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奎爾大眾傳播理論(第五版)

麥奎爾大眾傳播理論(第五版)

《麥奎爾大眾傳播理論(第五版)》是2010年7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丹尼斯·麥奎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麥奎爾大眾傳播理論(第五版)
  • 作者:丹尼斯·麥奎爾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7月
  • 定價:59 元
  • ISBN:978730222867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影響深遠的西方經典傳播學教材,凝聚了麥奎爾畢生的心血,作者也因此而享譽國際傳播學界。此書主要論及:大眾傳播所包含的元素、當今主要媒介形態、相關社會與文化分析,以及近百個媒介與傳播學專業辭彙的解釋。新版著重論及新媒體的發展潛力。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前言
第一章緒論3
第二章大眾媒介的興起18
第二部分理論
第三章大眾傳播的概念與模式41
第四章媒介理論與社會理論63
第五章大眾傳播與文化89
第六章新媒介—新理論110
第七章媒介與社會的規範理論131
第三部分結構
第八章媒介結構與表現:原則與問責155
第九章媒介經濟與控制175
第十章全球化的大眾傳播197
第四部分組織
第十一章媒介組織:壓力和需求221
第十二章媒介文化的生產248
第五部分內容
第十三章媒介內容:主題、概念與分析方法277
第十四章媒介類型與文本301
第六部分客群
第十五章客群理論與研究傳統323
第十六章客群的形成與經驗342
第七部分效果
第十七章媒介效果的過程與模型373
第十八章社會—文化效果392
第十九章新聞、公共意見與政治傳播411
結語
第二十章大眾傳播的未來439
第一部分前言
第一章緒論
一、 研究目的
二、 本書結構
三、 大眾傳播研究中的主題和問題
四、 研究方式
五、 如何使用本書
六、 所涉問題和角度的局限
七、 不同類型的理論
八、 傳播科學和大眾傳播研究
九、 三種分析傳統:結構分析、行為分析與文化分析
第二章大眾媒介的興起
一、 大眾媒介的開端
二、 印刷媒介:書籍與圖書館
三、 印刷媒介:報紙
四、 其他印刷媒介
五、 作為大眾媒介的電影
六、 無線廣播電視
七、 錄製的音樂
八、 傳播革命:新舊之爭
九、 媒介之間的差異
十、 小結
第二部分理論
第三章大眾傳播的概念與模式
一、 媒介與社會的早期理論
二、 “大眾”的概念
三、 大眾傳播的過程
四、 廣大的客群
五、 大眾傳播機構
六、 大眾文化與通俗文化
七、 理論和研究的主流範式出現
八、 另類的、批判的範式
九、 四種傳播模式
十、 小結
第四章媒介理論與社會理論
一、 媒介、社會與文化:聯繫與衝突
二、 作為一種廣泛社會過程的大眾傳播:社會關係和經驗的
中介
三、 聯繫媒介與社會的參閱框架
四、 媒介理論的主要議題一:權力與不平等
五、 媒介理論的主要議題二:社會整合與認同
六、 媒介理論的主要議題三:社會變革和發展
七、 媒介理論的主要議題四:空間和時間
八、 媒介社會理論一:大眾社會
九、 媒介社會理論二:馬克思主義的觀點
十、 媒介社會理論三:功能論
十一、 媒介社會理論四:批判的政治經濟學理論
十二、 媒介社會理論五:社會建構論
十三、 媒介社會理論六:傳播技術決定論
十四、 媒介社會理論七:信息社會
十五、 小結
第五章大眾傳播與文化
一、 一種文化主義的視角
二、 傳播與文化
三、 開端:法蘭克福學派與文化批判理論
四、 拯救通俗文化
五、 性別與大眾媒介
六、 商業化
七、 傳播技術與文化
八、 培養與認同的協調作用
九、 文化的全球化
十、 大眾媒介與後現代文化
十一、 小結
第六章新媒介—新理論
一、 新媒介與大眾傳播
二、 新媒體新在何處
三、 “新媒介理論”的重要議題
四、 將媒介理論套用於新媒體
五、 信息傳播的新模式
六、 以計算機為中介的社群的形成
七、 政治參與、新媒介與民主
八、 自由的技術
九、 新的均衡,還是對立?
十、 小結
第七章媒介與社會的規範理論
一、 “規範性”義務的來源
二、 媒介與公共利益
三、 媒介社會理論的主要議題
四、 早期的理論:作為“第四等級”的新聞業
五、 1947年的新聞自由委員會與社會責任論
六、 專業主義與媒介倫理
七、 《報刊的四種理論》與其他理論
八、 公共服務廣播:另一種選擇
九、 大眾媒介、公民社會與公共領域
十、 對於公共領域不滿的回應
十一、 另類觀點
十二、 規範性媒介理論:四種模式
十三、 小結
第三部分結構
第八章媒介結構與表現:原則與問責
一、 媒介自由
二、 媒介平等
三、 媒介多樣性
四、 真實和信息的品質
五、 社會秩序與聚合
六、 文化秩序
七、 問責的意義
八、 問責的兩個另類模式
九、 問責的指向與關係
十、 問責的框架
十一、 小結
第九章媒介經濟與控制
一、 媒介“不是其他任何企業”
二、 媒介結構概述與分析層次
三、 媒介結構的一些經濟原理
四、 所有權與控制
五、 競爭與集中化
六、 媒介經濟的特殊性質
七、 大眾媒介的監管
八、 大眾媒介監管:其他模式
九、 媒介政策範式的轉變
十、 媒介制度與政治制度
十一、 小結
第十章全球化的大眾傳播
一、 起源
二、 動力:技術與資金
三、 跨國媒介的所有權和控制
四、 全球大眾媒介的類型
五、 國際性的媒介依賴
六、 文化帝國主義及其他
七、 媒介的跨國化過程
八、 國際新聞流通
九、 媒介文化中的全球貿易
十、 國家與文化認同的概念
十一、 全球媒介的監管
十二、 小結
第四部分組織
第十一章媒介組織:壓力和需求
一、 研究的方法和視角
二、 主要議題
三、 分析層次
四、 社會力影響範圍的媒介組織
五、 媒介組織與社會的關係
六、 媒介組織與壓力和利益團體的關係
七、 媒介組織與所有者及廣告商的關係
八、 媒介組織與客群的關係
九、 內部結構與相互制約
十、 “大眾傳播工作者”的個人特徵所造成的影響
十一、 角色衝突和困境
十二、 小結
第十二章媒介文化的生產
一、 媒介組織的活動:把關與選擇
二、 新聞選擇過程中的影響因素
三、 媒介和社會對接近權的爭奪
四、 信息源對新聞的影響
五、 媒介組織化活動:信息處理與呈現
六、 媒介文化的邏輯
七、 其他決策模式
八、 小結
第五部分內容
第十三章媒介內容:主題、概念與分析方法
一、 為什麼要研究媒介內容
二、 媒介內容批判的不同方面
三、 結構主義與符號學
四、 作為信息的媒介內容
五、 媒介表現論述
六、 客觀性及其測量
七、 研究方法的相關問題
八、 傳統內容分析
九、 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的比較
十、 小結
第十四章媒介類型與文本
一、 類型的相關問題
二、 新聞的類型
三、 新聞的結構:偏見和框架
四、 新聞是敘事
五、 電視暴力
六、 文化的文本和意義
七、 小結
第六部分客群
第十五章客群理論與研究傳統
一、 客群的概念
二、 客群的起源
三、 從大眾到市場
四、 批判的觀點
五、 客群研究的目標
六、 其他研究傳統
七、 公眾關注的客群議題
八、 客群類型
九、 作為團體或公眾的客群
十、 客群的滿足模式
十一、 媒介客群
十二、 通過渠道或內容來定義的客群
十三、 客群接觸的問題
十四、 主動性與選擇性
十五、 小結
第十六章客群的形成與經驗
一、 使用媒介的原因
二、 客群形成的建構路徑
三、 使用與滿足途徑
四、 客群選擇的整合模式
五、 媒介使用的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
六、 亞文化與客群
七、 生活方式
八、 性別化的客群
九、 社會性與媒介使用
十、 媒介使用的規範框架
十一、 客群的內容規範
十二、 來自客群的觀點
十三、 “冬粉”
十四、 客群的“終結”
十五、 客群的“逃脫”
十六、 客群的未來
十七、 再談客群的概念
十八、 小結
第七部分效果
第十七章媒介效果的過程與模型
一、 媒介效果的前提假設
二、 媒介效果研究和理論的自然歷史:四個階段
三、 傳播能力的類型
四、 媒介效果的層次與種類
五、 媒介效果的過程:類型分析
六、 個人反應:刺激—反應模型
七、 媒介效果的協商條件
八、 信源—受者關係與效果
九、 定向宣傳運動
十、 小結
第十八章社會—文化效果
一、 一個行為效果模式
二、 媒介、暴力與犯罪
三、 媒介、兒童與青年
四、 集體反應效果
五、 創新與發展擴散
六、 知識的社會擴散
七、 社會學習理論
八、 社會化
九、 社會控制與意識形成
十、 培養
十一、 媒介與長期的社會文化變革
十二、 娛樂效果
十三、 小結
第十九章新聞、公共意見與政治傳播
一、 從新聞中學習
二、 新聞的擴散
三、 框架效應
四、 議程設定
五、 對公共意見和公眾態度的影響
六、 關於影響力的精細加工可能性模型
七、 沉默的螺旋:意見氣候的形成
八、 現實建構與無意的偏見
九、 對危機事件進行的傳播
十、 民主國家中的政治傳播效果
十一、 對政治體制和政治過程的影響
十二、 媒體對事件結果的影響
十三、 宣傳與戰爭
十四、 網際網路新聞的效果
十五、 小結
結語
第二十章大眾傳播的未來
各種不同的角度
連續性和變化的前景
名詞解釋
參閱文獻
譯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