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茶油

麻城茶油

麻城茶油,湖北省麻城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麻城茶油是“麻城十怪”之一。主產於大別山腹地的麻城市福田河鎮,在20世紀60年代被國務院命名為“茶油之鄉”。茶油是中國特有傳統食用植物油,主要成分是油酸、亞油酸和亞麻酸為主的不飽和脂肪酸,且亞油酸和亞麻酸的比例恰當,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5%左右。麻城野生茶油營養豐富,具有降血壓、降血脂、烏髮等作用,居植物油之冠,被譽為“油中聖品”。

2010年04月0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麻城茶油”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麻城茶油
  • 產地名稱:湖北省麻城市
  • 品質特點:油色黃亮,無異味,澄清透明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0年第29號
  • 批准時間:2010年04月06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麻城茶油因其黃亮、清澈、自然清香,營養豐富,具有退濕熱、降血壓、降血脂、烏髮等功效,居植物油之冠,被譽為“油中聖品”、“東方橄欖油”。
麻城茶油色澤黃亮、清澈透明,具有油茶籽特有的自然清香和滋味,氣味純正,無苦澀味,是營養豐富的高級植物食用油。經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對“麻城茶油”、“江西茶油”以及“廣西茶油”的不飽和脂肪酸進行測試,麻城茶油的不飽和脂肪酸總和達89.8%以上,油酸79.6%以上,亞油酸9.0,亞油酸和亞麻酸比例恰當,維生素E高達13.75毫克/100克,比江西、廣西等地都高,說明麻城茶油的獨有特色,長期食用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利。
麻城茶油麻城茶油

產地環境

麻城市位於湖北省東北部,地處中緯度內陸,大別山中段南麓,屬北亞熱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光能充足,熱量豐富,降水充沛,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冬冷夏熱,雨熱同季。境內土壤具有典型的南北過渡的黃棕壤特徵,土種類型複雜多樣。地理、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條件都非常適宜油茶的生長。

歷史淵源

油茶產業是麻城市的的優勢特色產業,自古大別山農民就流傳有“三寶”,即蠶吐絲、蜂釀蜜、樹結油,其栽培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據《麻城縣誌》記載,早在明清時期,民間就開始種植油茶和食用茶油。麻城油茶的大規模種植始於上世紀新中國成立後,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是新中國成立後到20世紀80年代初,麻城市為解決糧油爭地的矛盾,充分利用丘陵崗地、花山、荒山等閒置土地資源,以村為單位大搞油茶基地建設,發展油茶生產,為麻城市油茶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據《麻城縣誌》記載,1958年由於麻城市油茶專項生產成績突出,被推薦參加了在湖南省長沙市召開的全國油茶生產先進單位經驗交流大會,並榮獲政務院(國務院)頒發“油茶生產先進單位”獎旗;1959年該市油茶集中產區的福田河區又榮獲國家林業部頒發“中國油茶之鄉”獎旗。在這一階段主要生產毛油和半精煉茶油。
二是1984年至1994年,國家先後扶持麻城市三期10萬畝油茶低產園改造項目,大力推動了全市油茶的品種改良、基地建設、低產園改造和茶油產品深加工、市場行銷等系列工作,促進麻城市茶油產業迅猛發展,茶油的產量和質量不斷提高。1990年前後,全市茶籽年產量創下歷史之最,達到500多萬千克。1993年麻城市被湖北省標準局批准為湖北省第二批農業標準化試點縣,結合國家油茶低改工程建設,在麻城市福田河鎮建立麻城油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示範區面積達2.5萬餘畝,通過品種改良、墾復、修剪、補植等技術措施的實施,使麻城茶油的產量有了大幅提高。13.7畝油茶高產示範園經湖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專家測產,畝產油茶73.5千克,比國家畝產50千克的高產標準高23.5千克。但大面積管理跟不上,產量極不平衡,要達到平衡增產增收,必須改變農村傳統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走農業標準化之路,在產前、產中、產後實施統一的標準化管理,促進麻城茶油基地面積不斷擴大,管理不斷加強,經濟效益不斷提高。
三是2000年至2008年為技術改造階段,突出油茶的品種選育、標準化建基地、規範茶油加工、統一“麻城茶油”品牌等系列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007年產茶籽274.7萬千克,共出毛油68.7萬千克(按25%出油率折算),系列產值3020萬元(其中:民眾自食及出售茶籽或毛油的產值1650萬元,茶餅的產值350萬元,深加工產值1020萬元)。2008年在華中農業大學、中國油料研究所、湖北省林科院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經近10年的艱苦努力,成功選育出“鄂林油茶39號”、“鄂林油茶54號”、“鄂林油茶63號”“鄂林油茶102號”等10個優良品種,經湖北省林業局審定通過,並予公告。建立“湖北省油茶良種繁育基地”360畝,油茶芽苗拈嫁接、容器育苗技術得到全面的推廣套用,為高標準油茶生產基地提供足夠的良種大苗。截止2008年,全市油茶總面積達18.7萬畝,其中純林11萬畝,混交林7.7萬畝,現有連片1000畝以上油茶基地10處,100畝以上油茶基地87處,年產優質茶油達到100萬千克,創經濟效益近億元。麻城油茶在進入新世紀後呈現出驚人的發展速度,其產量從原來的一千多噸,躍升為2008年的四千多噸。2009年麻城市再次獲得由中國經濟林協會認定的“中國油茶之鄉”稱號。為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全面推動茶油的深加工工作,麻城市七家茶油加工企業增添了精煉設備,茶油價格一直上升,既增加農民收入,又增加了稅收,促進了麻城市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麻城茶油麻城茶油

生產情況

2010年,麻城市油茶種植面積達18.7萬畝,其中純林地11萬畝,混交林地7.7萬畝,年產茶籽500萬千克以上。現有連片千畝以上油茶基地10處,百畝以上油茶基地87處。
2012年,麻城市有油茶麵積34.7萬畝,位居湖北省之首,其中,純林20.1萬畝,混雜林14.6萬畝。全市產油茶乾籽1.35萬噸,系列產值1.3億元。

產品榮譽

2009年,麻城茶油獲得湖北省茶油標準化示範項目,通過省級標準化示範區的建設驗收。
2010年04月0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麻城茶油”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麻城茶油麻城茶油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麻城茶油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湖北省麻城市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鄂林油茶36號、鄂林油茶54號、鄂林油茶465號。
(二)立地條件
選擇保護區範圍內海拔200至600米,坡度25度以下,坡向以陽坡和半陽坡為宜,坡位宜中下坡。土壤為黃棕壤,微酸性,pH值5.5至6.5。土層厚度應在50厘米以上。
(三)栽培管理
1.墾復:油茶進入盛果期後,每年淺鋤一次,進行除草鬆土,隔年結合追肥深挖一次。
2.修剪:合理修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3.高接換種:對於成林後部分劣株,經2年觀察標定,用優樹穗條,採用皮下枝接、嵌合枝接等方法加以改造。
4.冬季刷白,防治病蟲害。
5.採收:茶果色澤鮮艷,發紅或發黃,呈現油光,果皮茸毛脫盡,果基毛硬而粗,果殼微裂,籽殼變黑髮亮,籽仁現油為成熟標準,霜降前3至4天開始採摘,霜降後7至8天採摘結束,嚴禁提前採摘。
6.果實處理:果實採回後,堆放時間不得超過5至6天,要及時脫粒,除淨雜物,曬乾進倉待榨。
7.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工藝流程
1.粗加工:油茶籽→粉碎→壓榨→過濾→毛茶油。
2.精加工:毛茶油→水洗→脫酸→脫色→脫臭→過濾→精煉茶油→檢驗→灌裝→壓蓋→封口→貼標→裝箱→出廠。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油色清澈黃亮、具有油茶籽油固有的氣味和滋味,無異味,澄清、透明。
2.理化指標:折光指數:1.460至1.464,相對密度:0.912至0.922,碘值:83至89,皂化值193至196,不皂化物≤15,主要脂肪酸組成:飽和酸7至11,油酸75至87,亞油酸8.8至14。
3.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麻城茶油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湖北省麻城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麻城茶油的法定檢測機構由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