量近1600萬噸。
主要集中在杏山、谷硐、碧波、賢昌四個鄉鎮。煤層出露於都勻向斜的石炭系地層中。西翼在谷調擺沙往北至香山小堡一線,走向長20千米,東翼在腎昌鐵沖往北至碧波龍頭山一線,走向長26千米。發熱量2500—8270卡/克。灰份20一65%。水份0.3—12%,揮發份13—33%,合硫3.1—6.8%。儲量1300多萬噸。
鐵礦
揭鐵礦分布於谷硐鎮樂埠、新開田、翁牛、花墳、宣威鎮桐木沖和龍山鄉老貓沖等地。與粘土夾雜於地表是雞窩狀堆積,出露面積廣,品位55—57%,儲量20多萬噸。赤鐵礦、菱鐵礦主要分布於碧波相塘、杏山良田一帶,品位21—47%,儲量820萬噸。
磷礦
主要產于震旦紀和寒式紀跨界地層留條坡組上部,為大型結核狀、緻密塊狀磷塊岩礦床,分布在宣威琅琊至龍山復興一帶。1962年,貴州104地質大隊在琅琊作過詳查工作,提交磷礦石表內儲量596萬噸,品位(含五氧化二磷)18—34%;伴生金屬鈾715噸,品位0.02—0.069%;五氧化二釩2.2萬噸,品位0.252一0.917%。礦床以北馬鞍寨尚有地質儲量624萬噸。龍山團坡—復興—馬蹄一帶磷礦儲量也很可觀,且發現含鉀礦層。
鉛鋅礦
多產出於婁山關群、下奧陶統桐梓組、紅花園組白雲岩層間裂隙中,縣內目前有香山仰古、城南、擺種、高山、宣威麻卡、塘卜、城中、龍山大塘、下司苦李車井,壩芒岔河、杏山城南、擺種、碧波償班、谷硐客蟆塘等礦點,礦石質量好,地表多氧化,含鉛0.01—40%,鋅1.78—37.8%,並伴生有銀、鎵、鎘等元素,易分選,儲量大。
硫鐵礦
熱液型硫鐵礦床有谷調翁牛礦點,產子婁山關群白雲岩裂隙中,礦體呈脈狀,厚0.6米,礦石礦物為黃鐵礦,地表多氯化為褐鐵礦,合硫36.64%。沉積到硫鐵礦多產於早二疊世吳家坪早期、棲霞早期梁山紅地層中,為一套含煤鋁土質粘土、砂、礫岩及炭質泥岩沉積物,硫鐵礦多以結核狀賦存於炭質粘土岩、煤層內或煤層下部鋁土質粘土頁岩中,厚0.2—1.7米,合硫8.43—46.23%。另在杏山茶山涼水井發現大型泥質砂岩沉積硫鐵礦,厚數十米,延伸數百米,含硫23%。
石灰岩
主要分布在城西陸家橋—良田—兩路口一線,礦體產於婁山關群上部地層中,礦石為灰一深灰色中厚層條帶狀灰岩,厚40—110米,頂底板均為白雲岩,含氧化鈣52.49%,氧化鎂2.16%,燒矢量41.11%。全縣石灰岩近1億噸。
大理石
有杏山陸家橋、壩芒栗木兩處礦點,經地質詳查似墨玉大理石、奶油黃夾玫瑰紅大理石和芝麻灰大理石,色彩均一,質地堅硬,磨光性能好。礦體賦存於下江群甲路組,含礦圍岩為深灰色綠泥石鈣質片岩,儲量377.8萬立方米。
白雲岩
主要分布於東部下司、宣威和西部谷硐、壩芒寒武系地層中,岩性為淺灰中厚尾細粒白雲岩,多見氣孔狀白雲石晶洞,含氧化鎂20.91—21.41%,氧化鈣29.57—45.86%,燒矢量47.03%。厚數百米,蓋層薄,儲量近7億噸。
矽石
主要賦存於近南北向鳳山向斜東翼(麻江縣城—新場)和都勻向斜西翼(小堡—樂埠)。主要礦點有粟木新寨中型水泥用石英砂岩、濫泥山陶瓷土項部石英砂岩、擺沙煤層頂板石英砂岩、碧波篩子壩矽質岩層、杏山良田、小堡煤層頂部石英砂岩等,品位(含氧化矽85.5—99.4%),儲量可觀。其中栗木礦點由建材部303隊於1983年詳查,提天C+D級儲量982.8萬噸(已獲審批)。

人口

截至2016年末,麻江縣戶籍人口53507戶、16.8892萬人。其中:男89483人,女79409人。城鎮人口44545人,鄉村人口124347人。少數民族13.2244萬人。平均常住總人口12.26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735人,其中:一孩787人,二876人,多孩72人,人口出生率為9.3‰。死亡人口1097人,死亡率為6.32‰,自然增長率為3.07‰。全縣出生性別比為105.07。全社會從業人員為9.23萬人。以苗族、瑤族、畲族、仫佬族、布依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占全縣總人口的80.6%。

經濟

綜述

2018年,麻江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4.672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9.1335億元,增長7.2%;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8.1705億元,增長12.7%;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7.3685億元,增長7.7%。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麻江縣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95億元,增長20%。
財稅收支
2018年,麻江縣財政總收入完成2.66億元,增長13.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31億元,增長9.4%;八項支出完成9.29億元,增長11.2%。
人民生活
2018年,麻江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16元,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32元,增長10%。

第一產業

種植業
2016年,麻江縣種植業總產值完成80950萬元,比上年增長6.4%;增加值完成50189萬元,比上年增長6.3%;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穩步擴大,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0.6萬畝,比上年增長0.27%,糧食總產量47785噸,增長1.7%;油料種植面積4.19萬畝,增長2.2%;烤菸種植面積1.53萬畝,下降9.6%;蔬菜種植面積9.04萬畝,增長10%。
林業
2016年,麻江縣林業總產值完成6407萬元,比上年增長8.6%;增加值完成4357萬元,增長8.4%;藍莓種植面積5.8萬畝,增長3.5%,產量3220噸,增長7.3%。
畜牧業
2016年,麻江縣畜牧業總產值完成40895萬元,比上年增長5.%;增加值完成22901萬元,增長5.2%;豬、牛出欄數繼續增長,肉類總產量10143噸,增長0.2%。

第二產業

工業
2016年,麻江縣工業完成增加值6.6193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年產品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9家,完成增加值2.2386萬元,增長8.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93044萬元,增長18.1%;規上工業能源消費8.1萬噸標準煤。
建築業
2016年,麻江縣建築業增加值9933億元,比上年增長17.1%。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6年,麻江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8281萬元,比上年增長13%;批發業完成銷售額76109萬元,增長14.6%,其中:限額以上批發業完成7531萬元,增長71.2%;零售業完成銷售額69565萬元,增長15.6%,其中:限額以上零售業完成4939萬元,增長33.6%;住宿業銷售額完成2701萬元,增長16.7%;餐飲業銷售額完成8439萬元,增長15.5%,其中:限額以上餐飲業完成251萬元,增長21.2%。
招商引資
2016年,麻江縣總計簽約項目14個,簽約資金10.07億元。新建開工項目14個,續建項目1個,新建和續建項目到位資金13.34億元,同比下降13.9%。
房地產業
2016年,麻江縣房地產投資37599萬元,比上年增長22.1%;商品房銷售面積66529平方米,增長28.5%。
郵電通信
2016年,麻江縣實現郵電業務收入9404萬元,比上年增長4.4%,其中,電信業務收入8094萬元,增長3.3%;郵政業務收入1310萬元,增長12.2%。
旅遊業
2016年,麻江縣旅遊總收入8.75億元,比上年增長60.6%。接待遊客144.06萬人次,增長42.1%。
金融業
2018年,麻江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完成52.98億元,下降5.6%;貸款餘額完成43.55億元,增長8.3%。
保險業
2016年,麻江縣保險保費收入4780萬元,比上年增長2%。

交通運輸

交通

截至2016年末,麻江縣麻江縣境內共有公路237條1305.3千米。其中:過境高速公路(凱麻高速)1條27.92千米;過境高等級公路(貴新公路)1條26千米;國道2條67.6千米,省道3條184.1千米,縣道7條197.4千米;鄉道23條268.5千米;三級公路1條10.3千米;四級公路共92條684.3千米;等外級公路108條304.9千米(縣道、鄉道和村道與四級公路有重合),全縣農村公路橋樑共127座4001延米。
麻江縣城西距省會貴陽市和龍洞堡國際機場109千米,東距黔東南州府凱里市40千米,南距黔南州府都勻市23千米,北距瓮福磷礦基地福泉市21千米。滬昆鐵路,滬昆高速公路、蘭海高速公路和滬昆高速鐵路客運專線貫穿縣境。320國道、210國道和206、309、311省道在縣內縱橫,縣、鄉道路阡陌交錯,村村通公路。

運輸

2016年,麻江縣公路客運量1292萬人,旅客周轉量64097萬人/千米,貨物運輸615萬噸,貨物周轉量59850萬噸/千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6年末,麻江縣有中國小和幼稚園84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在校學生3523人;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學生2506人;初級中學7所,在校學生6080人;國小21所,在校學生10580人;幼稚園54所(公辦9所,民辦45所),在園幼兒6595人,學齡兒童入園率101.82%。在職教職工2098人,其中:普通高中215人(專任教師204人)、中職學校71人(專任教師66人)、義教學校1195人(專任教師1186人)、幼稚園617人(專任教師366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6年末,麻江縣共有文物保護單位15處(其中,省級2處,州級2處,縣級13處,國家級0處)。全縣有線電視收轉站1座,衛星地面接收站44070座,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100%,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96.4%。舉辦第二屆迎元旦·馬鞍山遊園會暨“三農”技能大賽;開展迎新春文娛系列活動和“科技、文化、衛生、法律、廉潔”五下鄉活動;舉辦以“脫貧攻堅、同步小康”、“兩學一做”、“鋼鐵長城”、“歡送新兵”、迎國慶“走向復興”、“平安麻江”為主題的6場“同龢大舞台”民眾文化活動;與省社科院合作舉辦了“狀元故里·藍莓麻江第二屆夏同龢法政思想研究講壇暨民族文化節”系列活動。

體育事業

截至2016年末,麻江縣有體育教練員62人,體育裁判員103人。在馬鞍山生態體育公園大門舉行了長度為6千米的2016年“最美中國行、健康中國人全國百城市民徒步活動”;承辦2016年黔東南州老年人網球裁判員輔導員培訓;舉辦了麻江縣五一、五四運動會暨全州公路杯籃球邀請賽;舉辦麻江縣2016年“農商銀行杯”職工籃球聯賽;組隊參加在榕江縣舉行的黔東南州第九屆運動會暨第三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衛生事業

截至2016年末,麻江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97所,其中縣級醫療衛生單位5所,鄉鎮衛生院6所,村級衛生室63所,民營醫療機構3所,個體診所4個。國家醫療衛生機構中,有二級甲等綜合醫院1所,中心鄉鎮衛生院3所(一級醫院),一般鄉鎮衛生院3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所,衛生監督機構1所。全縣實際開放床位812張,其中國家醫療衛生機構655張,民營醫療機構157張,平均每千人口擁有床位4.87張(按戶籍人口計算)。全縣有衛生工作人員1040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824人(占衛生工作人員總數79.23%),鄉村醫生和衛生員73人(占衛生工作人員總數7.02%),其他技術人員16人(占衛生工作人員總數1.54%),管理人員65人(占衛生工作人員總數6.25%),工勤技能人員62人(占衛生工作人員總數5.96%)。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299人,註冊護士297人,按戶籍人口計算平均每千人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94人、執業(助理)醫師1.79人、註冊護士1.78人。全縣醫療機構門診接診32.87萬人次,出院病人2.8萬例。共有14.7547萬人參加新農合,參合率為100%;各級政府補助由2015年度的人均380元提高到2016年度的420元,個人繳納標準由2015年度的70元提高到2016年的90元。全縣籌集新農合資金7548.11萬元,共有28.9292萬人次享受補償,受益率196.07%;實際基金支出7235.1萬元,其中新農合政策補償6783.61萬元,大病保險基金提取451.49萬元,資金使用率95.85%,其中住院補償25985人次,補償5509.21萬元,實際補償比68.09%;門診統籌補償263307人次,補償1274.4萬元,實際補償比55.06%;在重大疾病保障方面,24種重大疾病共補償684例,總計補償704.05萬元,實際補償率為81.21%。

勞動就業

2016年,麻江縣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783人,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再就業407人,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28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96%;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505人,職業技能培訓共19期799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43筆,1250萬元。

社會保障

2016年,麻江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88086人,綜合參保率96.76%,續保繳費56236人,實現續保率90.17%,征繳保險費664萬元。城鎮職工參加養老保險6089人,征繳養老保險費3170萬元。發放城鎮職工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1731人,3800萬元。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1665人,人均月增資163元,人均月養老金水平由2015年的1683元提高到1846元。全縣事業單位參保職工5124人,其中在職4045人,退休1079人。全縣醫療保險參保16733人(其中居民參加農合有8064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8669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基金收繳2777萬元。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489人,收繳失業保險費172萬元。享受失業保險金待遇595人次,總計66.64萬元。發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22427人,發放金額1902萬元。發放一次性喪葬補助860人,金額43萬元。參加工傷保險12210人(農民工參保3667人),全縣工傷保險基金收入240萬元。截止2016年12月底,生育保險參保6594人,收入生育保險基金164萬元,受理生育保險待遇151人次,總計補助58萬元。

社會福利

2016年,麻江縣發放農低保資金2352.12萬元,城低保資金371.17萬元。發放五保供養金353人,69.83萬元;臨時救助資金178戶588人,44.78萬元;救助流浪乞討人員330人,1.85萬元;發放醫療救助金620人,245.50萬元;孤兒基本生活費210人次,12.6萬元。全縣共有農村五保老人353人,集中供養84人,散居供養269人。現已投入使用的農村敬老院3所,有床位125張,現已入住五保老人84人,入住率為67%。年內,共發放80周歲以上老人生活補貼3034人,115.992萬元;百歲老人16人,1.92萬元。2016年移民搬遷586戶、2563人。

環境保護

2016年,麻江縣污水處理總量185.02萬立方米,污水處理率為87.14%。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65.1%。城區綠化覆蓋面積是7公頃。城鎮污水處理率為81.4%。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城市(縣城)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3.02。空氣品質優良率為98.1%。水質達標率均為100%。

安全生產

2016年,麻江縣發生安全生產事故10起、死亡5人。

歷史文化

綜述

麻江縣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州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8處。
2005年,黔東南州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一批100個州級民族文化村寨,麻江縣的河壩、岩鶯、烏羊麻3個民族村寨列入其中。
2007年,麻江縣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申報工作,至2008年底,麻江縣共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8項、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5項。
2009年,麻江縣將河壩、岩鶯、烏羊麻等3個民族村寨作為“貴州省第三次文物普查歷史名城、村鎮、街區”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登記、測繪並劃定保護範圍。同年,麻江縣有4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獲州級民族民間文化優秀傳承人稱號。
2010年,按國家統一部署,麻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重點從名錄申報開始向保護工作轉移,縣人民政府公布了一批縣級優秀傳承人共19人,並對這些傳承人進行適當的獎勵。同年,麻江縣還有1人獲得省級傳承人稱號。
2011年,麻江縣利用非遺保護資金11萬元在河壩村委會修建河壩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心,建築面積170平方米,同年5月竣工投入使用。
2014年,國家民委發布《關於命名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通知》,麻江縣龍山鎮復興村、麻江縣杏山鎮六堡村被作為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予以命名掛牌。

民俗

四月八節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苗族先祖們為了紀念苗族英雄,在四月八這一天苗族子孫們都要穿著盛裝,背著蘆笙,帶著各色糯米飯和其他食品,唱歌跳舞,以示敬仰,久而久之,“四月八”是苗族同胞的傳統節日,也成為其他民族踴躍參加的節日。1987年5月3日,國家民委認定“四月八”為苗族傳統節日。
鬥牛節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農耕民族,苗族人民在長期的農耕生活中,對牛結下了特殊的情感,至今苗族乃保持著對牛的敬愛與崇拜心理。史記:“蚩尤有角,牛首人身。”可見遠古之時,苗族早就是一個崇拜牛的民族了。

花燈戲

抵珍花燈戲為抵珍寨民眾自編自演的一種戲目,因不搭戲台,在平地演唱,故又稱土戲。謠語“調子不離口、扇子不離手、走路要拐扭、傳神靠眼瞅”是對抵珍花燈戲最好的詮釋。據麻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調查顯示,抵珍花燈戲起源於明朝初期漢族民間小調和廣西彩調,已有600多年歷史。清嘉慶年間,形成了特有的說唱藝術和民間舞蹈藝術。主要劇目有《出台》、《採茶歌》、《摘菜薹》、《一棵板凳拖一拖》等40餘出。20世紀50年代修建黔桂鐵路,更多吸收獨山、三都等南派花燈戲的藝術營養,使抵珍花燈戲在藝術上更臻於成熟。20世紀60、70年代,進入低迷時期。1983年,唐山國小教師李發龍召集組織建立起抵珍寨戲團,經過培訓、排練新劇目,使該戲重新喚發生命。
抵珍花燈戲所表現的內容承載著布依族的價值取向、文化內涵和民俗事象,具有民族學、民俗學的價值和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該戲集歌、舞、樂為一體,是布依族人民藝術水平的一種體現。2009年6月被公布為第三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風景名勝

老山河峽谷景區
老山河峽谷景區位於下司鎮西北面角,距下司鎮政府所在地約4千米。分兩段,即上游景區和下游景區。上游景區長約4千米,奇峰秀嶺,懸崖陡壁,樹木蔥綠,河水清澈,蝦魚競現。高約70米的壁岩上,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農灌大水溝,深1.5米,寬2米,人行溝坎,下游景區長約3千米,有月牙潭、鷹嘴岩、盤龍洞、九曲銀河、象山、和尚賞月、駱駝峰、頑猴戲虎等景點。
水落潭瀑布
水落潭瀑布位於麻江縣城北12千米處,高70米,頂寬15米,底寬30米,瀑布由上而下分成兩股垂落,在方圓1千米內可聽到嘩嘩的落水聲。
斗蓬山景區
斗蓬山景區地跨都勻、麻江、貴定三縣境,面積約100多平方千米。麻江有2個村,10多個自然村寨的面積,斗蓬山是麻江縣面積最大,保留完好的原始森林,景區內有植物300多種和動物100多種,主要珍稀樹種有馬尾樹、紅花木蓮、檫木、黃柏、三尖杉、紅豆杉、香果樹等。珍稀動物有大鯢、蘇門羚、黑熊、木麝、大君貓、穿山甲、花面猩、紅腹錦雞、狐、野山羊等。
擺仰村
擺仰村位於麻江縣,1992年擺仰村列為貴州省東線旅遊的民族村寨之一。
麻江縣景點分布圖麻江縣景點分布圖

地方特產

麻江酸湯魚
黔東南各地都有酸湯魚,較好的有黃平酸湯魚,原汁原味不施油脂。凱里酸湯最為有名,麻江縣的酸湯魚獲得過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精品菜餚暨美食文化展特金獎和中國名宴金鼎獎。
麻江米
麻江縣素有“中國鋅硒米之鄉”的美稱,香味屬清香型,色、味俱侍,口感爽滑,富含鋅、硒、鈣等十餘種對人體有益元素及蛋氨酸、谷氨酸、賴氨酸等十五種胺基酸。
藍莓
2011年底,麻江縣已發展藍莓種植基地2萬畝,分布達6個鄉鎮。2011年底,麻江縣成立藍莓產業技術協會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3個,帶動400多戶農戶種植藍莓。 

著名人物

宋儒(1505年—?)
引領麻江文風之先的土司翰林,明隆慶五年(1571年)辛未科進士,開麻哈科舉之先,他連創麻江歷史三個第一:第一個舉人、第一個進士、第一個翰林。他以土司身份入選翰林院庶吉士,後出任禮部主事。
艾茂(1722—1800年)
配祀陽明祠的三先生之一太史公,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辛未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任翰林院檢討,編修國史,人稱太史公。執教雲南五華書院、貴州貴山書院長達十餘年,雨化滇黔,成效卓著,授侍講銜,配祀陽明祠,世代紀念。
夏同龢(1874—1925年)
中國近代法政的開拓者狀元,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夏同龢“大魁天下”,被光緒“御筆欽點”為戊戌科一甲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他是雲貴歷史上僅有的兩名文狀元之一,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出國留學的狀元、第一部近代行政法學書籍《行政法》的編寫者,該書是中國最早介紹現代行政法律制度的書籍之一。他創辦中國最早期的法政學堂——廣東法政學堂(今中山大學前身之一),培養大批影響廣東乃至中國近代化人物;出任國會眾議院議員,是憲法起草委員會六理事之一。其書法有名當世,大量作品留存廣東及全國各地。
周恭壽(1876—1950年)
貴州現代教育的奠基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庚子科舉人。留學日本宏文學院,回國後在貴陽市創辦官立高等國小堂、初等國小堂,組織貴州首次運動會等;後出任貴州首任教育廳長,設立各縣教育局,組建各級學校等;創辦貴州大學併兼任校長,培養貴州首批大學生。創辦麻江中學,惠澤家鄉。組織纂修《續修遵義府志》《麻江縣誌》等史志,是地方歷史文脈的重要留存。
周昌壽(1888—1950年)
中國現代物理學的拓荒者,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師從著名物理學家石原純。留日期間創建丙辰學社,最早向國人介紹愛因斯坦相對論。歸國後擔任商務印書館編審期間,編著大量物理學書籍,至今仍是學習物理,進行物理教學的經典。他編寫的《現代初級中學教科書物理學》在不滿七年的時間裡再版達一百二十多次。他兼任大夏大學、復旦大學等校教授,聲名遠播。

榮譽稱號

麻江縣是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
全國林業生態建設先進縣
中國現代民間繪畫鄉
世界名犬之鄉
中國南方最大的藍莓基地縣
中國紅蒜之鄉
中國鋅硒米之鄉
中國藍莓產業科技創新十強縣
第七批全國農業標準化優秀示範區
國家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
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創建區
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縣
全國第一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