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陸龜

麒麟陸龜

麒麟陸龜是屬於陸龜科的一種動物。最大甲長28公分。外觀最大特徵為背甲上僅椎盾位置凹陷,其餘背甲均十分平坦。黃褐及暗褐兩色對比十分明顯。體形較大的陸棲行的龜類,又稱山龜、龜王,此龜因前肢的外側有巨大的鱗片,大到就像多出兩條腿一樣,所以有時人們也稱它為“六腿陸龜”。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麒麟陸龜
  • 拉丁學名:Manouria impressa
  • 別稱:山龜、龜王
  • :動物界
  • :陸龜科
  • 分布區域:緬甸,馬來西亞,越南,中國南部,海南島
基本簡介,形態特徵,分布區域,飼養管理,

基本簡介

麒麟陸龜是熱帶及亞熱帶陸棲龜類,也是亞洲最大的陸龜,又稱山龜、龜王。此龜因前肢的外側有巨大的鱗片,大到就像多出兩條腿一樣,所以有時人們也稱它為“六腿陸龜”;麒麟陸龜大多活動於陰暗潮濕的環境,並且可以長期忍受空氣中偏高的濕度。野生的麒麟陸龜主要活動於灌木林、樹林底部和潮濕的窪地中。
麒麟陸龜通過堆積枯枝落葉築成一個土墩,在裡面埋23~51枚球形硬殼卵。此後,成龜會守著巢穴,攻擊那些試圖偷蛋的掠食者,這也是它和其他龜不同的地方。幼龜在60~80天后出殼,其性情膽怯,受驚時,頭縮入殼內,立刻又伸出殼外,重複數次,且嘴中不斷發出“哧、哧”的放氣聲,待平靜後,頭上下抖動,又慢慢伸出殼外。若它被拿起,則伸出四肢,張嘴欲咬。入冬環境溫度達15℃以下時,麒麟陸龜進入冬眠,第二年四月上旬復甦。

形態特徵

體形較大的陸棲行的龜類,成體體長可在30cm以上,寬可達27cm,前額有對稱的大鱗片,前額鱗2對,背甲的前後緣呈強烈鋸齒狀,背甲中央凹陷,故得名凹甲陸龜。臀盾2枚身體背部黃褐色,腹甲黃褐色,綴有暗黑色斑塊或放射狀紋。它的背甲與腹甲直接相連,其間沒有韌帶組織,四肢粗狀,圓柱形,有爪無蹼。
雌、雄鑑別:
雄性背甲較長且窄,泄殖肛孔距腹甲後邊緣較遠;雌性背甲寬短,尾不超過背甲邊緣或超出很少,泄殖肛孔距腹甲很近。

分布區域

中國分部於湖南,廣西,海南,雲南。海南島及雲南西雙版納勐海。1986年趙秀壁報導在湖南邵陽市青龍橋下邵水邊捕獲一凹甲陸龜,其來源尚待考證。在國外分部於緬甸,馬來西亞,高棉等國。

飼養管理

人工養殖凹甲陸龜以水泥池養殖為佳,池的大小沒嚴格要求,池內鋪沙土厚約5 cm,布置少量盆栽花草並堆砌數個小土堆,牆角有數個人造小洞,洞口大小以龜能自由進出為宜,池中置3至4個淺水盆,供龜飲水,淺水盆位置要固定,放養時,要按龜體重不同分級飼養。
新引進的凹甲陸龜有拒食現象,因此對新引進的龜首先要為其提供適宜的環境溫度(23℃以上),堅持每天投食不同品種的食物。餵食時不要入池驚擾龜,以竹竿慢慢遞送。龜攝食正常後,每星期投餵3至4次,投食量應根據龜體的大小而定,體重在1公斤~1.5公斤的龜,投餵量為50克~100克,投餵時間因季節不同而有差異,春秋季10點左右投餵為好,夏季以早晚為宜,當環境溫度在16℃~19℃時不宜餵食,否則易發生腸胃消化不良的病症,20℃~24℃時可少量餵食,25℃時方可正常投餵。為確保龜體內營養物質達到平衡,要定期投餵一定量的營養藥物,如維生素E維生素D、鈣等。
飼養中每天做好觀察記錄,餵食植物的龜正常糞便為深綠色,呈長條狀且混有泥沙,若糞便呈水樣,有土黃色,紅色粘稠樣物,則是腸胃病的症狀。若凹甲陸龜長時間在水盆中大量飲水,是患腸炎、肺炎的症狀,應及時隔離飼養並採取相應防治措施,飼養池內沙土應潮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